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县第一中学

联合创作 · 2023-10-24 19:45

基本内容阳新一中,即阳新县第一中学,坐落在阳新县县城东北郊,波光旖旎、风景秀丽的竹林塘湖畔,该县是全国闻名的“烈士县”,毛主席曾高度赞扬到:“小小阳新,要粮有粮,要兵有兵”。阳新同时也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阳新一中的前身可追溯到1910年创办的兴国州中学堂。有百余年的办学历史,百年老校几迁校址,历经沧桑,数易其名,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而又灿烂辉煌的办学之路,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革命和建设人才,在阳新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跨入新世纪以来,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引下,该校艰苦创业,知难而进,跨越发展,不断创新。高考质量、“软硬件”建设、师资引进、学生管理、校园整治、办学声誉诸方面都有了新突破,是鄂东南基础教育领域一颗璀璨的明珠。一、鲜明的办学特色校领导上任伊始就恢复了教代会,明确提出了“质量立校、科研强校、改革兴校、严谨治校”的办学思路;明确提出了“实施‘三立’工程,让金凤凰练就健美的翅膀,让老区的孩子成群结队地上重点大学”的办学理念;制订了学校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创“省级示范学校”的办学目标。思想是行动的指南,阳新一中从此步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作为办学理念重要内容的“三立”工程是阳新一中构建有自身特色的教育体系的有益探索与实践。这一工程包括两大部分:一是面向全体教职工的“三立”工程部分,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三立”教育部分。“立德,立志,立法”是其核心概念,师生同步实践,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立德”就学生而言,就是要求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大德和培养“诚信为本”的美德;就教师而言就是要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实现由“经师”向“人师”的转换;“立志”就学生而言就是要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读书”,立志“成人成才”的远大志向,要力争对社会有较大的贡献;就教师而言就是要立志成为“名师”,实现由“教学匠”向“教育家”的升华。“立法”就是要求学生树立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求的“学习观”,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就教师而言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观”,探求科学的教学方法,实现由“灌输式”向“互动式”转变。这一理念的特点,强调“师生同步”,“三立”结合,落脚到“打造名师,培育英才”,“让更多老区子女上重点大学”,“让金凤凰练就健美的翅膀”。这一工程作为一项科研课题提出后得到了华中师范大学、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有关教授、专家的充分肯定。多年来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效果使阳新一中形成了教学相长,师生同步发展,教师争当名师,学生争上重点的良好氛围,有效地促进师生个性形成和学校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办学特色。二、顽强拼搏的教师队伍“三立”工程的实施,使“立志”让更多的老区学子走进高等学府,成为一中教师的自觉行动。在一中无论是白发苍苍的教坛宿将,还是年富力强的中年骨干,无论是初为人师的青年教师,还是富有干劲的后起之秀,都深深懂得一中的发展与教师的顽强拼搏息息相关的道理。回首新世纪以来的四届教学与备考,几多磨砺,几多艰辛,几多汗水,几多收获,历历在目,至今在阳新老区人民的心中,在一中莘莘学子的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年近花甲的程茂发老师在批改作文时突发脑溢血,幸亏抢救及时,才保住了生命,出院后他虽不能上课,但仍到教师里去辅导,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安心走进考场。中青年教师李相政老师患阑尾炎住院手术,未等刀口痊愈就上讲台。物理老师张丹阳摔断了两根肋骨也不声张,不请假、不休息,坚持上课。数学老师费晓华、李朝栗喉部动手术不能发声,就通过书写辅导学生,坚持下班。语文老师胡家朗肚子疼了三天都未休息,直到第四天疼得不能站立了,才去医院动了两次手术。同济医院的医生问明了原因后感慨地说:“你们不是拼搏,而是拼命!”富有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精神是一中教师的一个突出特点,功底扎实,教学精湛是这支一流教师队伍又一个特征。一中现有教师二百余人,其中高级教师86人,特级教师6人,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7人,省、市学术带头人7人。2003年湖北省优质课竞赛代表黄石地区参赛的英语、语文学科唯一的一名选手均出自阳新一中,并双双取得优异成绩。2004年该校语文教师陈绪义在全国语文优质课竞赛中荣获一等奖。为阳新老区,为黄石,为湖北争得了荣誉。