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乡县实验小学

联合创作 · 2023-10-22 08:17

概 况肥乡县实验小学成立于1946年,是县文教体局直属的一所国办小学,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886平方米。2008年县政府投资560万元实施了学校改扩建工程,新建教学楼,增设专用教室,现设有36个标准教室,19个专用教室,36个教学班,在校生2000多人,教职工120余人,学历及普通话水平全部达标;发展历史肥乡县实验小学成立于1946年,其前身是抗日第一高小,1946年两所抗日高小合并到县城内成为“肥乡第一完全小学”。学校当时分为初级部(1——4年级)和高小部(两年制),高小部面向全县招生,学生为干部家属、烈士子弟和贫下中农,高小开设有国语、算术、公民、历史、地理、自然、体育、美术和劳作等课。   1960年,曲周、肥乡、广平、鸡泽四县合并,肥乡县改为曲周县肥乡镇,归曲周县辖制,后经约两年时间,四县合并不成功,肥乡县从曲周县离析出来,学校又重新归肥乡县管辖。校名简化为“肥乡城内完小”   1960年——1962年期间,学校响应上级精神,在学生中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夏秋时节到田地里拾粮食,学校带领师生共同养蚕,培养学生劳动技能。   1962——1968年,此期间,根据文教科(即文教局)要求:创建“小宝塔学校”,1963年,由于连降暴雨,洪水泛滥,全体教师到南门口参加抗洪抢险。1965年提倡教师革命化,提出“一心为公,斗私批修”口号,教师早晨要坚持跑操,中午饭后,上街拾粪。1966年,邢台大地震,全体教师参加抗震救灾,每天包村到户做宣传。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小学管理权力下放到大队,高小部停止招生,学校改名为革委会。1966年5月到1968年底这段时间内,学校主要对学生进行阶级教育,开展忆苦思甜报告会,忆苦思甜书画展,全体师生吃忆苦饭、请穷苦人阐述家史等活动。   1968年——1985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学校由贫下中农管理,文化课处于停滞状态,1973年成立了城内完小附属中学,即东方红中学。1979年底,初中班停办。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学校逐步恢复了正常教学秩序。1985年,学校改名为“肥乡县职工子弟小学”,南街小学从中分出。   1991年——1996年,将南街小学并入,在原校址成立学前班。1996年12月“肥乡县职工子弟小学”改名为“肥乡县实验小学”发展至今。活动师资力量该校有邯郸市特级教师2名,高级职称1名,中级职称78名,省模范教师1名,省优秀教师1名,市模范教师5名,市优秀教师5名,市德育标兵1名,市优秀班主任3名,市教学能手10名,对我校教育教学工作起到带头推动作用。活动办学理念多年来,该校坚持以“六年阳光成就孩子一生”为办学宗旨,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和谐发展、全面提高”的办学理念,以“高尚、聪慧、自信、快乐”为校训,以“文明、活泼、勤奋、创新”为校风,以“厚德、敬业、博学、善教”为教风,以“乐学、善思、自主、明理”为学风,认真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由于我校成绩突出,先后获得“河北省安全文明校园”、“省艺术教育优秀学校 ”、“邯郸市语言文字工作先进校”、“邯郸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市文明单位”、“市双爱好示范校”、“市德育示范校”等多项荣誉称号。活动校园文化该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积极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校园西墙是展示祖国大好河山的风景墙,北墙是宣扬中国悠久文明历史的文化长廊,让学生了解中国辉煌的过去,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教学楼的大厅镶有学校的办学宗旨,学校简介、校歌、校训、办学理念,校园活动、教学实践活动剪影及教师风采,让学生了解学校,从而热爱学校;楼道墙壁上张贴、悬挂着文明礼仪系列知识和学生作品,不同楼层的走廊里,有不同特色的文化内容,楼梯的台阶上、草坪里、水池边到处都有文明标语,使教育无处不在,学校在校园内设置了宣传栏,宣传我校安全管理细则及交通安全、疾病防控有关常识,并设有展示双爱好活动和优秀教师、优秀少先队员的展示窗。双爱好该校根据学校师资专长,学生爱好特长,设施场地等实际情况,通过与专职教师、班主任集体研讨,充分开发学校体育、艺术活动项目,充实课内外活动内容。有:太极拳、乒乓球、跳绳、民间剪纸、写生等,还成立了葫芦丝、合唱、舞蹈等兴趣小组,活动以教室为主,专用教室为辅,利用课堂和下午第三节课外活动时间集中活动,课间、可前后时间零散活动。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