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第二十九中学

联合创作 · 2023-10-14 03:10

学校简介 太原市第二十九中学,始建于1958年,前身为太原工学院附中。1970年收归太原市教育局,更名为太原第二十九中学校。地处千峰北路19号,紧邻理工大学、万柏林区委、区政府、省博物院、省科技馆等,教育资源丰富,人文环境优越。学校为六六轨制完全中学,教学班36个,在校学生1877人。教职工141名,专任教师102名。其中,高级教师32人,中级教师44人,初级教师54人。省市学科带头人4人,市高水平骨干教师31人。学校占地42亩,建筑面积9680平方米。建有教学楼一幢设有36个教室和教师办公室;办公实验楼一幢设有理、化、生实验室5个和行政办公室、图书室、阅览室、计算机教室等;学生公寓楼可满足300人住宿;学生食堂可满足200人就餐;塑胶操场集300米跑道、足球场、篮球场为一体。 2009年以来,新一届领导班子秉承“追求每一位师生的更好发展”的办学理念,突显“科研兴校”“自信教育”的办学特色。聚焦管理,聚焦课堂。以培育有坚定理想信念,有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有高尚的审美情趣的自信、乐观、健康的现代公民为目标。以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教师发展目标。在多方面改革创新,开创了学校发展的新局面。 学校又以“百校兴学”校舍加固工程为契机,美化校园环境,改善办学条件,创设学术文化氛围,学校面貌发生了根本转变,为我校安全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并提升到了新的历史起点。 教学设施 学校占地面积27039.09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33人,其中省市学科带头人、高水平骨干教师27人,省市教学能手、教学新秀13人,离退休教职工73人,学生1800人。随着学校的发展壮大,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教学楼宽敞明亮,每个教室都配有多媒体教学设施多媒体复盖率%100,学校拥有5个现代化标准理化生实验室,300米跑道、一个足球场、3个篮球场的标准化体育场,有可容纳400多人食宿的公寓楼和学生食堂,400平米的多功能学术报告厅,改建了3个电脑机房,开通了10兆的校园城域网,为师生创建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办学特色 90年代中后期,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群众渴望就近享受优质教育,学校良好的办学基础和师资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省市区三级人大多次莅临视察,并建议政府在此兴办重点高中。第三届全教会后,我校本着对党高度负责的精神,以振兴学校造福一方百姓为己任,审时度势,认真调研,客观分析,科学决策,抓住了普及高中教育的良好机遇,以改革创新的行动,在市政府市教育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2000年与理工大学合作办学,将太原二十九中办成了具有理工特色的“太原理工大学实验中学”,开我市普通高中办学体制改革之先河,走出了一条充分利用高校资源优势,加快普通高中发展的新路。   全新的办学目标。以正确的教育观念贯彻教育方针,以改革创新精神谋求学校发展,在市教育局和理工大学支持下,把学校办成一所具有“理工”特色的完全中学,并将逐步使之具备基础课程扎实,知识创新传播运用渠道广泛,科学教育内容丰富,培养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条件优越等方面的特点,着重培养适应理工类高校需求的高中毕业生,着重培养初中生“理工”知识方面的个性和特长。   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充分利用理工大学的信息资源、专家智力资源,在高中阶段开好国家规定的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程,初中阶段开好开全义务教育课程的基础上,突出了信息技术、英语口语、科普教育等发展性课程。   现任领导班子倡导 “立志、勤勉、和谐、发展” 的办学理念,以“文明奋进,求实创新”为校风,以“严谨博学,善教爱生”为教风,以“勤奋求学,文明向上”为学风,以“尊师爱生,团结文明,开拓进取,全面发展”为 校训,以“依托高校资源优势,加速基础教育发展,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为国家发展建设培养各个层面上需要的人才,创建一流中学,造福一方群众”为办学总体目标。走出一条充分依托高校资源优势,加快普通高中发展的新路。