三、 “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阳新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阳新一中的学生不少来自经济困难的家庭。但近年来,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他们不仅完成了学业,而且绝大多数考入了重点大学。新千年以来,考入北大、清华的陈兆华、陈欢、明李雳、蔡兆强、何民富、徐海峰、柯江华、刘志强、熊青、苏文天、李儒煌、汪涵炜、李相勤、柯曦宇等同学绝大多数出自贫困家庭。这是该校坚持“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管理模式带来的丰硕成果。尽管学校一直是负债运行且建设任务十分繁重,但从2000年秋开始,该校校长程时海同志就提出由学校自筹资金设立“阳新一中振华奖助学金”,每年拿出26万元,奖助品学兼优,家庭特困学生。这在黄石市是唯一的。迄今共发放奖助学金100多万元,惠及近千名学子,为特困生解除了后顾之忧,激发了老区学子奋发向上的动力,赢得了老区人民的广泛赞誉,树立了良好的教育形象。不仅如此,阳新一中还在“环境育人”上下功夫,努力为老区孩子创造一个优美清洁、奋发向上,既有老区特色又有时代气息的校园环境。一是加大对校园硬化、绿化、美化力度,自力更生,因地制宜,修建了亭台楼阁、主题雕塑,种上了草坪,植以竹木,配上石桌石凳石椅,优化育人环境;二是加大投入,启动并加快扩建工程步伐,新建了1.1万平米有66个教室、12个办公室电教室的教学大楼和可容纳6000名师生同时进餐的现代化食堂;同时,阳新一中还勒紧裤带,自筹资金新建了高标准理化生实验室,完善了教学生活设施,让老区人民的子女拥有优质高中资源;三是营造奋发向上的德育氛围。在校园内适当的位置书写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民道德建设20字纲要”、办学思路、校训和素质格言,在教学大楼走廊挂起了名人画像、格言警句。在适当的时期,如新生入学之初,具有传统教育意义的节日由校长参加或主持开展“爱我阳新,爱我家乡”主题演讲比赛,“九?一八”勿忘国耻讲座,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老区的爱国教育资源优势,拓宽了学生的教育渠道,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一位家长感慨的说:“这几年一中变新了,变大了,变美了,变得让人放心和自豪了!”四、骄人的高考成绩新世纪以来,阳新一中在县委、县政府和教育局的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实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质量立校”明确了办学理念,把让老区人民的子女成群结队上大学作为践行“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全校师生团结拼搏,高考成绩年年跨上新台阶。2001年高考上省线913人,比2000年增加300人,600分以上人数翻一番,3人被北大、清华录取。2002年,阳新一中高考创下了上省线、上重点和上清华、北大“三超历史”的骄人成绩,上省线1363人,上北大、清华4人,其中柯江华夺得黄石市理科应届生状元桂冠。2003年高考再创辉煌,上省线1848人,上本科1048人,上重点354人,上北大、清华3人,中国科技大学3人。2004年高考续写新篇章,上本科1548人,上重点364人,上北大1人,保持了年年有人上北大的纪录。五、催人奋进的发展态势新世纪以来的四年是阳新一中走出低谷,迅猛发展的四年,是艰苦创业,不断创新的四年。一中人凭着骄人的成绩赢得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赢得了阳新人民的信任,赢得了学生家长的赞誉,还赢得了竞争对手的尊重。坚持“科研强校”,2001年阳新一中被评为“湖北省教改实验学校”,2002年被评为“湖北省教改名校”。坚持“改革兴校”:一是师资建设走出了新路子。一手抓科研,抓教师的业务水平,鼓励教学创新,一手抓师德师风建设,弘扬奉献精神。同时,争取县委、县政府的支持,改变原来从乡镇学校调人的做法,提高教师起点,花大力气到大学毕业生供需会上招聘优秀本科毕业生。四年来,从高校择优录取了近70名优秀本科生,为一中的师资队伍补充了新鲜血液,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二是推行竞争机制。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班主任竞争上岗,在用人制度上进行了创新。坚持“严谨治校”,强化岗位管理,规范教师行为,注重教师自我教育和岗位训练。依据《黄石市教师行为规范十不准》规范教师自己的行为。同时加强监督,开展自评、互评、学生评、年级评、处室评的师德评估,评选出优秀班主任、先进工作者,园丁新秀并加以表彰,使阳新一中涌现出了一批让老区人民信任的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师德高尚的骨干教师。阳新一中,阳新人民引为骄傲的重点高中,正沿着健康发展的轨道前进,并将为祖国的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最新动态1.现任校长:赵立中副校长:明道树2.2012年高考情况:上一本人数316人,二本人数996人.其中文科张召怀以670分(含加分60分)夺得第一名;理科吴帆以649夺全县第一,全市前10名.叫2011年高考成绩,实现了两大校的突破!阳新一中百年校庆庆典大会作者:admin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2257更新时间:2010-11-6热,荐,★★★【字体:小,大】庆典大会现场,地点:阳新一中运动场阳新一中校长、党总支书记赵立中致辞阳新一中副校长、党总支副书记明道树主持会议湖北省教育厅领导发言黄石市领导发言县领导发言校友、武汉大学教授发言校友、留美博士发言在校学生发言领导、校友、名人题词展示运动场落成剪彩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