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瓯海区第二中学

联合创作 · 2023-10-13 04:58

学校提出了“零缺陷教育”理念,倡导教育教学过程“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提出了“创精品高中”的奋斗目标。学校积极构建“零缺陷”德育管理方式。学校的德育工作本着“品行强化,道德内化,管理自我,发展自主”的思路,努力寻求符合本校实际的德育工作开展方式。学校十分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努力拓展德育新途径,注重德育教育的实效性。设立多个校外德育实践基地,建有中学生业余党(团)校、法律学校、家长学校等,开展德育导师制、心理辅导活动,深入开展学生志愿者活动,使学生的人文精神、协作意识、工作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培养和提高。温州电视台等媒体多次做报道了学校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活动。学校积极探索“零缺陷”的课堂教学和管理方式。视教学质量为生命,十分重视教学硬、软件设施建设,完善校园网,实现班班通,并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机制,确保优质的教学质量;十分重视教学科研对教学质量的推动作用,学校承担着国家“十五”规划课题《语文素质与人文的发展》的子课题的研究任务,还进行着《OM竞赛活动与综合能力培养研究》、《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高中语文新教材备课艺术研究》等省市级课题的研究。学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内电视直播台、英语广播台、校报校刊、“青年论坛”、“青年辩论擂台赛”、校园网站“班级主页”等是你一展身手的舞台,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多姿多彩。学校注重校本课程开发,重视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学校提供给你自主学习的空间,你的学习兴趣将在学里得到激发,保证你在学习上向正确道路前进的多种可能性并创造“未来机会”。学生社团活动是学校校园文化的一大特色。现有15个学生学习提高型的文化社团、3个公益类社团、3个理论型社团、5个文艺类社团、4个活动型社团。学生社团多次荣获省市先进。学校社团活动对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培养起着积极的作用。学校荣誉五四红旗团委 温州市文明单位 省三级重点中学 A级普通高中温州市文明学校 绿色学校 温州市重点中学全国中学九十九佳文学社学校大事记2001年3月30日, 温州市教育委员会发文(温教普[2001]29号),同意创办温州市瓯海区第二高级中学。2001年8月22日,根据瓯教[2001]147号、[2001]148号文件精神,学校聘任和公布了学校行政领导班子组成人员(瓯二高[2001]1号)。具体分工如下:章方辉:校长;潘风:副校长兼政教处主任;张文乐:副校长兼教务处主任;高东娅:教科室主任兼教务处副主任;沈家德:办公室副主任;徐敏:政教处副主任;金小平:教科室副主任;孙建楷:教务处副主任;黄长金:总务处副主任。2001年9月13日,为创建学校德育网络,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工的育人作用,经研究决定,成立瓯海二高德育工作委员会。章方辉同志任主任,潘风同志、张文乐同志任副主任,政教处、年级段、教研组相关人员及各班主任为基本成员。2001年10月12日,校第一届学生会成立。林建武同学当选为校第一届学生会主席。2001年10月25日-26日,学校隆重举行首届田径运动会,区教育局黄大伟副局长等领导到校祝贺。高一(2)、高二(2)、高三(4)分获各段冠军,12人15次达4项国家三级运动员标准。2001年10月30日,校第一届党支部成立,章方辉任书记,高东娅、沈家德为支部委员。2001年11月5日,学校第一届工会成立,主席:潘风,委员:徐剑菲、周禄良、姜林阳、毛小茹,经审委员:韦毓阳、曾令团。2001年11月25日,学校在瓯海宾馆召开首届教代会,中心议题是讨论结构工资实施方案。区教育局副书记、工会主席吴银贵到会祝贺并讲话。2001年12月5日,瓯海二高校报《瓯海二高报》创刊。温州知名书法家陈忠康为报头题字,《中国校园文学》主编周祥、温州市文联主席张思聪、全国中语会文学社研究中心浙江分会秘书长章景曙为本报题词。002年4月5日,瓯海二高首届团代会隆重召开。会议选举何旦旭为共产主义青年团瓯海二高首届委员会书记,林晓昉为副书记。2002年5月15日,学校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成立,首批127名志愿者面对国旗举行了宣誓仪式。6月10日,其首个服务基地:松柏社区服务基地正式挂牌。2002年7月,学校第一批毕业生447人毕业,其中307人报名参加2002年高考。上重点线: 4人(理科)林仲贤、陈林、(文科)陈官、陈小芳;本科2:14人;本科3:37人;专科1:38人;专科2:93人;组档:67人;体艺:6本+1专;合计260人。上线率84.69,本科率19.87。2002年10月10日,学校首个学生社团——水心书画社成立。书画社分为书法小组和美术小组。2002年10月29日,“水心文学社”成立,并邀请温师院叶世祥教授作《我所理解的鲁迅》文学讲座。2002年12月20日,区中学生辩论赛在学校举行,学校辩论队荣获冠军。2003年4月,学校高三(2)班潘新新同学的作文《爱的思考》(署名牧野)被收入漓江出版社《2002中国年度最佳中学生作文》中。