在新的管理体制下,学校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充分利用理工大信息资源,专家智力资源,前沿教育技术和外籍教师资源,深入校本教研,扎实开展科研课题研究,先后获“山西省文明学校”,“太原市文明单位”,“太原市德育示范学校”,“德育工作模范学校”,“综合治理模范学校”,学校初中数理化和电子计算机等学科竞赛多年名列太原市普通中学组前茅,“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综合优胜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课堂教学团体展示赛二等奖”等市级荣誉称号,高中连续数年获“太原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优秀学校奖”,“普通高中教学特色奖”,“高中毕业会考优胜奖”,“太原市先进教研室”,“先进党组织”,“先进党支部”,“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 “优秀思想政治工作单位”,“三育人先进集体”,行政党支部获“太原市党员先锋岗”,“太原市先进团组织”,“先进工会”,“红旗团委”,“雏鹰大队”,“军民共建共育先进单位”“教育系统安全工作先进单位”,“百日交通安全集中大整治先进单位”,“普及实验教学先进集体”,“2003-2005年度三育人工作先进单位”,“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教学管理、教学质量优胜奖”。近50年来,我校为海外著名学府和国内重点高校输送了众多的学子英才,出类拔萃的初中毕业生更是遍及省城重点高中,为太原市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骄人贡献。 学校发展的基础和现状 ●发展历程我校始建于1958年,前身为太原工学院附中。1970年收归太原市教育局,更名为太原第二十九中学校。在学校五十年的奋斗历程中,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质量曾与省、市重点中学比肩,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由于受教育政策的影响,我市的重点中学、普通中学在招生、投资等方面的不均衡造成了学校间的差距,使本校高中教学规模、教学质量一落千丈,初中教学质量遭受很大影响。2000年5月29日市教育局与太原理工大学签定合作办学协议,学校加挂理工大学实验中学校牌。以此促进了学校高、初中招生规模的扩大,生源质量的改善。几年来,教育教学质量平稳发展。 ●基本情况学校位于千峰北路19号,与理工大学、万柏林区委、区政府、市交警三大队、移村、瓦窑村毗邻。学校有36个教学班为六六轨制,目前在校学生1588人。学校核定编制数为142人,现有职工141名,专任教师102名,行政兼课教师17人。其中,高级教师32人,中级教师44人,初级教师54人。省市学科带头人4人,市高水平骨干教师31人。 学校占地42亩,建筑面积9680平方米。建有教学楼一幢设有36个教室和教师办公室;办公实验楼一幢设有理、化、生实验室5个和行政办公室、图书室、阅览室、计算机教室等;学生公寓楼可以满足300人的住宿;学生食堂可以满足200人的就餐;300米跑道的操场和3个篮球场的体育活动场所。 ●学校发展的优势 ①历史优势:学校源于太原工学院附中,50年的发展历史,积淀了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50年的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大批的人才,积累了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强大的“校友”资源。 ②社会教育资源优势:学校地处理工大学腹地,紧邻万柏林区委、区政府、省科技馆、省博物院、市图书馆、市群众艺术馆是万柏林区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区域。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有利于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社会实践的开展。 ③教师队伍优势:学校半个世纪的发展,潮起潮落,几经沉浮,历史造就了学校教师特有的品格:勤奋、坚韧。今天,我们的教师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强烈的职业使命、超前的思维意识,他们默默无闻、辛勤奉献、静心教书、潜心育人,他们的付出赢得了家长的赞许,更赢得了学生的好评。 ④生源优势:初中:我校周边公园路小学,理工大学附小均在我市享有较高的声誉,可为我校提供高质量的初中生源和稳定的发展规模;我校在外围学校中还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也是许多家长的选择目标。高中:生源质量在一段时间内不可能有根本改变。但随着义务教育阶段质量的提高,随着城市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加速必将带来生源质量的改善和生源数量的保证。 ⑤合作办学模式优势:太原理工大学实验中学的成立就是对教育体制的创新,为学校的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高考、中考招生评价制度的改革,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课程的多元化,课程的多元化需要课程资源的社会化。新的条件下,从我们的实际出发积极探讨与理工大学合作的深层次、宽领域、新方式,使资源优势转变成我们的教学质量优势。 ⑥教育政策的积极影响: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政府制定基础教育政策的支点。依法治校,依法治教,规范办学行为,规范招生行为,规范教学行为,已成为教育新政的亮点,某种程度上为我们普通中学的发展迎来了春天。 ●学校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①学校的办学理念需要与时俱进。 ②学校管理制度有待创新。才能适应新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需求。 ③教师专业发展急待提高。