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小桥中学
基本内容 校园依山傍水,翠竹碧波,绿树鲜花,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占地面积26970m,建筑面积7850m,体育场地8260m,250m环形跑道一条,100m直跑道一条,篮球场4个,实验室、仪器室各三间,电脑室、语言室、图书室各一间,电脑65台,图书存量、体育器材和教学仪器都达到省二类校标准。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德育为本、教学为主、全面发展”的原则,“立足改革、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办出特色”,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生存和发展”为办学宗旨。以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健体”为培养目标。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以教改求发展,努力实现布局合理化、办学条件标准化、教育管理规范化、办学特色多样化。形成“文明、勤学、求实、创新”的校风和“勤奋学习、砺志成才”的学风。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工作全面进步,成为山区教育的一颗璀璨明珠。《中国教育报》、《福建日报》等多家媒体都曾经对学校办学实绩做过多次报道。 一 推进民主建设 深化管理改革 教职工是学校的主人,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主力军,学校从调动与保护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出发,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大力推进学校民主建设。学校重大决策、制度建设经教代会审议通过,认真收集并积极落实教代会提案,平时注意吸纳教师的建议和意见。 制定党政班子和各职能部门工作制度:《小松中学工作责任制》、《各处室工作细则》做到分工明确,各尽其责。每个暑假,各职能部门都要例行提出下个学年工作意见;开学前夕,学校召开校务委员会,审议各部门制定的学年工作计划;每周一下午第一、二节课校领导班子例会,总结上周工作,研究本周工作;每周一下午第三节课全体教工例会,总结上周工作,布置本周工作。学校领导班子实行“行政值日”制,从早到晚负责全校方方面面的工作协调,并处理日常事务,做好校务日志。 实行部门岗位责任制;全员合同聘任制;年段长、教研组长竞争机制;教师徳勤能绩考评制。用人制度的改革,激活教职工潜能,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自觉性。 党支部以党员为龙头,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工会积极参与师德师风研讨,制定各项师德师风规范要求,培养和造就一批爱生敬业,教育有方的名师;政治处着力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和安全意识教育;教务处着力教研教改的深入开展,探究学生素质发展的规律;总务处着力完善设施,改善条件,美化环境,服务师生。 制定并认真贯彻落实《小松中学校风建设实施方案》。全面实施校务公开:向教师公开学校财务管理、工程建设、食堂承包、大宗物品采购,教师人事安排、考勤考核、评先选模、晋职聘用;向社会公开收费管理、学生管理、招生事务。特聘社会各界德高望重者为学校行风建设民主评议监督员,充分发挥其反映民意,宣传学校,指导督促的桥梁纽带作用。 校长谢利水不但着眼全局、统筹规划、扎实推进、狠抓落实、重视反馈、总结提高,而且“把学生的冷暖安危放心头”,从细微之处献爱心。学生住院,他会抽空去医院探视;学生辍学,他深入偏远山村动员;学生反映用水难,他马上与总务人员上山考察,接来了山泉;学生周末回家,交通拥挤,他与有关人员一道努力,让车队采取措施适应学校三个年段错开放学时间。 二 提高教师素质 塑造典范群像 按照“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德高尚,精于教育,勤于育人”的标准,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支持教师参加各类进修培训,勤“充电”,勤“加油”,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外出观摩学习,邀请专家学者到校指导,让教师开阔视野,感受时代气息,自觉参加教研教改,按教学规律办事,实现“教学原则科学化、教学过程优质化、教学方法高效化、教学管理规范化、”开展争当“教学教改能手”,塑一方“名师”,着力培养建瓯市教育“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每当新毕业生分配到校,学校新教师指导小组有关人员与新教师签订《师徒合同》,按合同开展上岗指导培训。 首先,从思想上多引导。