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运河小学
邳州市运河小学是邳州市市政府驻地——运河镇的镇中心小学,坐落于京杭大运河与陇海铁路交汇的“金银十字架”上。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建校以来,在几代运小人的努力下,由当初的5个教学班发展为占地1.5万平方米、拥有40个教学班、2600名学生,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特色彰显的现代化地方名校。学校现有教师149人,本科学历10人,大专学历101人,小学高级教师103人,学校大力实施青蓝工程、名师工程,拥有全国优秀教师、徐州市、邳州市名校长、学科带头人、名教师十余人。在短短的几年间,学校先后被评为邳州名校、徐州市模范小学、江苏省体育项目传统校、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集体,全国“苗苗杯”小篮球理事校。辉煌发展“科研兴校,科研名校”,是运小为促进学校持续发展采用的一条重要战略。近年来,学校领导带头、全员参与、人人有科研课题,学校先后被中央教科所评为“学法指导实验学校”、“学法指导先进学校”。十五期间,《小学探究性学习模式研究》被确立为江苏省重点课题,并给予1.2万元经费予以支持,是徐州市小学界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彰显办学特色,以特色促进学校整体发展”是运小人不懈的追求。学校从实际出发,注重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学校先后组建了小记者、小篮球、美术、数学、奥赛等十余个兴趣小组。在第四届世界华人小学作文比赛中,获金、银、铜奖各一人,省级数学竞赛中获一、二、三等奖20余人。2002年,参加教育部举办的第七届全国中小学生美术书法大赛,有10人获一等奖,学校被教育部评为优秀组织单位,2003年度参加江苏省中小学科技知识电视总决赛,一举夺得一等奖。学校小女篮名震大江南北,先后十余次获得国家、省、市冠军。学校为国家输送了大量优秀的体育人才。原小女篮队长黄海洋己先后夺得亚洲锦标赛、亚运会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击剑冠军。宋丹丹、许歌、王莹等学生先后夺得全国城运会篮球冠军、全国武术锦标赛冠军等。 近两年来,运河小学人凝心聚智,拼搏进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校先后创建成为邳州市绿色学校、邳州市安全文明校园、徐州市校园文学活动十佳学校、徐州市体育项目传统学校、徐州市民族团结教育模范学校、徐州市模范小学;十五课题在省市专家验收组的高度评价下顺利结题。校校通、“六有”工程顺利通过省市验收……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运河小学人一定能抓住机遇,创新管理和评价方式,做强做优学校品牌,开创出运河小学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校史记忆(注:本节选选自“邳州论坛”网友“四楼长”的贴子,原帖地址:http://www.pzzc.net/read.php?tid=41231&u=)在邳州市,当年的运河小学,在邳州属校园面积最大、设施最完善、在校学生数量最多的一所完全小学。学区占了大半个县城,最东到现在的康乐大世界,也就是当年的供销联社,最西到大运河边,甚至我的班里,还有运河西汪家村的好几个学生呢!他们也真不易,小小的年纪,天天早晚坐运河渡船来来去去,风雨无阻,不过我们还是挺羡慕的,因为他们天天有船坐。那时县城里还有两所小学,一是铁路小学,一是运师附属小学。铁路小学建筑挺别致,都是砖木结构的西式洋房,房子上还有烟囱呢!校园里奇异的花木繁多,很美,学生都是铁路职工子弟。附小我去的少,印象不深,学校除了招收少量附近社员的子女外,多是机关人员的子弟。当时我们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个顺口溜:“铁小打铁,运小运铁,附小卖铁。运小最穷,附小最富,铁小不穷也不富。”我是在1964年夏天由运河镇幼儿园升入运小读书的。朦朦胧胧的印象中,校园像花园。正对大门口的,是两排松树,好像在夹道欢迎你的到来。校门两边围墙前,也栽有长长的一排松树,我们放学时,喜欢手抚着松树头儿朝前走,好像在弹琴。一进校门,迎面是一个大大的圆圆的由高大冬青围着的大花圃,中间栽着各种花木。母亲带我报到的那天,我硬是钻进了花圃中,想看看那些硕大的红花黄花是从什么样的树上长出来的。此后,那儿就成了我们藏身的好地方,只要不被老师看到并且抓到,总是乐得没法说。花圃后,就是大操场了。做操和开大会,都在那个地方。操场的四周,是高大的白杨树。夏天时,树下边是乘凉和挖知了猴的好地方。我对大操场的记忆,深刻的有这样几次:一是请家住石灰窑的老奶奶作忆苦思甜报告,好像她家不少人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了。我坐在下面听时,很自豪,因为她住在我们街道上,跟我母亲很熟,我去她家很多次,她认得我,买过糖给我吃。二是尚校长给我们全体学生作时政报告,讲的是抗美援越的大好形势。三是要放假了,开全校表彰会,我那时上二年级,不仅被评为三好学生,而且在我家办的家庭学习小组也受到了表扬。大操场的正北面,是一排办公室,办公室后面,是一个小操场,一个小湖,一个大花园。院墙的后边,就是无边无际的庄稼地了。我们常常爬过墙头,到麦地里去摘嫩豌豆生吃。教室分布于大操场的两边,从大门朝里,按高年级到低年级排下去。一排教室三间,一个年级,教室前,都有一个大花园。学校的西墙外不好玩,是油厂工人的宿舍,对门是木材货厂,也没意思,只有东墙外是平马车社,好玩极了,可以看溜马,可以看给马蹄砸铁掌,特别是放学时,正巧有马车在前面,就偷偷地坐在后边,一气坐到家,美极了。文革前的小学生活,真像当时电影《祖国的花朵》中演的那样,温暖、祥和、快乐、浪漫。在我的记忆中,从来就没有因为做作业发过愁,那时好像还极少家庭作业,暑假里倒是有作业,但那种薄薄的彩色的有许多插图的本子,与其说是作业本,不如说是画册,让我爱不释手,开学时都不想交上去。少先队员的队日活动,或打着队旗,去附近的港口或者工厂,听工作师傅作报告。或三五一团,坐在学校后院的小湖边的小树林里,做游戏。或去居民区里给老弱病残者打井水、收拾房子。还有一次,是去西边的港口货厂拣废纸,我们走了很远很远,差点迷了路,天都快黑了才回来,但拣了很多很多的纸,全都交到学校,说是卖了钱,寄给越南小学生买课本。我好像是在一年级的第二学期加入了少先队的,那条红领巾,一直带到三年级末时,已是旧的像块白布,还露出了布丝丝。带这样的红领巾最骄傲,因为它证明你是一个老红领巾。待到换新红领巾时,文革来了,换成戴红小兵的袖章了。那时还兴建立家庭学习小组,小组是由住在一片的不同年级的同学组成,大家轮流到各家做作业,互相帮助,是很好的助学形式。放暑假时,还要办夏令营。夏令营是县城里三个学校的学生组成的不同营区。我上三年级时,开始参加夏令营,分到铁小,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我一个暑假兴奋不已。可惜好景不长,第二年发生了文化大革命,浪漫而温馨的小学生活从此结束。——“邳州论坛”网友“四楼长”发表于2007年11月4日星期日,原帖地址:http://www.pzzc.net/read.php?tid=41231#
浏览
8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