从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层次来看,层次较低,与其他同类中学相比差距较大。如省市学科带头人4人,仅占我校教师的3.3%,直接影响学校的校本专业引领、学科团队建设、学术文化的提升;直接影响学校的对外知名度、学校形象;直接影响广大家长对学校的选择。 ④教师的辛勤付出与低的职业成就感之间的矛盾突出,自信心不足。我校是一所普通中学,广大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长期处于工作超负荷状态,工作量大,劳动时间长,学生管理难度大。而受生源基础、评价制度等因素影响,教师的学校荣誉感、职业成就感普遍较低,乃至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和“不值得”的心理定势,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发展动力和职业幸福。 ⑤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初中:从近三年学业考试均差分析可以看出,学校发展在周边同类学校中处于一定优势地位。但仍处于我市中游水平。与学校的历史发展高点很不相称,与人民群众和广大教师期待相差较大。从近三年学业考试达线情况分析可以看出,一类重点中学校达线人数急速下滑,连续5年没有进入全市中考个人成绩前20名。 高中:从近三年高考均差分析统计来看,理科教学处于我市较低的水平,文科教学处于中等位置。从近三年高考达线人数统计分析来看,大文、大理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主要升学指标落到了体育、艺术特长教育之上。 初中对本校高中的生源贡献急待提高。 ⑥学校设施、设备陈旧且不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学校教学楼、办公实验楼、学生公寓、阶梯教室经专家鉴定为C级,急需维护修缮;学生普通教室短缺,配套设备急待维修;专用教室(音乐、美术、通用技术、历史、地理、生物等)既无设施更无设备;实验室(理化生)短缺,设备急待更新、升级;图书室、阅览室更是场地不足、藏书量极少,使用效率不高;电脑室两个且电脑设备已经淘汰,无法满足新课程教学的需求;教师办公、会议场所简陋,普通办公设备破烂不堪;学生公寓、食堂极需改造提升;集中供热还需列入规划加快步伐;校园环境整治仍需投入。 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追求每一位师生的更好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是第一要义。新的办学理念的确立就是学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学校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我们追求的是面向全体的每一位学生、每一位教师的发展。 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全面的、有个性的、尊重差异的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是落实教育方针的要求;有个性的发展突出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个性特长;尊重差异的发展体现了学校培养目标的多样化。 教师的发展应该是志存高远、严谨笃学、有教育境界、有文化品味的发展。“志存高远”体现了教师要有远大的教育理想和强烈的职业使命;“严谨笃学”体现了教师要有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严谨治学、廉洁从教的职业道德要求;“有教育境界”体现了教师要有海纳百川的教育情怀、要有教育创新的愿望要求;“有文化品味”体现了教师专业发展和高品质的精神文化追求。 “追求”就是要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的教育教学,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教师成长规律、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持成才与成功并重、课堂与课外兼顾、校内与校外协调。 校训:读书明理 读书就是要求教师除了读课标、读教材之外,还要读教育经典、读心理学著作、读文学等。把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生活品味结合起来,把满足教师发展需求和职业幸福结合起来。 读书就是要求学生除了读教材、读参考书之外,还要读理想教育、安全教育、人生教育的书等。把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道德理想结合起来,把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快乐成长结合起来。 读书就是要求学校各级管理干部和班主任学习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做好服务工作。 读书就是提倡家长读有关子女教育的书、读子女心理教育的书,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把学生成才和成人结合起来。 明理就是要求教师、学生、家长明社会之理、明生活之理、明为人之理、明做事之理。 学风:合作探究宽容文雅   办学目标 1、学校远景目标:有高标准的教学设施、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高质量的教学效益,在太原市有一定影响力,具有示范性的有办学特色的一所优质学校。 