2003年7月章方辉同志校长调离,8月区教育局任命陈汉初同志为瓯海二高校长,班子重新调整,副校长:潘风、张文乐;办公室主任:金小平;教务主任:孙建楷;政教主任:徐敏;总务主任:黄长金;教务副主任:何旦旭;政教副主任:南建义;团委书记:林晓昉。2003年8月校刊《水心》创刊;10月《瓯海二高报》荣获中国校园文学杂志社评选的“全国中学九十九佳文学社刊(报)”称号。2003年9月,学校在温州市高考总结表彰会上受到表彰,荣获市教育局颁发的2003年高考普通高中组教学质量三等奖。2003年10月-11月份,分两个阶段成功举办了首届教学节,开出专题公开课41节,听课400余人次,“校本培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2003年10月21日,学校党支部举行换届选举,陈汉初、张文乐、金小平三位同志为第二届支委会成员,陈汉初同志为支部书记。2003年11月14日,学校以36项达标,4项基本达标,2项不达标通过了省A级高中办学水平的督导验收,这是学校整体办学提高的一个标志。2003年12月11-13日,学校女子排球队通过顽强拼搏,荣获瓯海区排球比赛冠军,这是学校体育史的第一个团体冠军。2004年1月8日,我们以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规范的管理通过了温州市文明单位的评估验收。3月份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第十一批温州市文明单位。2004年3、4月分,学校成功举办首届教学节。主要内容有:优质课评比,新入伍教师上岗公开课、区级新秀汇报课、青蓝工程汇报课、骨干教师示范课,课题研究、教育教学开放周等。2004年4月,经反复讨论,多次修改,制定《瓯海区第二高级中学规章制度汇编》,经第二届教代会审议通过于2004年第一学期开始实施,它对规范学校内部管理,推进依法治校进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2004年5月,学校顺利通过第五轮温州市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达标学校的评估验收,成为市级行规达标学校。2004年6月21-22日,温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评估组对学校进行市级重点中学评估验收。学校以22项达标,5项基本达标,顺利通过了评估验收,这是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2004年7月,学校真正意义上的首届毕业生毕业,高考取得突破性成绩,各项指标名列全区同类学校之首。报考人数277人,上线271人,上线率97.83;本科上线142人(其中重点上线8人),本科上线率51.26%。上重点线:(理科)林文斌、张伟伟、周增强、胡雪樟、林蓓蕾、夏锚、吴晓(外省考)、(文科)潘苏文,本科2:37人,本科3:90人,专科1:29人,专科2:87人,组档:14人,体艺:7本。2005年5月,学校网站正式开通,学校信息化建设再上新台阶。2005年7月4日至11月16日:为期四个半月的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各位党员结合自身及岗位特点,认真整改,并开展送温暖活动效果良好。2005年10月30日,学校成功举办了“成长心连心”活动,温州电视台、温州时报、温州都市报等新闻媒体作相关报道。2005年12月6日,市绿色学校检查验收汇报会在学校举行。同时,学校通过了温州市绿色学校的评估验收。2005年12月6-7日,省三级重点中学评估组对学校进行省三级重点中学评估验收,学校以34项达标,5项基本达标,顺利通过了评估验收,这是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2005年12月,学校制订了《第二个五年(2006-2010)发展规划》确立了创省二级重点中学的发展目标,并且重新修订了《教育教学评定条例》和《教育教学奖励条例》逐步规范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学校规划学校的历史沿革瓯海区第二高级中学,于2001年3月经温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创建,于2001年9月正式开学,是一所隶属于瓯海区教育局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学校坐落于温州市鹿城区水心路252号。校舍是原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瓯海中学校址。学校的前身是瓯海区景山中学高中部,瓯海区泽雅中学高中部,瓯海区藤桥中学(现隶属于鹿城区)高中部。瓯海二高的创建,是根据瓯海教育局“迁建一所,盘活全部”的校网调整原则进行的,学校创建成功,实现了瓯海区高初中全部分离,为瓯海区的普通高中发展事业增添了色彩浓重的一笔。学校于2005年前完成了创建的三大任务:2004年通过浙江省A级普通高中评估验收、2005年通过温州市重点高中、浙江省三级重点高中评估验收。这几年,学校还获得了“温州市文明单位”、“温州市绿色学校”、温州市、瓯海区“教育质量优胜单位”等荣誉称号,现已成为瓯海区、温州市有一定影响力的普通高中。二五规划期间取得的成绩(一)确立了正确的办学理念1,确定了“崇实,臻贤”的办学理念办学的关键是人,本质是和谐发展。人本观念是出发点,和谐发展是归宿。追求学生、教师、学校的和谐发展,为学生和谐成长奠基,为教师专业提升提供环境,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改革。崇实臻贤,以“崇实”为教育教学行为准则,讲求务实的校风、朴实教风、踏实的学风;以“臻贤”为培养发展目标,发挥人的个性特长,全面培养人的素质,造就和谐发展的有用之才。2、确立了“唯严,唯诚,求实,求真”的校训学校以南宋永嘉学派代表人物叶适(1150——1223),字正则,晚年定居温州水心(本校坐落地),著书讲学,人称“水心先生”)的事功学说为校训的思想核心。