学校召开“迎新座谈会”,请镇领导、老教师、优秀教师介绍镇史、校史及生活工作环境,在不避讳甚至强调了农村相对于城市的艰苦环境,教师相对于某些垄断行业从业人员的清贫生活的同时,指出:环境虽然能影响人,但是更加重要的是人可以改变环境,对于强者来说,艰苦的环境正是磨练和升华意志的催化剂;请珍惜自己的岗位。在促膝谈心中,老者以自身深切体验指点新者,引导他们尽快找出适合自己的新的生活方式,适应新的环境,逐步树立“身在农村,心系学生,为创一流农村教育服务”的思想。 其次,在业务上实行传帮带。通过师徒结对、专题讨论、听课评课、示范观摩、交流信息等多种形式进行指导帮助,把好备课关,每周与新教师一起备一次课。 第三,在生活上多体贴关心,使新教师感到学校时时处处在关心他们。对新教师多进行感情的双向交流,把提高素质的意愿与深入细致的培训工作融合为一;改变抱怨多、表扬少,使用多、指导少,限制多、放手少的做法;既要热情关怀、大胆使用,又要严格要求、积极引导,鼓励他们走又红又专的道路。 学校“名师工程”效益显著。张玉珍老师获全国英语教师技能大赛南平赛区一等奖、吴志崇老师获省优秀班主任称号,市级德育之星3人、学科带头人10人,教学能手15人,许多青年教师正脱颖而出。 三 观念与时俱进 教改开发智能 人类能够不断地认识世界,创造自己特有的科学文化,开辟一个又一个新的知识领域和行动领域,调节自己的主观行为和复杂的社会生活,有效地改造世界。靠的是什么?靠的是自己的智能,智主要指对事物的认识能力,能则主要指人的行为能力。 纵观世纪之交的世界市场,智能的物化产品已经登上了经济发展的舞台。快速扩充的软件产业已成为最光彩夺目的明星产业,美伊战争中精确制导武器把远程的非接触战争变为现实,国际医学界在防范“非典”时的空前广泛的科研新成果共享。显示出知识越来越占据主宰世界的主导地位。知识创新,人才开发已成为国力竞争的最重要的资源和决定性因素。 从事人才、知识生产和再生产的教育,义不容辞地成为国家发展平台上的主角,人才观、教育观与时俱进尤显重要。新世纪人才所必备的核心能力是“终生不断学习,培养适应和应变能力,有效地表达和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团结合作,收集整理与运用信息, 探究推理,解决疑难,构思和创新意念,把意念付诸实施并取得实效。” 形成新的课程理念:“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所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不仅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且还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和转化的过程,师生积极互动,多向全方位进行信息交流,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让“自主、探究、合作”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学中注重“开放、创新”,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问题的训练,鼓励学生大胆猜疑、逆向思维,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出多种多样的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课程评价上重视“发展性”和“多元化”。 学校成立“促进教改协调组”,每学年确定目标、制定方案,鼓励并支持教师探究教改。教师深入了解社会、家长、学生的需求,从一切为了学生的生存与发展着眼,摒弃“恨铁不成钢”的陋俗心理,树立“人人都是才”的新人才观,冶炼铁矿、栽种树木、锻炼砖瓦、铲淘沙石,把社会对人才类型的需求,跟学生个性发展潜能最优化利用整合,同学校教育资源最优化利用整合。教师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对教材不断拓展与补充,凭自己的常识、经验和个性来分别处理教材,凭对自己、对学生、对社会及对乡土的了解,开发某项校本课程教材。 语文素质教育,既要求通过以课文为例,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了解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等有关知识,实现知识积累;又要求参加一些社会实践,积累相当数量的语言材料并逐渐内化,实现生活积累;更要求与学生一道,体验课文的语感,制定学习策略,以项目为中心学习,使教学过程成为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校广播台小记者们大胆而自信地走出写稿室,深入生活,活跃在班级、校级以致社会中,播音内容上讲究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能反映出学校风貌,展示当代中学生的精神面貌,展现小松镇以致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播音的内容与时俱进,播音的形式不断翻新。如今每星期五天,每天播音的主题分别被确定为“数理化花絮”、“大观园”、“英语天地”、“文学天地”、“体育天地”。