2、三年发展目标:(2009、9—2012、8) 坚持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力争3年内使初中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充分利用高校资源优势和高中新课改契机,加快高中的发展,力争3年内跨入太原市新课程改革先进学校行列。 第一年:狠抓校风、教风、学风、作风建设,规范办学行为、教师教学行为、学生日常行为、行政人员服务行为;“聚焦管理”,完善管理制度,提高执行力度;“聚焦课堂”改进教法、学法,提高教学质量;力争改善办学条件,创建安全、舒适、净化、美化的校园,提高家长和社会的满意度,增加学校的吸引力。 第二年:形成自信教育、自主教育、发展教育的德育载体和渠道;构建“教师分层培养”工作机制;挖掘和培育学校特色;整体规划校园建设方案,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纳入我市重点改造计划。 第三年:构建以“自信”、“自主”和“发展”为特征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形成以教师发展评价和学生发展评价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引深课堂教学研究,分层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教学质量有较大提高;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文化内涵和品位;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安全防范,创建市文明标兵单位。 3、具体目标: (1)校园文化建设目标: 近期目标(2009、9---2010、8) 以规范、有序为目标,以行为底线制度设计为重点,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以提升教师学习品质,丰富教师内涵发展为内容培育学术文化氛围;加强教师培训,深化师生对办学理念的认同;改善办学条件,创设育人氛围,塑造群众满意的学校形象。 三年目标(2009、9—2012、8) 通过制定《教师发展性评价》、《学生发展性评价》为核心的制度建设,创设具有导向性、激励性,竞争性的公开、公平、公正为特征的制度文化;通过民主管理方式,创设和谐的发展环境和培育自由、民主,开放的学术文化;通过教育培训,形成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师生都能接受的教育价值追求;通过校园环境建设,创设良好的文化育人氛围。 (2)管理队伍建设目标 近期目标(2009、9---2010、8) 积极做好管理干部的选拔、教育和管理工作,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学校发展上来,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形成一支思想统一、工作扎实、群众满意的管理队伍。 三年目标(2009、9—2012、8) 进一步规范干部的选拔、考核、评价制度,完善激励、竞争机制,加大各级管理干部的理论教育和业务培训,打造一支有教育追求、有发展内涵、有管理艺术、有道义责任的高素质管理队伍。 (3)教师队伍建设目标: 近期目标(2009、9---2010、8) 通过教育启发自觉,制度约束行为,访谈沟通情感,满足教师合理需求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凝聚人心,形成学校发展的合力。积极帮助教师职业规划,创设教师发展平台,形成一支积极向上、师德正派、钻研业务、学生反应良好、能适应教育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 三年目标(2009、9—2012、8) 坚持师德为先,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重点抓好“名师”培养、青年教师培养两个重点,带动教师专业发展,形成合格教师、优秀教师、名师的教师队伍合理结构;坚持加强制度管理和情感投入相结合。通过为教师减压,增加归属感,满足合理需求等途径,提高教师发展的内动力,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事业成就感。 (4)学生培养目标 近期目标(2009、9---2010、8) 通过对学生进行仪容仪表、迟到早退、课堂纪律、考试纪律、课间行为的有效整顿造成学校管理的积极态势,进一步内化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之成为自觉行动。初步实现以品行端正、身体健康、有学习愿望、有进取精神为主流的学生团队。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 三年目标(2009、9—2012、8) 坚持“成人是基础、成才是根本、成功是目标”的育人思路,按照教育方针,培育有坚定理想信念,有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有高尚的审美情趣的自信、乐观、健康的现代公民。   发展战略与实施措施 ●发展战略 1、坚持“自信教育”——特色立校。 自信是一种心理品质、一种精神源泉、一种奋斗动力。自信是一种追求、一种力量、一种精神、一种信念。自信就是每个人心底潜藏的那份特质,是人成功的基石。我们认为影响和制约普通中学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首先是师生的自信心问题。