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第五中学

联合创作 · 2023-10-09 23:36

学校简介襄阳五中始建于1902年,1953年被湖北省政府批准为湖北省首批5所重点中学之一,2001年被省政府教育督导室、省教育厅命名为湖北省示范学校。1999年以来,先后连续五次被评为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襄阳五中一直被誉为“鄂西北人才的摇篮”。建校100多年来,近6万名学子成才报国,其中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有科学家、教育家、外交家、军事家、艺术家,有各条战线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学校地址襄阳市襄城区积仓街1号(老校区)襄阳市樊城区邓城大道(新校区)教学设施拥有壮观气派的教学大楼、设施齐备的科学实验大楼、集电教中心、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为一体的综合楼--大成馆,堪称湖北中学界一流的体育馆--逸夫楼,是省级文明单位、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和群体活动先进学校,也是清华等全国名牌大学定点保送毕业生学校。师资力量学校顺应时代的潮流,弘扬“文明、振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塑造具有“敬业、爱岗、拼搏、奉献”的教师形象,逐步形成了具有一流的校园环境、一流的教学设施、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管理水平和一流的教育质量的历史名校。 学校现有9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人数7400余人。在岗职工288人,其中特级教师10人,高级教师113人,有国家、省、市级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40余名。办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该校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 进教学改革,积极进行“理想的教育”的办学模式实验,力求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成功的体验,让每一个教师都能够享受到教书育人的乐趣。通过实施这一实验,让学生形成“崇尚礼仪、崇尚科学、崇尚创造、崇尚第一”的品格,把学校办成“先进教育理念的实验园、先进教学技术的示范园、先进人才的百花园”。2005年以刘道德校长为核心的襄阳五中领导集体提出了“制度激励,文化引领, 建设名校工程、名师工程、名生工程和民心工程, 构建和谐持续发展的新五中”的治校方略, 围绕“理性、质量、和谐、规范”八字方针,全面打造以书香校园、歌声校园、艺术校园、快乐校园、平安校园为主题的“五园” 学校,推进了五中又好又快发展。办学理念:改革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帮助学生个体正确确立自己的发展目标,挖掘每一个 学生的发展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体验,扬起希望的风帆,让每个教师都能享受教书育人的乐趣,让每一个学 生家长都获得子女进步的喜悦。办学方略承诺书襄阳五中以“理性、质量、和谐、规范”为方向,积极向全国示范高中迈进,让我市更多的人民子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理性――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理想的教育”的办学理念,推行“制度约束,文化引领”战略,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质量――以一流的教师队伍和一流的服务质量,创全国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让我市更多的人民子女享受全国一流的优质教育资源,为我市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和谐――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实施人性化管理,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让所有学生充分享受襄阳五中的优质教育资源,让家长放心,让人民满意。规范――充分发挥政务公开示范点的引领作用,大力实施阳光工程,规范教育教学管理和收费行为,严格执行高中招生政策及“三限”规定,不断提高依法治校水平,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政府放心的学校。校园文化校风:文明、振奋、求实、创新校训:文明、振奋、务实、创新学风:崇尚礼仪、崇尚科学、崇尚创造、崇尚一流教风:敬业、爱生、拼搏、奉献助学政策为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我校成立助学基金会,一方面由学校投入一部分资金,另一方面接受社会各界的捐助,多方筹措资金用来资助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学生完成高中学业,每届有近100名学生3年得到学校助学基金会3000元的资助和社会各界捐款资助。此外,在省、市慈善总会的资助和委托下,我从2003年始,连年开办湖北省“慈善阳光班”,每年招收50名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应届初中毕业学生,他们3年内每人得到6000元的资助。在学校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心支持下,我校贫困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后顾之优,他们发愤学习,以优异成绩回报学校和社会。2003届、2004届阳光班学生已经于2006年、2007年毕业,两届阳光班教育教学成果在全省慈善阳光班中均名列第一,2003届阳光生蒋叶以669分(全省第20名)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两届阳光班学生101人全部考取本科大学,其中80多人考取一类重点大学,48人高考分数超过600分,襄阳五中资助贫困学生的成绩得到了省、市慈善总会的充分肯定和嘉奖,并在全省做了典型发言。