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民族中学

联合创作 · 2023-10-20 01:49

学校简介凉山民族中学始建于1988年,1990年秋季正式办学,是一所州属的少数民族寄宿制完全中学。在州委、州政府的重视关怀和州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经过18年的艰苦创业和顽强拼搏,学校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办学规模,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攀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效益。   学校先后被评为四川省重点中学、四川省示范性普通中学、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四川省中小学实验教学示范学校、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四川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凉山州人才开发先进单位、凉山州文明服务示范窗口单位、凉山州对外交流先进单位、凉山州人才“双争双创”活动示范单位、凉山州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领导班子被评为“四好活动”先进班子,受到中共凉山州委表彰,学校党委被评为“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凉山民族中学创建之初仅有92名学生、24名教职工。十六年来,办学规模不断扩大,2001年西昌师范学校撤销并入凉山民中。学校现分两个校区办学,共63个教学班4587名在校学生。其中,高中38个班,2920名学生,初中24个班,1647名学生,中日合作职教班1个,20名学生。   按州委“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要求,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学校领导班子始终坚持唯才是举的选调和任用原则,凝聚了一批立志民族教育事业的优秀教师,形成了一支结构优化、学科配套、德高业精、团结勤奋的队伍。现有教职工310人,其中,特级教师7人,高级教师78人,州级学术和学科带头人3名,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凉山州拨尖人才、凉山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凉山州专家型教师、知名教师、西昌市教学能手等共计50余人。   学校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的办学宗旨,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为学生发展奠基,为社会进步育人”的办学理念,坚持“强化管理、注重质量、突出特色、确保安全”的指导思想,坚持“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锻炼、学会生活、学会竞争”的育人目标,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视质量为生命,用辛勤的汗水和科学的创新精神,创造了显著的办学业绩。   自1993年首届毕业生参加高考以来,升学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1999年以来,上省重点线率,理科平均分等项指标均名列全州前茅。截止2006年6月,已培养合格高中毕业生7880余人,为大专院校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各民族人才。一大批学生考入北大、清华、复旦、南开和日本筑波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学府。2006高考我校上省本科线442人,相当于12个县14所中学的上线人数的总和,上重点线106人,是这12个县14所中学的2倍。考上大学720余人,重点院校录取164人。全州共有5名学生考入清华大学,其中我校占了3名。来自布拖县的彝族女生贾晶敏,在我校通过6年的初、高中学习后,考入清华,成为布拖县有史以来考入清华大学的第一人,也是全州少数民族女生考入清华的第一人。来自金阳县的农村贫困学生余允飞,也是金阳县有史以来考入清华大学的第一人。他们的成功在当地引起轰动,极大地鼓舞了当地干部群众办好教育的热情。   副省长张作哈、州委书记吴靖平、州人大主任阿什老轨等领导同志对凉山民中的办学业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吴书记批示:“凉山民族中学在今年高考取得了好成绩,特别是全州文科第一、二名,理科第二名出自民族中学,实属不易。可以看出,这是班子强、管理严、教风正、学风好、质量高的生动体现。希望民族中学再接再厉,在更高的起点上做出更好的业绩。”   学校认真落实邓小平“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长期引进外籍教师在校任教,开展师资培训和学术交流。多名外教获省“金顶奖”、优秀外籍教师称号。先后引进国内外友好机构和个人的爱心资金,设立了十余种奖助学金项目。在学校的艰苦努力下,由于国际国内团体和个人的热心帮助,我们做到了没有一个凉山民中学生由于家庭经济贫困而缀学。创建“中日合作凉山信赖农园”,成立“中日合资凉山信赖农园有限公司”,用所得收益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补助家庭贫困的学生。利用国际资源,创办“中日合作职业班”,首届毕业生已在日资企业就业。开展扶贫助学,引进外资60多万元,帮助昭觉县修建6所村小,多次获州委、州政府表彰。   作为民族中学,我们注重校园民族文化建设,开展省级课题《校园民族文化研究》,多个州级课题研究。学校有计划地开设了第二课堂和各类兴趣小组活动,每年组织“红五月”校园艺术节和民族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活动,开办艺术特长班,举办各类专题讲座。学生们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歌舞、绘画、书法、篆刻作品在省州屡屡获奖。教师队伍在教科研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各类比赛和荣誉评审均有突出表现。   经过十几年的办学实践,凉山民族中学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育人理念和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改写了不少民族中学,开办之初轰轰烈烈,不久便走下坡路的历史,改变了民族中学意味着水平低的成见。   根据州委第180次常委会决定和州委、州政府关于进一步办好凉山民族中学的意见。“十一五”期间,州委、州政府将集中一部分人力、物力、财力,把凉山民族中学办成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力争达到两个“一流”,即四川省一流中学和全国少数民族民族地区一流的中学。