没有教师的自信,就没有学生的自信,没有师生的自信就没有教学质量的提高,就没有学校面貌的改变。我们坚信教师、学生拥有发展的潜能,态度决定一切,自信决定未来。 2、坚持“教师专业发展”——科研兴校。 学校竞争的今天,教师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决定了学校发展的层次,优秀的教师团队加优秀的校长才能成为优质的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重要途径就是学校教科研工作。 教科研工作的重点是校本教研和四校联合教研。 ●实施措施 工作主题: 聚集管理即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质量管理。 聚焦课堂即基于课标的备课、有效课堂教学、学生主体意识,教学质量目标意识。 1、强化常规管理 制度建设 (1)先行编制《学生考风考纪管理办法》和《诚信记录档案》,保证各类考试的顺利进行,营造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以考风促学风,以学风促教风,以教风促校风。 (2)先行编制《新生入学教育规范》,从思想教育、校史教育、行为规范要求、学科学段知识衔接、学法指导等方面,统筹规划,保证09年新生入学教育的高起点、高质量。 (3)充分研究已有规章制度,结合学校发展突出的问题,修改增删、制定《教师管理手册》、《学生管理手册》、《班主任工作规范》以及各类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到2010年8月形成《太原二十九中学校管理常务》。 (4)注重制度设计的公平、公正、公开,注重制度设计的师生参与度和可操作性,注重从心理潜能等不同侧面的研究,满足人的需要,发挥导向性和激励性,注重与现代管理技术的结合,到2012年8月形成以《教师发展评价制度》、《学生发展评价制度》为核心制度、其他制度完善的制度文化体系。 (5)坚持校长及其管理干部深入课堂、深入教研组、年级组制度,及时了解课堂动态、教师发展信息、教师教学困难,为他们排忧解愁,化解难题。 (6)坚持用“三大工程”提升教师幸福指数。即用“温暖工程”为教师解压,用学校“形象工程”增强教师的归宿感;用“名师工程”满足教师发展需要。 (7)建立理论学习制度、业务培训制度,发挥党总支、学校行政领导的作用。 (8)认真学习贯彻有关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确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和完善各项安全工作制度,扎实安全教育、安全预警和各项安全事故处理预案。 (9)贯彻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坚持绩效优先原则,积极实施学校教职员工聘任制,积极实施教职工绩效工资制,教师双向选择,行政人员定编定岗,选拔优秀人才担任主任助理。 (10)创设条件做好离退休干部和教师的工作,积极发挥老同志的管理经验和教育智慧,助推我校发展。 (11)完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党内监督、行政监督、教代会民主监督的作用。 管理队伍建设 (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一学校领导干部的思想;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相信干部、使用干部;按照分工负责的原则,落实工作责任制、责任追究制;按照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办法,做好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 (2)树立“激励、尊重、沟通、和谐”的管理理念,坚持“规范管理—制度管理—文化管理”的管理思想,坚持“办学以教师为中心、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以课堂为中心,课堂以学生为中心,行政服务教学”的管理原则,坚持中层干部“四个一”(每周听一节课、参加一次教研活动、与一位师生谈心、到一个年级组解决一个问题)的管理方法,确立学校“大局意识”。 (3)转变管理方式,指令性管理与指导性管理并重,注重结果与注重过程并重,注重年级与注重班级并重,注重整体与注重个体并重,提升“服务意识”。 (4)相互尊重、加强协调,确立“合作意识”。 (5)增强管理干部的读书学习活动,做好自身管理经验的积累和提升,确立“学习意识”。 (6)增强组织纪律、树立勤奋、扎实的工作作风,确立“奉献意识”。 2、教师队伍建设 师德建设 (1)认真贯彻《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严格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坚决杜绝教师违规从教行为。 (2)把教师师德评价纳入教师评价体系之中,从严要求,落实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绩效工资等“一票否决制”。 (3)坚持“正面引导、教育为主”的方针,通过师德演讲、征文、论坛等方式推出学校师德模范,树立学校良好的教师形象。 (4)广泛开展教师教育理想教育,树立高尚的教育追求,实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学术文化氛围营建 (1)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开设“在线研训”、“教师沙龙”、“书刊导读”、“校长推荐”,实现学习平台的拓展和延伸。 (2)每一位教师配发三套学习光盘《做最好的老师》、《给青年教师的建议》、《教育理想与信念》并要求观看后写出相应的学习笔记,到2010年1月完成。 (3)着手计划教师三年读书计划。推荐购置系列教育经典、教育教学理论专著,打通教师与名家专家心灵沟通的渠道,感悟教育的真谛。 (4)利用省市教育专家、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的优势,在学校定期开展学术讲座、现场做课等形式引领学校学术文化。 (5)建立“青年教师论坛”,积极倡导学术自由,学术交流,鼓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6)发挥校长自身教育教学的学术优势,充分发扬民主,扩大学术领导权威,使学校行政领导与学术领导两者平衡运行,相互促进。努力实现教育家办学。 教师专业发展 (1)政策激励引导,注重启发自觉,使教师认清教育发展形势与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统一。抓紧制定《教师发展评价方案》及其奖励措施,把教师专业发展的重点放在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上。 (2)帮助教师在现有基础上,反思不足,提炼经验,制定《教师个人发展计划》,建立《教师个人成长档案》使教师个人发展成为教师的自觉追求和行动纲领。 (3)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省、市教师培训活动;大力推荐参加省、市组织的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竞赛,成为“名师”;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中研班”培养和导师团徒弟的培养,使之尽快成熟。 (4)积极争取选派部分教师,短期外出培训。 (5)“五心”治校,促进教师持续发展。让教师心情舒畅地来校工作;让教师心甘情愿地把该做的事情做好;让教师心平气和地处理好各种矛盾;让教师心存高远地规划发展;让教师心存善意地看待学生问题。 3、狠抓教科研工作 常态研究 (1)课标研究。扎实推进基于课标的备课、上课;观课、议课;训练、测评的研究工作,确立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 (2)差异教学研究。针对学生的差异,提高分层教学的科学性。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考虑最低目标、中间目标、最高目标;要求教师在课堂训练中,设计训练底线,分层递进,保证课堂落实;要充分考虑学困生,提高教学针对性。 (3)课型研究。每个教师都要在透彻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总结自己在讲各种课型时所用的教学方法。就同一个课型,同备课组的教师反复互相听课、讨论,经学科专家进行诊断性研究,反复实践和打磨课型案例。 (4)规范学校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在规范的基础上引深活动内容,向深层次、宽领域推进,提高校本研训的有效性、实效性。 (5)修订《教研组评价考核方案》,把教师个人发展与学科团队建设有机统一起来,做强学科团队,实现各学段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支撑教学质量的提升。 (6)认真总结反思初中义教六年来课改经验的得失,借高中新课程改革推进一年来的实际,继续组织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走进新课程》等,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化对学校教育价值的理解,确立正确的学校发展观、教师观、教育观、学生观、教学观、学生发展观。真正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7)组建跨区域四校教科研联合体。采取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助互利的原则,发挥联合优势,坚实教科研基础。 课堂教学研究 (1)教师“讲”的研究。先学后讲。新课重点讲教学重点、学生学习的难点、知识的拓展点。复习课重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做到“三不讲”:学生已经学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学会的不讲,教师讲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 (2)学生“学”的研究。重点研究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情况,学生学习状态、学习情绪,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意志品质,学生的思维状态。 (3)作业布置的研究。不布置重复性作业、惩罚性作业、超过学生合理学习限度的作业。布置发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提高迁移拓展能力的作业。 (4)教学目标落实研究。重点研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效落实。 课题研究 (1)做好校本课题的选题开发。