领导班子分工刘道德同志主持学校党政全面工作;李东林同志分管后勤、财务、对外联络工作;刘世国同志分管政教、安全保卫工作;汪文超同志分管教学、招生、信息技术、实验室、图书室工作; 王静同志分管教育科研、政工(干部人事、保密文档、劳资、职称、宣传)工作。马德军同志分管党务、纪检监察、统战、调解、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徐五一同志分管工会工作、妇女工作(计划生育)、老龄工作(关工委)。刘道德同志刘道德,男,1952年3月生,中共党员。1975年毕业于华中师大中文系,2003年取得研究生课程班学历。高级职称,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湖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专家,湖北省中语会会员,市中语会副会长,襄阳市特级教师评委副主任,襄阳市高级教师评委主任。 刘道德同志1975年从华中师大中文系毕业到襄樊五中工作,历任襄阳五中班主任、年级主任、政教处副主任、主任、副校长、襄阳五中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2005年9月任襄阳五中校长,全面负责襄阳五中党政工作。李东林同志李东林,男,生于1955年3月,中共党员。 在五中工作近30年,既从事过教学工作,双从事过行政管理工作,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能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受到同行的赞同和好评。1992年任中级职称以后,主要是从事学校行政管理工作,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1993年工资改革结束后,主持起草了“襄阳五中结构工资制实施方案”,率先在市教育系统实行了分配制度的改革,在执行的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市人事局的好评。并撰写了《深分配改革,增强内部活力》的经验总结材料,在全省工资分配制度改革会议上交流,同时登载在市人事局主办的《人事苑》1995年第5期上。刘世国刘世国,男,1957年11月生,1976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 1980-1998年在襄阳地区(襄阳市)教研室、教育局工作,1998年11月调入襄樊五中任副校长,党委委员。湖北省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刘世国同志长期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工作,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教师,热爱学生,积极推动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农村教育、学校德育工作,多次被市委授予优秀机关党支部书记,被国家教委授予“中华扫盲奖”。教育信念: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人成材。教育理念:对学生成长负责,为学生幸福奠基。喜爱名言: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所有)的孩子是神。(台湾高震东语)汪文超同志汪文超,男,襄阳五中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中共党员。 1985年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至今在襄阳五中从事物理教学工作。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既具有新时代人敢说敢为的朝气,又具有勤奋务实的优秀品格。工作22年来,一直坚持担任物理教学和16年班主任工作,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94年评为襄阳市优秀教师,95年入选襄阳市教育战线学科带头人,98年评为襄阳市“十佳师德标兵”,2001年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2003年被评为“全省电教先进工作者”。现为襄阳市物理学会副事长、湖北省物理学会理事,湖北省师德报告团成员。承担的中央电馆《各种网络环境条件下的教学模式研究》,省电教馆《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整合》两个课题研究,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并出版了一本专著。现为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大胆改革襄阳五中教学管理,规范管理制度,使襄樊五中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大幅度提高,近几年,奥林匹克竞赛进入全省前列,每年考上清华、北大人数仅次于华师一附中,重点大学升学率稳居全市第一。王静同志王静,女,中共党员,中学特级教师,襄阳名师。1982年毕业于湖北大学生物系。现为湖北省中学生物学会常务理事、襄阳市生物学会副理事长,襄樊五中副校长。从事生物教学25年来,教育教学成绩卓著,是致力于将教育科学与教育艺术完美结合的先行者,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荣获多项殊荣:襄阳市政府授予“优秀教育工作者,市教委授予“师德先进个人”,湖北省教育厅授予“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市妇联授予“十大杰出女性暨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等称号。马德军同志马德军,男,中共党员。1975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同年分配到襄阳五中任教至今。 