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马甲中学

联合创作 · 2023-10-16 14:09

基本内容 双髻山麓,仰恩湖滨,一所有着五十年办学历史的完全中学默默地矗立着。她风景优美,绿树成荫,楼宇林立错落有致,书声朗朗;虽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却依然风姿绰约。她,就是双髻山麓,仰恩湖滨,一所有着五十年办学历史的完全中学默默地矗立着。她风景优美,绿树成荫,楼宇林立错落有致,书声朗朗;虽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却依然风姿绰约。她,就是洛江区的省“三级达标完中”——泉州市马甲中学(晋江四中)。 洛江区的省“三级达标完中”——泉州市马甲中学(晋江四中)。 一、创? 业? 篇 1956年,爱国侨胞、归侨杜德彦、杜意高、林明山、王少藩等先生热心桑梓,矢志兴学,以满足晋北(现洛江)学子求学之急需,提高晋北人民文化水平。此举得到晋江县第二区(现马甲镇)区长陈德时的支持,指派区文教干部林贞祥同志负责组建事宜,并组建了由杜德彦、杜意高等十几位组成的筹委会。遂聘请杜丕成、谢拔亮二先生协助事务。筹委会反复思考,认真研究,多次躬亲勘察校址,决定在丰山之麓、甲水之旁、人文蔚起的杏川仲尼山上建校。拟命名晋江县侨星中学,后名杏川中心小学附中(简称杏川附中)。其时,林明山、王少藩二先生率先解囊捐建教室各一间,计120㎡,耗资2600元,并借用永安村土炉民房作教师宿舍和临时厨房,后建厨房2小间。于是杏川附中就在这样简陋的情况下开办了,招收晋北(现虹山、罗溪、马甲、河市、双阳等乡镇场)学生2个班110人。上级派黄培成、林清钦、何家培、王锦成四位老师担任课务,小学老师也兼附中课务,校务由杏川中心小学校长许长庭管理。整个创办过程,党和政府非常关心支持,参加筹建的有关领导、乡侨尽心尽力,晋北群众欢呼雀跃。此善举改变了过去晋北子弟肩负薪粮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往仙游、南安、泉州等地读书求学的困难状况。 1957年春,上级派杨嘉种同志任附中教导并兼理附中校务工作,同时陆续补充师资,按普通中学办学规格管理。春夏间,筹委会经济拮据,困难重重,林贞祥、许长庭和杜德彦、杜意高等先生多次到县政府反映情况,请求政府收归公办,终获批准为公办侨助,命名为“晋江第四中学”。政府拔款建教室二座8间650㎡,师生宿舍二座22间510㎡,厨房、膳厅、厕所510㎡,为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设施。 为使学校尽快发展,在杜德彦先生的倡议下,于1957年秋组成学校董事会,以征得社会贤达、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及广大群众的支持。经讨论协商,公推杜德彦先生为董事长,林明山、王少潘二位先生任副董事长,杜意高、杜元芳、吴双发三位先生分任财务、会计和文书。接着,上级调派刘荣基同志任学校副校长(主持学校工作)。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带领师生员工艰苦创业,克勤克俭,办好学校。同年间,旅居印尼侨胞林明端、吴金到等二位先生于1958年招募印尼侨胞捐建实验室一座四间330㎡。 为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1958年秋,上级派吴清辉同志任校长。翌年,成立学校党支部,由吴清辉同志任书记,林玉麟同志任副书记。1960年春何家培同志被任命为副校长,1964年2月上级又派陈达同志任副校长,学校领导班子得到充实。 自此,学校日益发展,不断前进。学校主要领导以身作则、密切联系群众,同心协力,艰苦创业,以愚公移山精神,组织师生搬走了校内一座座荒山,平整了一个个丘陵,许多学生家长也热情支援搬运土方。在60年代初学校利用课余时间,集中力量,夜以继日地开辟出一个具有400米跑道的体育场;组织师生到芦田山上扛杉木,往河市挑红砖,到双髻山脚(石路头)挑运块石,供建教室之用,为学校发展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局面。 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学校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勤工俭学活动。在当地干部群众的热情支持下,学校在校园周围建立农业生产基地几十亩,在新庵、潘内等地开设农场,校内修建畜舍,鸡鸭牛羊成群,树木成荫,枇杷成片,果实累累。组织师生走出校门搞社会调查,参加义务劳动,支援农民开山修路,抗旱排涝,农忙抢收。近至学校附近各村落,远至罗溪、河市、双阳,无不留下师生的足迹,校群关系融洽无间。时至今日,老园丁、老校友、老家长对当年艰苦创业、劳动建校情景仍记忆犹新,每念及此,校园内外有口皆碑。 主管部门的重视,校领导十分注重师资建设,各科师资成龙配套,六十年代初学校生员激增,达近1000人,寄宿生常年保持600多人,政府陆续拔款兴建礼堂连办公楼一座860㎡,平屋教室936㎡和师生宿舍510㎡,教学质量也显著提高,1960年中考成绩名列晋江专区第一名,并保持上游多年;同时也取得高考红旗多年,1965年高考录取率名列晋江县前茅。