在校本教研的基础上,从身边的教学问题入手组成教师研究团队,形成有学校特色、解决本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校本课题。 (2)继续进行市级“学生心理调适研究”课题的研究,真正出成果,见效益。 (3)充分发挥学校科研力量,积极争取省、国家级课题。 4、学生培养 德育工作 (1)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三贴近”原则,做好学校德育工作,强化实践育德能力;创设校园育人氛围,形成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机制。 (2)发挥学科德育功能,构建德育与学科的结合点,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培育一批德育教学骨干。要抓好两个关键:一是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育德能力的培训;二是根据学生成长规律、身心特点设计德育教育主题系列,改善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自主性。 (3)加强德育育人理念和方法的提升与研究,设计各种“体验活动”,制定出有利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实施方法,制定和完善评价方法,发挥教育功能。 (4)实施人生指导工程。帮助每位学生设计人生规划,加强自信教育、诚信教育、公德教育、安全教育、感恩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指导,引导学生树立实现理想的信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5)继续扎实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工作,积极正视和应对当前比较突出的“学生上网”、“早恋”、“耐挫力不强”等问题,采取教育和矫治相结合,家庭、学校、社会相协调,对特殊问题学生采取党、团员包教措施。 (6)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重视这一群体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教育。 丰富学生活动 (1)抓好两操活动,保证全校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 (2)着眼文化育德,组织好每年的读书节、语文周、英语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系列学生活动。 (3)继续发挥我校科技创新教育的优势,推出更多的创新人才和科技成果。 (4)结合综合实践课、研究性学习,充分利用校外德育教育基地、科技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5)加强对学生社团工作的指导和引导,根据学校和学生发展的需要组建多种各类社团组织,倡导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发展、自信成长。 (6)创造条件力争设置更多的学生活动场所、购置学生活动的必要设备、创设更多的学生活动项目,尽量让每位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 构建家校和谐关系 (1)进一步完善家校合作途径,先行编制《太原市第二十九中学家庭教育指导手册》。 (2)继续办好家长学校,确立家长学校教育学习主题,逐步引导家长理解学校、理解教育,科学地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3)改进家长会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家长会的效率。 (4)建立家长接待制度,了解家长意愿、教育诉求,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5、校本课程开发 (1)加强对校本课程开发的领导和指导,努力提高教师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力,采用借签、吸收、创新的三个步骤,推动校本课程开发。 (2)努力构建校本课程开发评估—课程实施—反馈评价的运行管理机制,提高课程的有效性、学生发展的实效性。 (3)努力开发以“自信教育”为主的特色课程,构建涵盖德育、科学、艺术、学科学习指导类的高中新课程校本课程体系。 (4)充分发挥我校艺术教研组的师资优势,优化学校资源配置,更好地实现美育功能,形成以“艺术教育”为特色的校本课程。 (5)积极利用理工大学的师资、实验设施,开设法制、科技英语、创新实验课程,发挥合作办学的优势,提升学校校本课程建设水平。 6、“自信”特色培育 “自信”特色的确立 (1)组织全校师生开展学校发展的大讨论,对照重点中学分析我们的不足和优势。实事求是地分析学校现状中的现实可变因素和非可变因素,确立“师生是学校发展的动力”的思想。 (2)邀请有关心理教育、自信教育专家来学校为师生作专门的辅导报告,使师生形成正确的“自信”心理知识和教育理念,激发师生的“自信”发展。 自信氛围的营建 (1)把“自信教育”纳入学生德育工作之中,把“自信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融入学校管理中、渗透到教学服务中。 (2)学校环境建设要处处彰显自信,形成从进校到离校的自信环境氛围,让师生生活在自信的环境中。