多年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勤奋工作,积极向上,多次被评为校、市级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教坛新秀,十佳教师,模范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精神文明先进个人,统战工作先进个人,省纪检监察先进个人,并被评选为首批中学骨干教师。现任学校纪委书记,分管纪检监察工作、党务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统战工作、新农村建设工作等。徐五一同志徐五一,男,1953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1968年12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中学高级教师,1994年10月任襄阳四中副校长,1999年5月任襄阳市五中工会主席、党委委员。 从事教育工作30多年,先后担任过校办工厂厂长、总务主任、副校长、校工会主席等职务。多年来,该同志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勤奋好学,兢兢业业,勤政务实,锐意进取。1997年被省政府表彰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2001年被市总工会表彰为“市优秀工会工作者”,2002年被市民政局表彰为“市民政工作先进个人”,2003年被省总工会表彰为“湖北省优秀工会工作者”,2006年被省总工会表彰为“湖北省优秀职工代表”。历任校长襄阳五中历任校长校名任别、任期姓襄阳府中学堂时期一车绍武鹿门中学时期一车绍武二陶春荣三刘元丞四陆云龙湖北省立二师,省立十中时期一傅廷仪二单家燊三杨昌寿四高建镛五刘震新六刘泥清七冯开睿八单家燊九王作斌十陈正模省立五中,省立联合中学时期一张天阶二姜光籍三喻谟烈四杨观震五张,翮六陆云龙七李国魁省五高时期一杨重熙二刘元链三闫平章襄阳联合中学时期1949,8—1950,6余益庵襄阳中学时期1950,7—1952,8阎平章1952,9—1953,7赵歧山1953,8—1955,8陈,洪襄阳五中时期1955,9—1968,3亓仲平1968,4—1970,8冯慧敏1970,9—1972,9陈楚云1972,9—1974,11熊仁义1974,12—1979,3孟道正1979,4—1983,8亓仲平1983,9—1986,8吴鸿基1986,9—1992,2刘德平1992,2—2005,8李,凯2005,9—2011,10刘道德2011,10—曹荣葆教学成绩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襄阳五中在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创造了新的辉煌。2002—2007年,学校为清华、北大输送了96名高素质人才;近几年来,状元桥畔状元辈出,共培养了杨晓寒等十名全市状元; 襄阳五中文理科高考高分率﹑重点大学上线率﹑本科上线率连续四年在全省名列前茅,在襄阳市遥居第一! 2007年高考再创辉煌,取得7项全市第一,四项全省第二的好成绩;包揽全市10名清华、北大等著名大学保送生;包揽全市10个奥林匹克学科竞赛全国一等奖;通过北大、清华、人大、上海交大等全国著名大学自主招生考试62人,居全市第一; 2007年《湖北教育》公布了全省2007年高考情况,襄阳五中文科居全省第一,理科居全省第二!考入清华北大人数(24人)居全省第二,学校再次以高质量的办学水平赢得"中国百强中学"的光荣称号。“全面发展,办出特色;注重能力,鼓励创新;培养名生,带动全体”是五中办学的一种策略。1997年,襄阳五中在全市率先创办奥林匹克试验班,并在竞赛教学、竞赛管理、竞赛教练培养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体系。奥赛成绩在全市遥遥领先。先后共有54人在具备保送资格的全国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2007年,襄阳五中囊括了全市10个奥林匹克竞赛国家一等奖,并且全部被全国知名大学保送录取,其中李林泽等5人被清华北大保送;在刚刚揭晓的2008届高三学生奥林匹克竞赛中,襄阳五中又一次包揽了全市8个奥赛国家一等奖,其中,江鹏刚等5名同学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保送录取。自我市参加全国奥赛以来,数、理、化、生、信息五科奥赛均由该校在全市率先取得零的突破。多年来,襄阳五中坚持在学生中组建科技发明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2007年在湖北省第22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襄阳五中韩哲新等8名学生获得省一等奖(全市高中仅8人),另有22名学生获得省二等奖,37名学生获得省三等奖,获奖等级和人数居全省前列。2007年7月首届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总决赛在北京举行,襄阳五中10名选手组队代表湖北省参赛,夺得创意大赛全国团体金奖、全国创新型校长奖、2个全国创新型辅导教师奖、10个创意大赛全国一等奖、3个全国创意方案设计单项一等奖等5项大奖。近两年,该校有22名学生获国家专利。通过奥赛和科技发明培训,该校造就出一大批学生领军人物,带动了全体学生的进步;通过奥赛和科技发明培训,该校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敢于拼搏、开拓创新的优秀品质,实现了学生的自我提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3年高考,襄阳五中再创伟绩,该校学生李卓雅、贺维艺同学分获湖北省文科状元660分、理科状元689分,湖北省文理科状元同时花落五中!15名同学勇夺全国奥林匹克竞赛国家一等奖(全市第一、全省领先),15名同学顺利通过北大、清华、港大等全国著名高校自主招生笔试或推荐(全市第一、全省领先),11名同学已被北大、清华、中科大、复旦等全国著名高校保送录取(全市第一、全省领先),14名同学通过飞行员面试和体能测试(空军飞行员7人,南航飞行员7人;全市第一、全省领先)……襄阳五中全体高三年级师生正团结一心,扎实备考,力争2013年高考夺取五中新校区“三级跳”和“三连冠”的辉煌业绩,创造襄阳五中连续12年高考“重点大学上线人数全省第一、高分段全省第二”的奇迹,为“四个襄阳、两个中心”建设再做新贡献!