在全州基础教育、民族教育和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师资培训上发挥龙头和示范辐射作用,成为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播现代文明的基地和展示凉山民族教育形象的窗口,带动全州民族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编辑本段引校容校貌凉山民族中学分北南两个校区,北校区为校本部和高中部,南校区是初中部。在北校区,1990年竣工的主体教学大楼集民族特色和现代风格于一体,饰以彝族传统图案。游廊和四个角亭上的琉璃瓦,在西昌的阳光下熠熠生辉。在南校区,落成于2000年的教学大楼巍然屹立。雪白的墙体,碧绿的琉璃瓦檐衬,气宇轩昂。校内树木葱茏,掩映高楼,繁花似锦,绿草如茵。校园中漫步着身穿民族服饰的少男少女,平添生趣。夜晚,华灯齐放,南北相望的两座教学大楼,通体透明,宛如琼楼玉宇。每逢课间休息,课外活动,师生们在足球场上,在篮球场上,在乒乓球台边,龙腾虎跃;在花园之中,在三角梅覆盖的游廊之中,或小憩、或吟咏、或戏逐,一派生机。学校拥有各类教室100余间,均宽敞明亮;办公室数十间,电话、电脑及其他设备,一应俱全。南北校区的厨房,均按“国重”标准,加以改造修缮,两个食堂,宽敞明亮,餐桌凳椅齐备。新建的学生寝室,按公寓式标准设计建造;原先的寝室,则进行改造,每个寝室配有衣柜、电话。凉山民族中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学生们的衣食住行,均得到很好的保障学校历史1988年4月19日,省政府批准建立直属州教育局的凉山民族中学,1990年9月开始招生。办学之初,只有高中,每个年级两个班。学校初创,阒然无闻。领导和教师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发愤图强,各族学生刻苦努力,以勤补拙,锲而不舍。1993年,首届高三两个毕业班92人参加高考,以数学、政治全市第一的成绩,一鸣惊人。人们不得不刮目相看。这一年,开始招收初一新生,遂成完中。办学规模达到4个年级,11个班,510名学生。 1994年,通过“办学基本要求检查验收学校”,标志着凉山民族中学步入一流,与西昌市先进学校并驾齐驱。 1997年,获“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称号,批准为“四川省重点中学”,评为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各种荣誉接踵而至,学校声望与日俱增。 2001年,州政府决定原西昌师范学校与凉山民族中学合并。两川归一,汇而融之,学校规模迅速扩大,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办学效益极大提高。 2002年,凉山民族中学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再创佳绩。文科实现稳步前进,理科人均总分、省本科线率、省重点线率等三项指标,继续名列全州第一,并创新高。这一年,学校通过了“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完)中”的验收,为创建“全国示范性普通高(完)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办学理念凉山民族中学的办学理念是“为学生发展奠基,为社会进步育人”。学校以德才兼备为条件对教师进行遴选、调入,继而培养、锻炼,使之迅速成为业务骨干、教学能手或优秀班主任。凉山民族中学已形成“敬业、博学、善教、奉献”的教风。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则是“五个学会”,即“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锻炼,学会竞争”。在“高标准、严要求、有特色、创一流”思想指导下,把学生培养成高一级学校的优秀人才和凉山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材。凉山民族中学成功的办学经验。第一,凉山民族中学直属州教育局,凉山州委、州政府特别关注和支持。在教育经费的投入上,在人员的调入上,一路绿灯。在办学的历程中,几次重大决策,使凉山民族中学得以迅速发展。依靠政府,学校自强,求得长期持久的呵护关爱。第二,学习、团结、廉政、高效的领导班子,也是学校办学业绩突出的重要因素。其教育理念、办学思想、校务管理、治学措施、保障服务等,都体现着他们有改革创新精神和视民族教育为使命的事业心。第三,凉山民族中学把好“进人关”,荟萃了全州精英,造就了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教师进民中要经过严格考核、遴选,报州教育局研究,州长亲自审批,保证了教师队伍的高质量。进校后,组织学习,加担子,促进其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学校从职业道德和教学能力上进行培训,使之在教学、教改、教研方面永不掉队。学校制定并实施《凉山民族中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试行意见》,实行校长负责制,中层干部和教师聘任制,并强化激励机制。高素质的师资,创造出“凉山教育的奇迹”,是顺理成章的事。第四,狠抓学生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凉山民族中学根据学生以少数民族为主体,且都寄宿校内的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实行科学严密的管理,进行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主要措施有全天候、全方位的“封闭式”管理,军训、参观,周会、夕会制度,校内文体活动,优美环境和文化氛围陶冶,常规管理评比,奖助学金评定等等。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可以全身心地修养品德,进取学业,锻炼体魄,文明习惯得以养成。现代教育技术凉山民族中学在凉山州率先于2002年建成1000M主干、100 M到桌面的数字化校园网络;设立了网管中心,全面负责校园网络的管理和维护。校园网配有教学科研系统、校园管理系统、教学资源系统、网络学习系统和信息交换系统。学校建立了自己的主页,在Internet上能查看我校情况。凉山民中有全套的广播器材和摄像编辑设备,能进行VCD转换。学校在每个班配有闭路电视系统,各班不仅可以收看电视节目,还能收看本校自己编辑播放的节目。各班还配有一套投影仪、收录机和影碟机,可方便地进行演示教学。凉山民中建成两套远程教育接收系统,一套是北大附中的,另一套是成都七中的,并实现与成都七中同步互动教学。学校备有微机室3间,200余台电脑;语言实验室两间;多媒体演播厅两间;远程直播教室一间;多媒体备课室一间,配有14台计算机,教师可在此制作课件;音像电子馆正在建设之中。还有幻灯投影仪27套,录音录像资料1600小时,自制VCD课件100余张,教育资源库拥有初、高中各学科课件三万余件。凉山民中在2002年补助教职工每人购置一台电脑,教师可方便地采集相关信息,制作课件,辅助教学。凉山民族中学的现代教育设备和技术在凉山是首屈一指的,这现代化的技术装备必定会在教育教学上大显神威。传统的实验设备,在凉山民中也是一流的。学校新建和改造实验室8间,340平方米;准备室6间,200平方米;仪器室6间,200平方米。
浏览 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