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建湖县建阳中学
基本内容建阳中学学校概况 建湖县建阳中学创办于1956年。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下,在历届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已成为校园环境优美、硬件设施齐全、办学水平一流的现代化学校。学校现有在校生2500多名,其中高中部22个班级,1100多名学生,初中部25个班级,1400多名学生,教职工近200名,中学高、中级教师80多名。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升,中、高考成绩显著,学校连续多年被县教育局评为先进集体,向国家输送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材,已成为盛开在建湖水乡的农村普通教育优秀之花。 建阳中学的源头 —建溪中学、建华中学 (1924-1941) 坐落在建港河南侧的建阳镇是一座千年古镇,也是南宋爱国民相陆秀夫的故乡。陆秀夫忠贞爱国的高尚情怀、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崇文重教的优秀品质,千百年来濡染了无数的后代子孙,使建阳古镇成为重德重才、崇尚教育的一方热土。 1924年,建阳镇郝儒琳创办了盐城西北乡(今县境)第一所中学——建溪中学,利用本镇三元宫(今校南教学楼前)24间楼房作校舍,初为单轨制,三个年级,有学生100余人。课程设有国文、数学、理化、动植物等,以后又增设了音乐、体操西门课程。1926年学校改为双轨制,生数增至260人。 1928年大旱,建港沟河干见底,学田失收。 1929年西塘河马尾坝溃决,咸潮倒灌,盐城西北乡发生大饥荒,学校被迫停课。 1938年春,建阳镇陆子超等有识之士在建溪中学旧址上复办建华中学。初为两个班,后发展到四个班,有学生200人。陆子超任校长,亲自编写了鼓动抗日的校歌,并组织学生募捐支前。 1941年夏,日寇对盐阜区发动第一次大扫荡,学校被炮击,县参议员蔡仰山在建阳东郊创办初中补习团代之。 艰苦创业 艰难起步 —建阳中学创始实录 (1956-1966) 1956年县教育科在建阳镇创立建湖县速成师范学校。新建校舍46间,第一排8间为办公用房,第二排、第三排各13间为教室,第四排12间为厨房。除第三排13间系砖瓦结构(南通建筑站承建)外,其余33间皆为砖墙草苫。同时在沟南买下毛巾厂16间厂房,南边8间用于集会礼堂,西侧8间作职工宿舍,共有校房62间。此外,又租了王绍美家宅6间作学生宿舍。学校占地面积35亩,四周有小河环绕是年8月24日举行开学典礼。从盐城、阜宁、射阳和建湖四县招收3210名具有初中以上学历的新生,分4个班,学制一年。祁育堂任校长,赵杰任副校长,配备16名教职工。本年底,教导主任孙嘉仲应邀出席省政府召开的优秀教师代表会议,被授予“省优秀教师”称号。第二年秋后,建湖速师的毕业生绝大多数回原县直接分配做教师,也有一部分按本人意愿被送入盐城师范深造,有4名女生被送至南京助产学校培训。 1957年8月建湖县速成师范学校停办,其校址改办建阳初级中学。当年招收双班初一新生,县教育科又将走虹初中的两个初二班并入,共设四个班,学生206人。祁育堂任校长,孙顾行任教导主任。 1958年9月招收110名初一新生,由此进入双轨制。不少外地学生慕名前来报考。1959年本校第一届毕业生参加中考,在全县实现“三个第一”:升学率第一;小中专录取人数全县第一;中考总分第一。从1959年起,直至“文革”前,我校中考成绩长时期居于全县前列。 难以忘怀的艰涩一页 ——文革中的建阳中学 (1966-1976) 1966年夏,“文革”开始,本校教职工未放暑假,毕业年级推迟毕业时间,留校参加文化大革命,1968年8月,66、67、68三届初中学生才毕业离校。 1969年我校首招一个班高一新生,建阳初中遂改为建阳中学。1971年推行五四分段(小学五年、初中、高中各2年),改秋季招生为春季招生(1978年恢复秋季招生)。1972年取消升学考试制度,由基层推荐入学。年底学校成立革委会,曹蔚西任主任,左凤芝任副主任。1973年底由徐昌宜接任主任,卢修楣任副主任。1976年5月学校附设“五七”农业大学,俗称“建阳农大”,两个班,学员80名,历时半年。