学校荣誉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全国十佳校园文学报刊”、“全国东西部结对帮扶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创造教育实验基地学校”、“中华美德教育行动示范学校”、“全国电化教育示范学校”、“全国五五普法先进单位”、“省最佳文明单位” 、“省最佳安全文明单位” 、“省绿色学校” 、“省花园学校”、“省级园林式单位”、“省普法先进单位”、“省科技兴校50强学校”、“省电化教学示范学校”、“湖北省中学后勤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先进单位” 、“省高中教育行业状元单位”“中国百强中学”等光荣称号。2008年学校先后荣获 “全国教育系统五五普法先进单位”、“全国后勤管理先进单位”、“首届中国和谐校 园之星”、“国家留学基金委出国留学人才选拔基地”、“全国百佳校园文学社团”、“全国百佳校园文学社刊”、“省青少年科技教活动示范单位”、“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市平安单位”、“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全市公共事务公开先进单位”、“市工人先锋号”、“市区女职工保健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五中新校区被高新区授予“三好单位”(环境好·形象好·发展好)。刘道德校长被评为“全国支持校园文学社团校长”,《状元桥》主编田玉波老师被评为“全国杰出校园文学社指导教师”,刘世国同志被评为“全国校园法制教育先进工作者”和“湖北省教育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优秀会员”,王启波、郑国龙同志被评为“全国后勤管理先进个人”,杨兵同志被评为“省中小学信息技术优秀教师”,陈晓红同志被评为“省生物优秀教师”,廖爱红同志被评为“省音乐学科优秀教师”,马德军、徐五一、赵明富、王启波、杨立军、李伟才、张琼、邹德菊、李天艳、谢家祥、冯长春、胡修强、段仁保、张道华、罗本忠、徐大保、陈红、廖爱红、熊选勇、陈晓红、周天菊、康则强、金毓、刘静、李大林、何清、纪宏涛、王丹、涂圣义、龙明英等31名同志受到市级表彰。学校发展2005年10月市委、市政府英明决策,决定将新五中建设纳入全市“十一五”规划,以“跳出五中,发展五中”的战略建设襄阳五中新校区(同时加挂“襄樊市外国语学校”的牌子)。 2006年10月8日,襄阳五中新校区奠基仪式在国家级开发区――襄樊高新园区隆重举行。新五中建设档次体现了“三高”,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办学;新五中的整体风格体现了“三大”,即展呈高中学校之大气,彰显地域文化之大风,集容襄阳教育之大成;新五中的办学理念要体现“三重”,即重外语特色,重文理兼优特色,重国际合作特色。首批规划校园用地450亩(含教师公寓区60亩,教学区建筑面积110000㎡,教师生活区建筑面积60000㎡),同时再预留150亩作为学校今后发展备用地。根据规划已新建教学楼(3栋),学生实验楼(1栋)、图书馆(1栋)、科技信息楼(1栋)、外语教学楼(1栋)、行政办公楼(1栋)、体育馆(1栋)、艺术馆(1栋)、学生公寓(6栋)、师生食堂(2栋);在建的项目有400m运动场2个、篮球场16个、排球场12个、羽毛球场12个、网球场2个、乒乓球台20个、学生超市 1个、校内医院1所。教学区计划投资2.4亿元,已完成投资1.8亿元。2008年2月18日时任市长唐良智、副市长曹敬兰带领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在视察襄阳五中新校区建设工地时强调:襄阳五中新校区整体规划设计体现了学校育人特点,布局合理,建筑大气。五中新校区要建成襄樊市设施最齐全的标准化学校,各种配套设施要一次性到位,还需要考虑规划设计并建设室内游泳馆。市委市政府保证资金投入,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搞好服务;五中新校区建设领导小组要在坚持质量第一的前提下,倒排工期,加快进度,确保新校区又好又快建成;要认真做好绿化美化工作,为师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已建成的校舍要及时通风,保证校舍环保达标,确保2008年6月底所有工程完工,9月顺利开学迎接新生。 五中新校区的办学规模为年招生能力在1500-2000人,在校生最大在校生规模可达6000人。五中新校区投入使用后,将会产生一系列的效益:首先,五中的招生规模扩大了,有更多的人民群众子女可以享受到优质高中教育资源,襄阳五中可以更好地为市委市政府排忧解难。第二,它可将彻底改变襄阳市优质高中布局不合理的现状,满足我市人民群众子女就近入学的需要。第三,服务东风,服务高新是全市人民共同的愿望和光荣的政治任务,也是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襄阳五中新校区建在高新区,为高新区、为东风基地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服务,将会极大地改善高新区的投资环境。第四,可以减轻襄阳古城的压力,既有利于五中的发展,也有利于保护古城,可谓一举多得。 襄阳五中新校区的建设,将大大提升这所百年名校的品位,增强襄阳五中的辐射力。襄阳五中全体师生将会抓住这一大好机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以高度的责任心、满腔的热情和求真务实的态度,开拓性地开展工作;我们将通过进一步凸现校园文化特色、创新管理机制、强化队伍建设、提高科研水平等方式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我们要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和激励作用、文化的熏陶和引领作用,继续围绕“理性、质量、和谐、规范”八字方针开展工作,继续坚持以德育为首、教学中心,搞好名校工程、名师工程、名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建设,确保学校可持续和谐发展,争取早日跨入全国最佳文明单位和全国示范学校的行列,为襄阳市的教育事业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浏览 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