林州河顺镇第二中学
历史沿革原林州市第六高级中学介绍林州市第六高级中学位于西环路南段路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环境优雅。学校始建于一九五六年,原址在林州市横水镇。2008年并入林州市第二高级中学。2002年,在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为适应林州市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学校由横水镇整体搬迁至市区。2002至2005年,学校在崔向宇校长等一班人的带领下,苦练内功,锐意进取,紧紧抓住办学历史上这次难得的机遇,加快自身的发展,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呈现出蒸蒸日上、蓬勃发展的崭新局面。2008年与林州市二中合并,成为河南省示范性高中,称林州市第二高级中学,位于林州市兴林路西段。2013年迁往王相路中段。原林州市第二中学位于合涧镇西(邮政编码456582),基本介绍校长:崔向宇注册日期: 8/20/2001 注册资金: 120 教职工人数: 50 邮政编码: 456571(横水镇)行政区号:410581邮政编码:456582(城郊乡)原校址林州市西环路南段路西原校训明德 明理 成人 成才厚德广智,惠及宇内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诚以待人,毅以处事词条标签:林州二中发展历程2011中原教育奥斯卡年度最佳中学上榜理由:这是豫北农村一所普通的高级中学,有着57年的发展历史。2008年,林州二中顺利通过省级示范性高中验收,以崭新的精神面貌站在了新的起点上。2008至2011年,林州二中硬件升级,建设了花园式校园,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全面提升!2011年高考,新的林州二中第一届毕业生创造了当地教育发展新的历史,高考本科上线共计545人,本科上线率突破50%,比2010年增加了98%;体育生和艺术生本科上线达到151人,增幅达到120%。林州二中的发展历程,对于河南省数量众多的农村和县市的中学来说,具有标志性的借鉴和学习意义。在河南省一提起林州市,很多人都会想到红旗渠,想到林州人民艰苦朴素的红旗渠精神。这个人口将近100万的县级市,除了旅游业和工业长足发展,这里的教育事业也特别引起媒体关注。林州市连续12年,高考主要指标位居安阳市各县区之首,林州一中作为一所老牌的豫北名校多年来引领了安阳地区教育的发展,而新锐的林州二中自2008年升级成为省级示范性高中之后,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和创新,硬件和软件全面升级,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多家媒体多次深入林州二中进行采访报道,解读他们在教学改革和学校管理方面的经验。“林州二中硬件不硬,软件不软”2008年对于林州二中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林州市加快教育资源的整合,林州二中与林州市六中合并,成为新林州二中,张虎增校长带领学校班子和教师队伍,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和创新,硬件和软件全面升级。林州二中一举通过河南省教育厅专家验收,成为林州市的第二所河南省级示范性高中。“林州二中在2003年时就已经是安阳市示范性高中,但是我们一直憋着一鼓劲,一直特别重视河南省级示范性高中的创建工作,抓教学、抓管理,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学校全面推进教学改革。”张虎增校长和学校领导班子为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在教学、管理、课堂结构改革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张虎增校长还记得当年到河南省教育厅参加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评委答辩,为了给学校节省费用,就住在每天40多元钱的快捷酒店,带着学校电教室花了几百元自制的学校专题片,比起其他学校动辄花数万元制作的专题片真是寒酸。“但我们凭借学校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学校管理和教学理念深深打动了评委,专家组一位领导很意味深长地评价,林州二中硬件不硬,软件不软啊。”“软件不软”是对林州二中教学和管理的最好的评价,但是张虎增校长下定决心要让林州二中的硬件和软件都硬起来。从2007年4月一直到2008年11月,林州二中在原来的基础上,投资对实验仪器、图书、体育器材等进行补充,使教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在教学上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学校管理模式,林州二中实现了全面的提升。“规范、秩序、公平、正义”2008年的林州二中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机,但是刚刚从乡镇整体搬迁到林州市区,并且刚刚和林州六中合并,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也非常多。“当时的林州六中学校非常混乱,学生之间打架斗殴,有很多学生丢电动车和自行车。甚至有学生一夜之间就把整个年级教室内的所有资料和课本偷运出去卖掉,公安机关在学校连着打掉两个犯罪团伙。”一位老师回忆起当年的混乱情况仍然感觉十分痛心。混乱局面对于每一个管理者都是最大的考验,张虎增校长提出了“规范、秩序、公平、正义”。有人提出了疑问:“怎么感觉学校像法院一样?”“学校管理必须要在规范的基础上建立秩序,对于合并后的林州二中来说,恢复良好的教学秩序,让学校进入良性循环非常重要。有了规范和秩序作保障,才能追求公平和正义。”张虎增校长如此回答,他是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育硕士,对儒家和法家思想在管理上的运用有独特见解,“规范和秩序是法家思想,在混乱的局面下,就必须强化管理,坚决制止歪风邪气。公平和正义是儒家思想,只讲规范和秩序学校就会变成一潭死水。”在具体措施上,张虎增要求管理班子和教师队伍把常规工作做到极致,向管理要效益,让常规工作出效益。对于学生违法犯罪的行为让公安机关打击,对于违纪行为严加处理,恢复教学和上课秩序。不到一年时间,林州二中学校风气焕然一新。课堂教学效率是推动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新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精神!