教学评价要激励自信,领导要善于激励教师,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 (3)改革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创造有利于教师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创造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展示的机会,促进师生发现自己进步,持久激发自信。 形成自信教育体系 (1)形成自信主题教育活动体系。通过开学典礼、校史讲座等活动对师生进行校史、校情教育。使师生们从中吸取自信、奋进的动力,自然生发出强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2)编辑学校《自信教育读本》。通过读书活动内化自信、激发自信。 (3)定期邀请校友及社会各界成功人士来学校现身说法,作自信成功教育讲座。 (4)通过高品质的校园环境建设和高质量的教学成果,形成师生持久的自信心理品质。 7、育人环境建设 (1)设立校史展览室、荣誉展览室展示学校历史、成就。 (2)2009年改造、维修教学楼教室、教师备课室、办公室,适当补充添置教师办公设备,改善教学环境。 (3)2009年完成塑胶操场铺设。 (4)充分发挥校园网、“春潮”校报的作用,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 (5)积极进行校园美化、净化,最大限度发挥教育功能,满足教育教学需求。 (6)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力争到2012年完成学校整体规划,拆除现有办公楼、实验楼,建一座教学综合楼;在实现集中供暖的基础上,在原锅炉房址新建学生公寓、食堂等生活设施。 (7)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推进学校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增加10兆网宽带,完成校园网扩建改造工程,组建网站开发队伍,建设多功能网络教室,新加师生电子阅览室,开通家校通平台,更换提级教师办公电脑。   保障条件 ●行动措施 1、09-10年结合教职工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学习,深入研究学校发展实际,把“追求每一位师生的更好发展”的办学理念,内化为教育教学的自觉行为。 2、扩大规划的群众参与度、知情度 学校发展的根本在教师。《规划》要从群众中来,更要到群众中去。通过教代会,让代表充分讨论,来激发教职工的热情、凝聚人心,达成学校发展的共识,从规划中找到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和努力的方向。 3、提高规划的执行力和效益 规划的落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层干部的执行力。中层干部要树立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大局意识。加大考核评价,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党总支抓思想德育的优势、工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共青团在组织青年教师方面的作用,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通力合作的局面。 4、目标分解,科学协调 把学校发展的各项具体目标分解到各处室、教研组、年级组,具体到每个教师。要求各分管领导要提高管理的科学化、创新性,统筹协调、分工配合,扎实执行过程、执行环节,及时解决工作难题,及时跟踪、反馈、评价。 5、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坚持“聚焦管理、聚焦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以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教科研工作、课程体系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特色培育为重点。化解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的难点,发挥德育工作在学生思想、心理层面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坚定的意志品质、坚强的自律意识,转变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 ●监督评价 (一)成立实施评价组织机构 1、学校发展规划实施组 组长:林玮 副组长:吴长绪王丽荣 成员:各处室主任 总协调:办公室主任 2、学校发展规划评价组: 组长:林玮 副组长:吴长绪王丽荣 成员:各处室主任教代会代表若干名 (二)评价与监控 1、根据学校发展三年规划以及近期规划,制定处室、年级组、教研组、教师、学生发展年度计划方案。落实规划,分解目标。 2、学校制定总体评价方案及项目评价方案,采用集中年度评价和项目及时跟进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作出评价意见,记录在案。 3、及时反馈指导、责任追究、奖惩分明。保证规划的真正落实。 4、根据学校发展的实际,经组织程序对规划作出修改补充。 学校荣誉 太原市德育示范学校 毕业考试优胜奖 综合优胜奖 先进集体 山西省文明学校 太原市文明单位   太原市先进单位
浏览 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