鲤北的人民群众、干部职工深深怀念晋江四中,鼎盛、生机勃勃的晋江四中给他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1969年学校依照规定以乡定名,改称晋江县马甲中学,上级派工宣队进校,张天富同志任革委会主任,陈达同志、吴序欠同志任副主任,组织师生复课。1970年划归泉州市管辖。根据上级精神,学校布点下伸,在就南、新民、梅岭、义山、梧峰设立分校,学生分连设排。那时,政治活动多于教学活动,还组织宣传队编排文艺节目下乡宣传,曾参加晋江县文艺会演荣获嘉奖。但是,十年动乱,学校惨遭劫难,领导和教师身心受到摧残,欲教不能,欲罢不忍,教学秩序受到严重破坏,学生学业荒废,损失严重。 二、发? 展? 篇 粉碎四人帮,教育得解放,学校获得了新生。1977年学校成立临时领导组,由中共马甲公社宣委蔡文诗同志任组长,孙远谋同志任副组长。1978年秋,上级调派苏秀章同志任副书记、副校长,主持学校工作。1982年春,上级派林金星同志任副书记,充实领导力量。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学校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立新的领导班子,恢复整顿教学秩序和建立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上级陆续派来了一大批本专科毕业生充实队伍,教学质量不断提高。1979年被大专院校录取的学生数居鲤城区(原泉州市)郊区中学第四位,中专学校则居第二位;1980年被大专录取数居郊区中学第三位,录取在各类中专学校的跃居第一位;1982年和1984年我校考生吴贤辉、林立新二同学高考历史科成绩均获福建省第一名(分别被录取在厦门大学、南京大学深造),博得“省历史状元”之美称。省电视台还采访林立新同学并向全省展播。 学校积极组织教职工开展文体活动,1982年教工排球队参加泉州市地面中学教工排球赛荣获第二名,1983年参加泉州市职工排球赛荣获第三名,得到观众的好评。 1981年秋,政府改革普通中学体制,我校被重新确认为鲤北唯一的完全中学。教育局拨款兴建教师宿舍楼一座二层14间360㎡。 学校继续发扬我校艰苦创业、劳动建校的优良传统。1978年秋,全体师生利用课余时间到马甲中溪拣运卵石达100立方米之多,围筑两侧校围,平整马甲大桥两端公路300多米。1982年开办化工厂,并略有收入,后来因种种原因和困难而停办。 学校董事会因文革期间中止活动。1984年6月,旅菲爱国侨胞杜德笺先生回国,秉承父志,积极倡议恢复董事会组织,得到社会贤达的热烈拥护,公推杜德笺先生任名誉董事长,杜德彦先生续任董事长,杜松茂、吴祥酥二先生任副董事长,后杜松茂先生被公推为执行董事长,具体负责董事会事务活动。杜德笺先生不辞辛劳,奔走四方,发动旅菲乡侨集资捐建教师宿舍楼一座二层12间300㎡(1987年落成)。 1984年秋,上级委任黄水龙同志为校长,邱文章同志任副书记(主持党支部工作)。  1986年秋任命杜稚水同志、颜汉书同志为副校长。1988年4月上级任命黄启生同志为支部副书记(主持工作),赖辉煌同志为副校长。学校积极贯彻“三个面向”精神,加强管理,勇于改革,注重初中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1986年和1987年初中毕业生考入“小中专”人数均居鲤城区中学之首位。学校注重美术教育,建立美术室,组织美术业余兴趣小组,成绩十分显著。87年、88年参加泉州市中学生美术竞赛多人获一二、三等奖;87—89年为泉州师范美术班输送合格学生6人,占鲤城区三分之二强;1986年和1988年马甲变电站建立前后,开办了电工教学班二期(二个班)为农村培养电工近百人。 自董事会恢复以来,旅居新加坡、菲律宾、印尼等埠的侨胞陆续捐建楼房、教室和赠送教学器材。1987年旅印尼侨胞林坪来、杜德黎先生回国探亲时,杜德哲(校友,时任马甲乡党委书记)、黄水龙、杜松茂等同志一行登门拜访,联络感情,承蒙俯允,率先招募印尼侨胞集资捐建“锡江楼”一座近900㎡,耗资28万元,1990年兴建并落成(黄奕聪先生个人出资10万元人民币)。 1988年春,鲤城区曾华彬区长、吴金钗副区长,率区财政局、交通局、土地局、教育局、马甲乡领导,连同区法院领导,在我校召开现场办公会议,重新确定校界,划定校园面积为52800㎡,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 1989年春,上级任命赖辉煌同志为校长。学校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勇于改革。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实行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试行教职工的全面考核,有效地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90年秋季以来,逐步试行实施了“学生德育定量考核”办法,得到区教育局的赞扬。90年9月,学生参加鲤城区中学亚运知识竞赛获得第二名。90年全校生员巩固率居鲤城郊区第二;91届初中毕业生参加中考成绩显著进步,三人获贤銮基金会奖励;90年春以来,语文、化学、美术等学科在市竞赛中多次获奖。 1989年,杜德笺先生在马甲乡设立“意绥基金会”,每年拨给我校6000元人民币供奖教助学之用。杜先生辞世后,该子女继承其遗愿,流芳远名。 