“务实而不务虚”,反对陈腐观念,不迷信权威思想,不讲究来历依据,不袭用前人做法,勇于开拓创新;“黜虚从实”,修实政、行实德、实事实功,以“严、诚、实、真”四字为修身、修性、修德、修业的要旨,追求现代教育理念和历史文化底蕴的契合。唯严:严肃 严格 严密 严明 严整 严谨唯诚:诚实 诚心 诚信 诚朴 诚笃 诚恳求实:实干 实际 实践 实效 实证 实用求真:真谛 真理 真性 真知 真挚 真确3、明确了行为目标:规范行为,精致管理,和谐育人坚持文明建校、依法治校、改革活校、科教兴校的方针,从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实处、细处入手,注重过程与细节,做到管理精细、教学精致,追求教育质量质量的精美,以和谐的校园氛围、和谐的育人方式来促成人的和谐发展。(二)、实施了四大工程校务管理工程在“依法治校”的前提下,追求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民主化”,既注重制度对人的约束,也营造和谐的人文关怀氛围。1,加强了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班子的业务素质,提高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成为有很强凝聚力的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带头人。2,整理、完善了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一些得不到落实的制度要重新调整、大力落实,一些管理死角要在健全和完善学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加强管理。按章办事,以管理规范来大力整饬教学秩序的规范,使学校的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德育管理工程1、加强了德育队伍建设。积极创造优良的德育工作氛围,形成全员参与的德育工作机制。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高班主任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加强“德育导师制”的管理工作,完善考评机制。形成德育工作系统,从环境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教育、榜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六大系统来进行德育工作。2、强化了思想政治的主渠道和学科德育渗透的作用。结合学科特点,寓思想教育于学科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之中,切实落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体系。3、抓好了学生行为的养成教育。以文明礼仪为切入口,狠抓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深化学生德育评价“千分卡”制度,开展文明班、文明寝室及德育标兵评选活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搞好值周班管理工作,形成富有特色的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学生管理工作新局面。4、营造了良好和谐的校园环境。追求德育管理的道德内化,注重自我管理和自主发展,在教学和实践活动中砥砺人的品性。教学科研工程1,培养了青年教师。 为了使一大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我们做到关怀培养与信任使用相结合,严格要求,积极引导。给青年教师送温暖,老中年教师给青年教师架“人梯”,实行“传、帮、带”。还给青年教师压担子,放手让他们在教学一线担当重任,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开拓前进。2,建设了高素质的教师群体。从四个方面来提高了教师素质。①教育思想素质。我们继续深化“师魂工程”,激励广大教师“崇师德、铸师魂、树形象、正行风”,培养教师具有开放的知识结构和对新知识的敏感性。②文化素质。为有助于教师队伍的自我完善和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采取校本培训和专业深造的方法,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③教育教学能力素质。经常性地开展教学比武,积极推广现代教学手段,以新课程理念来转变教学教育观念,来夯实基本功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和课堂教学艺术。④教研能力素质。以科研课题与教学改革为引领培养专家型教师和学者型教师,真正做到“科研兴校”。3,实施了名师工程。推选与培育了一批教学能手,培养了一批教坛新秀和学科带头人。具体措施是发现苗子,明确对象;及时总结,不断提高;结对帮教,相互促进;政策倾斜,设立教科研专项资金,鼓励冒尖。。4,规范了教学秩序。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严格执行新课程标准,营造稳定和谐的工作学习环境。执行《教师考勤制度》、《教师备课规范》、《课堂异常情况登记通报制度》、《教学常规检查制度》等,严肃校规校纪,大力端正教风。执行《学生学习常规》、《学生作业常规》、《晚自修管理常规》等制度,大力端正学风。为教学各个环节提供强有力的保证。5,强化了教学常规管理。