新是锐意改革、除旧布新,当地学生、家长和教育界领导专家亲切地称之为林州“新二中”。“学校工作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学校管理、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其中课堂教学是最活跃、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我们认为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就是推动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张虎增校长非常重视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林州二中在课堂教学上创造性地实施了“大单元教学模式”。所谓“大单元教学”就是按照教材上特定的教学时段(不定的几个课时)为一个教学单元(如高三的一个专题),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安排,重新整合。然后把整个教学单元划分为预习、展示、巩固检测三个内在统一的学习阶段。经过三个阶段不断动态完善导学案,不断优化三个环节的结构,达到以学定教、学有所获,课堂生成丰富的教学目标,从而真正实现高效课堂。同时,实施“课堂四清”行动。所谓“课堂四清”是指学习任务要堂堂清、门门清、日日清、月月清,使每个学生都能锁定学习目标,不留学习尾巴,对大单元教学模式的发挥画上圆满的句号。林州二中青年骨干教师元涛和王庆峰课堂教学改革体会特别深,他们多次到其他名校听课和学习,探索引进高效阅读方法,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效率,激发了学生课内外读书的兴趣和积极性,这也完全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在2011年高考中,他们的学生语文普遍取得了好成绩。“这完全得益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王庆峰老师深有体会地说。林州二中的名校“长征路”三年时间,林州二中狠抓学校管理、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全面推进教学改革,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学校发展第一生产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校园文化建设蓬勃发展。三年时间,林州二中硬件大升级,建成了花园式校园,一所昔日的农村中学浴火重生,成为豫北一所响当当的河南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教学成果2011年高考,新的林州二中第一届毕业生创造了当地教育发展的新纪录,高考本科上线共计545人,本科上线率突破50%,体育生和艺术生本科上线达到151人,增幅达到120%。这一届学生正好是2008年考入合并后的新林州二中的,而在几年前,很多农村高中一年有几个学生上本科线,都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儿。“这一届学生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学生基础差,入学时成绩很差,但高考普遍取得了好成绩。他们的成绩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张虎增校长对于这些学生有很深厚的感情,提起这些学生的名字如数家珍:理科考生马诚慧高一入校是林州市1551名,2011年高考602分;郝盛强高一入校是林州市第1928名,2011年高考600分;文科考生宋朝帅高一入校是林州市3042名,2011年高考577分;郝彩霞高一入校全市1762名,2011年高考569分……这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事例,充分说明了林州二中持续多年的新课改取得了显著成效。张虎增校长最喜欢看的一本书是军旅作家王树增写的《长征》,“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敌军围追堵截,飞机大炮全面追剿,红军能够突出重围,超越体能和生命的极限,这是意志和精神的全面胜利。”在《今日二中》的校报上,分期刊登了《长征》的精彩片断。展望2012,张虎增校长信心十足:“2012年林州二中将更加自信和成熟,我们将打造具有林州二中特色的新教育模式,在打造豫北名校的长征路上,遵循‘崇德、尚志、健行、立业’的校训,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改革,提倡高效课堂,让更多学生实现名校梦想!”G(李国良)教育理念1.只有放心地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教师要俯身贴近学生,尊重学生,壮大自我,获得双赢。2.教师永远无法和学生同时起跑,更无法陪他们到达人生终点,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优雅的守望者、欣赏者。3.只要充分激发每一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的过程就会变成鲜活的生命体验。教学条件校园占地60余亩,现有教职工110,其中高级职称12人,中级职称28人,省级骨干教师8人,师资力量雄厚,坚持民主科学情感的治校原则和求实进取创新的教学方法,教学质量连续10年位于安阳同类学校第一。2003年被安阳市政府评为安阳市示范性高中。2008年通过河南省教育厅专家验收,成为林州市的第二所河南省示范性高中。校园环境校园占地60余亩,原址位于风景秀丽的洪谷山下,南临淅河,北倚太行,交通便利,环境优雅。校长介绍张虎增1969年出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育硕士,中共党员,现任林州市第二高级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长期在教育第一线工作,曾获得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有多篇论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并在论文交流中获奖。2008年获市五一劳动奖章。林州二中教育教学成绩突出,2008年被评为省级示范性高中。
浏览
1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