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学校做了大量的拨乱反正工作,及时落实了知识分子政策,彻底平反了冤、假、错案,建立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盛开在建湖水乡的农村普通教育之花 ——发展中的建阳中学 (1977-目前) 1980年,初、高中分别向三年制过渡。初中部已发展到9个班,高中部双轨4个班,共有学生662人,教职工40人。 1985年,首届高三毕业生参加全国统考,多人考取一类本科院校。1986年有二十多人被高校录取,闵志元、张德年双双考取南京大学。1988年,八名同学考取一类本科院校,高兆军、胡祥等同学被陆、海、空等军事院校录取。 1989年,周振铭同志受国家表彰,被评为全国教育先进工作者。 1992年,杨沟、建东两初中并入,学校规模逐步扩大。当年筹建四层教学楼一幢,2100平方米。1993年中考的成绩超历史新高,初三赵德祥同学夺取全县中考状元。1994年初三女生杨红梅在放学途中因抢救落水老人被评为“盐城市十佳新人新事”,还荣获了首届宋庆龄奖学金。 1999年,学校被评为江苏省篮球传统项目学校。是年,我校承办了江苏省篮球传统项目学校男子篮球竞赛,我校代表队荣获第二名。 进入21世纪,我校抢抓发展机遇,加大硬件投入,从2000年到2003年,共建成新教学楼、实验楼、图书楼、公寓楼、生活服务楼等五幢新楼,配备了微机房、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高考、中考成绩有了新突破。2001年,初中部被评为全县“教育工作先进集体”;高中部获“高考质量奖”。学校被评为“盐城市安全文明校园”。2002年我校高考获全县“高考质量二等奖”,中考成绩居全县领先地位,初三王伟同学夺取了全县中考状元,学校被评为“盐城市文明单位”、“盐城市体育卫生工作先进集体”。是年,香港扬子集团总裁杨栋先生。来访并捐资助学1万美元。2003年,学校被命名为盐城市“绿色学校”、“省标教育现代化合格学校”、县“教育工作先进集体”。2004年被评为“盐城市教育装备工作先进集体”、“扶贫工作先进单位”。 2005年抓住省“六有工程”、“三新一亮工程”建设的契机,修建一座水冲式厕所,一个标准的运动场和四片水泥球场,建成并完善了“校校通”工程,建成现代化的校园广播系统。学校各项工作齐头并进,获县“教育工作综合奖”。中考有80名同学录取为市星级高中正取生,有4名同学被盐中录取,有2名同学中考总分列全县前10名。校长卜以楼在教科研方面成绩突出,被授予“江苏省特级教师”荣誉称号。初中部熊金春同学在中日韩三国联合举办的乐器大赛中获少年组金奖。2006年,被评定为“江苏省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示范初中”。 近年来,我校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的142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中教高级教师13人,中学一级教师76人,有4人被评为“水乡教坛新秀”,10人被评为市、县级学科带头人,8人被县政府记功。教育科研不断突破,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接受省级研究课题1个,市、县级研究课题共8个。其中前校长卜以楼的《为了祖国数学教学明天的辉煌》和《激思导探合作教学法的课堂模式的构建》两篇论文,分别获江苏省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和中国教育学会科研成果一等奖,其专著《激思导探合作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已被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并公开发行。 忆五十载,一路风雨,一路欢歌,一腔豪迈;望一百年,从头迈步,跨越发展,继往开来。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们将继续大力推行创新教育,继承和发扬建中优良传统,充分利用民族英雄陆秀夫故里的德育资源,努力彰显办学特色,为祖国建设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谱写出更加壮丽的篇章。
浏览
9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