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北江实验学校

联合创作 · 2023-10-14 18:50

广东北江实验学校是一所广东省一级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是学生求学的极佳之所。学校有一支爱岗敬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办学以来,学校注重基础课教学,狠抓教学质量、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较好成绩。 2003年被评为“会满意学校”;2005年评为“韶关市首批行为规范示范校”、“广东省一级学校”;2007年被评为“韶关市园林单位”、“韶关市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和“广东省语言文字先进单位”。2008年被评为“广东省中小学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韶关市中小学心理健康学校”。2009年被评为市教育局“教育科研先进单位”。 学校发挥广东北江中学和自主办学的优势,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生参加中考,成绩喜人。高分段人数及比例,单科均分,录取率均稳居全市第一。 队伍建设 一、强化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队伍的建设 深刻领会和理解学校管理的“七化”要求,即自主化、开放化、民主化、技术手段现代化、精致化、模式个性化、组织和人员的专业化;强化九种意识,即危机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理论意识、法律意识、垂范意识、管理意识、品牌意识、合作意识;开展“五比”活动,即比团结、比干劲、比精神、比奉献、比智慧;做到“五勤”,即勤学、勤听、勤思、勤干、勤交流。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一)加强师德建设。开展“崇教厚德,为人师表,做人民满意的老师”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并配合市委市政府开展的“效率年”及政风行风民主评议活动,进一步开展师德建设活动。 (二)加强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为了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及教学技能,推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不断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教学理论和管理理论的学习;选派教师参加“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培训,举行物理、化学、生物教师实验操作技能大赛。 (三)“培青”工作长抓不懈。在培养年青教师的过程中,进一步确立“三年站稳讲台,五年基本成熟,十年成为一方名师”的培养目标,完善“五位一体”的“培青”模式。 (四)发挥市学科带头人和校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积极宣传本校市学科带头人及校骨干教师德、能、勤、绩等方面的事迹,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年青老师在良好的氛围中有一个努力的方向;进一步落实导师制,让市学科带头人或校骨干教师担任导师,在制度上更进一步明确导师的责权利,发挥其“传、帮、带”的作用。 (五)建立学科网站及教师博客系统。建立学科网站,强化教师利用网络的意识,提高挖掘和整合教学资源的能力,达到共享资源的目的;建立教师博客系统,为教师进行教学交流搭建平台,促使教师把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总结、教学反思等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达到教师共同提高的目的。 教学管理 一、建立健全评价体系 (一)学生评价体系。依据“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体系着重做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校化。 (二)教师评价体系。教师评价体系由教师自评、同行评价、学生评价和家长参与评价四个部分组成。四个方面的评价互为补充,目的是让教师明确自己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教学技能的改进程度和教育知识的增长程度,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学校评价体系。学校评价体系采用基础性指标评价和发展性指标相结合的形式。评价的方式主要有上级督导、学校自评和其他评价。 二、建立和完善教学过程的管理制度 完善备课组机制,提出了“六备”、“五有”、“五统一”、“五达到”、“钻研五点”、“优化二法”、“精选两题”等备课要求;健全教师交流学习机制,建立听课评课制度,促使新老教师相互学习。 三、健全学科组管理机制 完善学科组长的评选机制,制订了《广东北江中学学科组长聘任办法、工作细则及考核办法》,让一批年轻有为的教师充实到了学科组长的岗位,各学科组都制订了本学科的三年发展规划,将校本教研工作和规范备课组活动作为学科组建设的重点;建立学科组长例会制度,通过学科组长例会制度,加强对学科组工作的指导,检查了科组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加强学科组考核,通过学科组三年规划提出的各项工作的目标,对学科组整体工作和教师的发展进行评估考核,促进学科组全面和谐发展。 四、加强教育教学行为研究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采取“备课标、备考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的“六备”形式,提高备课的质量;邀请市教研室的教研员到学校开展教学调研活动,进行课堂教学“会诊”;反思教学行为,通过案例分析、专题研讨、学科带头人上示范课等形式,引导教师用新课程理念去剖析、研讨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加深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在新课程理念和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课程特色 2004年秋季,我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广东省新课程实验工作样本校,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课程特色。 一、构建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 (一)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适当加大选修课程比重。在开齐开足、全力开好国家课程的同时,大力开发校本课程,丰富选修课程,加大选修课程的比重。 (二)常规课程与特色课程相结合,适当加大特色课程的比重。在确保常规课程开设的同时,还开设具有本校特色的烹调、陶艺、剪纸、工艺木工等课程。 二、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全面实施三级课程管理,我校的课程体系由8个学习领域的国家课程、两个模块地方课程、四类校本课程构成。学校校本课程分以下四类: (一)实践类课程:烹调、陶艺、剪纸、工艺木工、机器人设计等。 (二)竞赛类课程: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技术等。 (三)兴趣类课程:《国家与国际组织》、《影视评论》、《数学运算》、《物理前沿的科普讲座》、《化学实验研究》、《文革重大历史事件解密》、《植物与人类健康》等四十多种。 (四)艺术健康类课程:排球、毽球、舞蹈、合唱、民乐、人际交往、情绪调节等。 办学业绩 我校坚持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扎实地推进素质教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全面发展的人才。毕业生因“素质高、能力强”获得了高等院校、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评估组专家对该校的办学水平和所取得的办学业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