1989年秋起,与泉州教师进修学校联办职业中师班,学制三年,共招生三届170人。学生毕业后赴远郊各小学任教,缓和鲤北小学教师严重不足的矛盾。 1990年以来,政府投资逐步增加,90年秋拨款2.5万元新建厨房一座120平方米;91年春拨款4.5万元建围墙450米,拨款37.5万元建三层教学楼一座18间1500平方米。由于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设施逐步完善,1991年4月省教委发文对我校完中进行注册登记,学校进行远景规划。 1991年10月举行35周年校庆。 1992年2月,上级任命吴炳辉同志担任学校副校长,进一步充实学校领导班子。 1995年校董会董事长杜松茂先生逝世,由副董事长杜振基先生主持校董会工作。 1996年校董会换届推杜振基先生为董事长。 三、奋? 进? 篇 1992年10月,上级安排林世铨同志主持校务工作;1993年3月任命为副校长,主持学校党政工作;1995年12月兼任支部书记,1997年3月任校长。1999年4月,上级任命谢俭练同志为学校副校长,吴炳辉同志兼任副书记;同年7月,学校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部,林世铨同志兼任书记,吴炳辉同志兼任副书记。 1993年—2004年是马甲中学发展史上至关重要的12年。在上级党委、政府及社会有识之士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班子认真践行“三个代表”, 紧抓机遇,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学校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彻底改变了学校“一大二破”的落后面貌。同时,从1993年起,依照远景规划,从外省引进教师,以缓解教师奇缺局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师资保证;进一步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从制度上做事管人,为学校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是班子们共同的心声。他们多方奔走,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广泛发动社会,并结合“先建后还”的办法,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彻底改变办学条件,使学校顺利步入福建省“三级达标完全中学”行列,享受重点中学待遇。 1996年,兴建综合楼一幢四层2668㎡,并拓垫校园数亩,挖建机井,配套用水设施,新建二个标准篮球场,建设20多间教师家属户小厨房、浴室。是年,凭借校庆40周年,在校董会和校友总会谋划下,其名下分别成立了校友基金会和华侨基金会,促进事业发展。 1998年秋,在校内率先建成教师宿舍楼一幢40小套1420㎡,开洛江区教育界筑巢引凤之先河,稳定了队伍。1999年,翻建新校门、围墙数百米,铺设校外水泥路,建成400米标准环行跑道运动场。同年秋天,区政府现场办公会议通过,兴建一幢教学楼五层2960㎡,并于2000年秋季交付使用。2000年秋,第二幢20套教师宿舍楼1500㎡竣工并交付使用;校园绿化硬化工作快步跟上,面积达10000㎡;道路照明设施配套建成。2001年春,兴建学生宿舍楼一幢1400㎡,食堂餐厅一幢720㎡。2002年3月,第三幢20套教师宿舍楼1500㎡建成并投入使用。同年,分别建成了近1300㎡图书馆、300多㎡两层厕所各一幢;继续拓宽校园近10亩;建设西北面挡土墙、围墙,继续装备了语音室、图书室、多媒体教室及相关设施;校内电改增容布线,电话和宽带网线路整改,继续美化、绿化和硬化校园。2003年,又建成了1670㎡学生宿舍楼一幢;继续整治校园,改造旧房,至此校园内彻底消灭了危房。 2000年起,学校在洛江区中小学率先推广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接入宽带网络,网络覆盖各办公地点、多媒体教室、电脑教室和教师宿舍楼,建有多媒体网络教学及展示平台、卫星教育信息接收系统,是洛江区第一所实现“校校通”的学校。学校被省教委确定为福建省高中会考考点、福建省NIT考试(中小学教师计算机考试模块)考点。学校办学条件日趋完善,教学设备、教学手段不断充实与更新。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走进了课堂,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2年顺利通过泉州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验收。为了营造一个优美的育人环境,争创省、市级“花园式学校”和“绿色学校”,按照校园建设总体规划,学校制定并继续分步实施硬化、绿化、美化计划。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广植花草,栽种树木、观赏类花卉,建成假山、喷水池景观(七八届高中毕业生捐建)等。至此,环境优美、校舍错落有致、格局分明的新完中终于出现人们眼前。为此,学校也于2002年被评为泉州市“绿色学校”。 进入新世纪,周边学校崛起,学校生存压力骤然加大。