根据《教学常规管理办法》、《教师考核要求》等有关文件,加强常规检查和考核的力度,不断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完善《教研组评比条例》、《教师评先评优办法》,积极创设促使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的有效发展平台和载体,为他们发挥才能提供足够的空间。6,进行了教学过程的改革。教学过程的改革主要包括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给学生更多的自读、自学、自主的方法和机会,增加学生自我发展的意识。要求教师的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重视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在教学内容方面改变只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体验。课堂由封闭式走向开放式,教学方式要由传授式变为探究式,变单纯的知识灌输为知、能、情、意的全面吸纳。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最重要的环节。确立好课、优质课的综合评价标准,我们的课堂教学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重新确立评价标准:第一、对课堂教学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等方面的考查;第二、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反馈的效果的衡量;第三、对学生注意力、吸收率、巩固率以及内化程度的反馈。7,优化了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依照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的结果作出价值判断。通过教学评价能够使得教学活动得到及时的调整和改进,强化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要规范教学检测制度,实施学分管理办法,对补考、重修等要作出明文规定。加强动态评估工作,确保动态评估的有效性。后勤保障工程1,完善了教学设施。继续完善图书馆建设,继续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特色的营造,根据学校发展场地受限制的情况,合理调整校园布局,建设精致的校园。2,规范了后勤保障机制。进一步强化各项措施,使学校的财务管理、财产管理、设施维护、校园绿化、实验管理、教务管理、图书管理、总务管理等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形成严谨、认真、仔细的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1、文化底蕴相对不足。学校的沿革虽然有较长的历史,但是可资依托的文化背景并不浓厚。二五期间,虽然尽力挖掘地方资源(水心先生和永嘉学派)来丰富校园文化氛围,虽然外在的文化气象可以在短期内营造,但是要想达成内在的人文共识,尚有待于时日。学校尚未形成有特色的学校精神。由于办学历史稍短,学校缺乏深厚的文化积淀,加入二五规划办学理念、管理理念、办学目标是自上而下的,没有必要的宣传,难以深入师生的内心,从而难以内化了师生的行为。尚未凸现有影响制度威力。由于制度多而杂,加上运行机制不畅,故制度的执行力不强,威力不大。尚未形成有特色的课程文化。由于高考任务重,认识偏差,加上教师的水平有限,故尚未形成有校本特色的课程文化,尤其是校本课程单薄无力无光,高二研究学习课程建设无序。2、办学基础欠缺。生源不够理想。学校虽然坐落于市区,具有一定的地理优势,对瓯海辖区的考生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前面有两所省一级重点、二级重点高中,学校吸引不了真正的优势生源,跟市区一些学校相比,学生入学分数的差距还相当大。办学资金相对不足。学校虽然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学校的基本建设可以由上级拨款,但总体拨款数额满足不了学校发展的需求,自筹资金的渠道又十分有限。资金相对不足将是短期内无法解决的一个事实。校舍偏小,教学楼门窗等设施偏于陈旧。部分用房被瓯海电大借用,专用教室、考试场地布置有一定困难。3、教育教学的内驱力显得不足。一是管理的科学与民主制度有待于完善,二是学校共同的办学理念有待于深入,三是学科品牌、教学质量品牌、一些教师的专业素质等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四是尚未形成浓厚的教研气氛。由于教师教学任务重,认识不到位,由于职能部门服务意识不到位,工作思路局限,教研活动没有制度化、主题化、有效化、课题化,故教研气氛不浓厚、效果欠佳。五是尚未形成有正导的评价机制。由于学校人员结构复杂,良莠不齐,加上评价方案和结构工资方案的陈旧,故出现评价不合理,分配不科学现象,评价机制缺乏正导向。4、教师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学校尚未培育出一队敬业的后勤队伍。由于农民工的增多,其服务意识差,水平低,加上分配不均,师德育教育不到位,导致后勤队伍工作懈怠、低效、虑浮,从而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尚未形成一支高效务实的行政队伍;由于评价不科学,兼课任务重,出现重教学轻行政倾向,故工作不务实,执行力不强;尚未建成一支技艺精湛,师德高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浏览 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