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莘塍镇中心小学
学校概况教师整体教学能力强。学校始终坚持以“育人成才”为己任,以质量效益为生命,以现代化教育理念为先导,以高效益的管理模式为基础,以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保证,以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为目标,按照“德育为首,教学为主,发展为本,特色鲜明”的办学思路,坚持不懈抓管理,持之以恒创特色,精益求精建队伍,学校的综合建设水平稳步提升。先后有上百名学生参加全国和省市级数学、书画、舞蹈、科技小发明等比赛获奖。学校女子篮球队曾连续4年荣获市第一名,男子篮球队已连续3年蝉联市第一名的好成绩。学校先后获得省先进家长学校、省施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单位、温州市示范家长学校、温州市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达标学校、瑞安市文明单位、市安全文明校园、市爱国主义教育先进集体、市法制宣传重点单位、市首批雏鹰行动示范校、市雏鹰红旗大队、市二老一少先进单位、市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市推广普通话先进单位、市少先队基础建设先进单位、市道路交通法规知识宣传先进单位等一系列市级以上荣誉称号。学校历史百年名校,历史悠久瑞安市莘塍镇中心小学是1826年10月(清朝道光6年)由定海总兵陈步云捐资倡建的,当时名为聚星书院。书院建筑历时7年。为表彰陈步云捐资倡建院,道光十四年(1834),瑞安知县刘礼章特撰《陈锦堂(即陈步云)倡建聚星书院碑文》。这块碑文至今镶嵌在学校南幢大楼的一楼的墙壁上,历史的一幕尽在其中。为提高书院教学质量,陈步云当时聘了他的幕僚、饱学之士鲍作雨(字云楼)为主讲席,为学生授课。到了清末洋务运动后,学校曾改名义学小学。光绪廿八年(1902年),为响应维新,瑞安学者张震轩先生联合河乡(今南白象镇帆游以南,塘河地域)志同道合的知识分子,将该校改名为乡小学堂,推行新式学制,并积极筹款去上海采购书籍报章,设立阅览室,供有识之士阅览,以开民智,培养了大批爱国志士。解放后,到了文革期间,根据政治需要学校改名为五七小学。文革后改名为莘塍区小学。1988年改为莘塍镇中心小学至今。 校名的更改烙下了岁月的痕迹,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从这所百年老校中走出。 解放前,瑞安知名的缪氏家族一家有四人在我校就读,缪天瑞是我国音乐界著名的教育家、理论家、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人大三至六届代表,并曾任中央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院长等职;缪天华是台湾师范大学文学系教授;缪天荣是我国著名的眼科专家;缪天贵是省人大代表、曾担任我校校长。在我校就读的还有台湾政届名人林树艺、国务院李士春、温州司法局局长陈岩云、丽水县县长蔡德高等等。 解放后,曾在校就读的有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中科院声学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高天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成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青岛大学教授方国洪;美国名牌大学—宾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成为宾州大学最年轻的终身教授的蔡天文;温州地区第一位少年大学生、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博士生蔡天武;上海科技大学教授潘仲雄;厦门大学教授方德植;美国教授黄颖芬;上海医学院医学博士张丽;世界举重冠军胡挺;省军区后勤部长潘时锡;温州市水利局局长洪财高和现任市教育局局长叶耀国等等。学校荣誉学校荣誉(6张)学校建校期间荣获的各类荣誉,示图
浏览
11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