学校把握良机,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创特色谋发展”办学理念,树立改革发展意识,立足校情,积极争取广泛支持,营造“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的良好氛围。不断完善管理机制,提高队伍建设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994、1995中考各科成绩均获"进步奖",1995参加高考有三分之一学生被大专院校录取。1999年中考,4名学生获贤銮奖,成绩分别名列区第一、二、三、五名,中考连续多年取得好成绩。2000年至2002年高考学生上线率从29%递增至近40%,2003年、2004年高考上线率剧增到62%、67%,并仍不断取得进步。高中许多学科会考合格率、优秀率几乎接近二级达标的水准。学生参加全国、省、市、区各级各类竞赛,近千名学生载誉归来,被誉为“获奖大户”。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一大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被授予全国、省、市、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劳动模范”、“优秀班主任”和“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 1997年以来,学校先后获得福建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先进集体”、“先进教工之家”、“先进教育工会”、“体育锻标先进单位”、“迈好青春门,走好成人路主题教育先进学校”,泉州市“‘两基’工作先进单位”、“素质教育先进校”、“绿色学校”、“现代教育实验校”、“学籍管理先进集体”、“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等30多项荣誉称号,1997年、1999年、2001年、2003年连续四届被授予泉州市“文明学校”称号。 2002年6月学校通过省“三级达标完中”资格认定。同年10月,顺利通过福建省“三级达标完中”市级验收, 12月通过省级复查,旋即得到省教育厅发文确认并挂牌,填补洛江区省级“达标完中”的空白,实现了泉州市“达标完全中学”一片红的目标。这个阶段的办学成果分别被《人民日报》、《求是》杂志、《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宣传半月刊》、《教学与管理》、《福建电视台》等媒体推介。 2004年9月,上级聘林建安同志任校长、书记,汪阳春同志任副校长,重修教学楼,充实电脑室,办学条件得到继续完善。2005年高考林春兰同学夺得洛江区高考文科状元。同年,学校被评为泉州市“国防教育示范学校”。2005年11月,学生男子篮球队获得泉州市中学生篮球赛乙组亚军,2006年4月夺得甲组第六名。 2006年11月,上级委派谢俭练同志担任副校长、副书记,主持全面工作。12月3日学校隆重举行50周年华诞庆典活动。 四、现? 状? 篇 历经五十个春秋,马甲中学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发展迅速,已具规模。教师由创办时的4人激增至180余人,学生由2个班110人,至今48班2400多人(高峰期3000余人),成为洛江区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省级达标中学,为国家为社会培养输送三万余名初高中毕业生,许多人成为了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有的远涉重洋创建伟业,成为热心公益,关怀桑梓的知名人士。这一切,无不饱含着爱国侨胞、归侨,社会贤达、周围干部群众以及广大师生的大量心血。 学校目前占地面积77537㎡,校舍建筑面积22280.6㎡,绿化面积达28300㎡,花草如茵,绿树林立,环境优雅。学校拥有校园广播系统、校园网、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图书馆等现代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基本实现办公自动化。但学校地处山区,办学条件相对滞后,困难尚多,然而全校教职工上下一心,化压力为动力,奋起直追,集中精力抓质量、脚踏实地谋发展,力使这所老校永葆生机,沿着前辈开创的道路继续奋勇前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回顾过去,岁月峥嵘;展望未来,前程似锦。现在校园生机勃勃,欣欣向荣,全体师生决心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团结向上的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勇于开拓,锐意改革,更上一层楼。值此建校五十周年,贵宾光临、校友雅集之际,我们互勉互励,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决心以科学发展观再创马中新纪元!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