同时每天间有“校园之声”来讨论校内外重大事件、热门话题,交流种种学习心得体会;“每周一歌”陶冶情操,“生日点歌”増进情谊。 学校开设“我想学好,上进只阶”、“我要学好,理想之花”、“我会学好,信心之果”系列心理健康咨询活动。提倡独立思考,疏导流行心理。社会上的一些流行现象,绝大部分而且首先在青年学生中流行开来,如时装、染发、武侠小说等。流行现象的背后,反映出他们的心理效应,包括从众心理、模仿心理、求新意识和自我表现的心理需要。经常召开“主题思辩会”,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对某一现象的看法。教师可以以主持人的身份参会,又可以以辩手的身份参辩。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不唯书,不唯师,不盲目从众,只唯实。疏导逆反心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不让看的书刊影视争相传阅,争着去看,而且以先睹为快,对不让知道的事越要打听,对此,要针对好奇心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了解新事物,思考“假如我当家长应如何教育子女?对子女会提哪些要求?”、“假如我当老师应如何教育学生?对学生会提哪些要求?”。启发他们学会“心理换位”,设身处地地理解师长的良苦用心,变逆反为共鸣。 四 生产需要教育 教育促进生产 由于种种原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农村普通中学学生能升上高一级学校继续深造的毕竟不可能是全部,因此,学校既担负着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的任务,又担负着为当地培养能扎下根来直接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人才的任务。由于种种原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初中毕业生回乡后将要熬过一段工不能工、农不能农、商不能商的痛苦适应期。即使有少数毕业生回乡后,找到了致富门路也要再拜师学艺,从头开始。传统普通中学的教育明显滞后于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 毕业生回乡后怎样才能适应农村生产实际需要?学校如何才能走出传统教育的困境?我校在市教育局及镇领导的支持下,决定走“渗透职业教育”之路。 渗透什么专业?我们认为,农村需要什么专业人才,就开设什么专业。如果把学校看成发电机,那么学生就是活电线,他应该把电力送到农家去,使农村发出光明来。 我校把眼睛盯紧社会,搜寻人才需求信息,致力于乡情调查研究:小松镇面积233.9平方km,人口2.83万,宜种植果树的山地多,种植面积达41080亩,可生产经营多以父授子学的方式进行,技术差,产量低。如何进行更新品种、科学施肥、防治病虫害以提高产量和质量,已成为急需解决的新课题。据农村人口和经济发展预测,小松镇需初中级专业技术人员300人,而1991年全镇只有专业技术人员63人,其中从事农林果牧仅10人,每年分配到镇的几位大中专生远远无法满足实际需要。 小松镇缺果树管理员,我校决定渗透果树栽培与管理技术教育。 怎么办班才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做到教育与生产携手并进?应着重把握以下几点:1、与农户生产实际结合,以面向本村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为目标;2、以建立健全师资、教材、基地为重点;3、以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育基地为突破口;4、教学上侧重学用结合,注重职业道德教育,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抱着学好本领为使果树丰产的目的求学。 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我校创立并正在逐步完善“学校加农户”的办学模式。积极改变过去劳技课存在的两种偏向,一是“黑板上种田,显微镜下探丰年”忽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了不会用;二是“以锄头代替专业,以劳动代替学习”忽视科技理论知识,实际依旧是父授子学的老模式的翻版。课堂教学上,有课本知识讲解,有标本图例辨别,有疑难问题探究;基地实习时,有病虫害的诊断,有标本的采集,有树枝修剪与树冠整形,有农药及肥料的配制。此外,每个学生家庭果园都划出一块作为实验基地,每个周末参加实践劳动,写出实习报告。教师据报告抽样发言,然后师生一起探究。再者,教师带领学生参观长势好、产量高、品质优的家庭基地,指导学生学习经营管理经验;参观病虫多、产量低、品质劣的家庭基地,指导学生查症开方;参观专业户果园基地,让学生见世面、长见识、试本领。 “学校加农户”办学模式,把培养人才与当地经济建设和农户奔小康的人才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学生有科学的头脑,有农人的身手,能把课堂所学应用到家庭责任田山的经营中去,实现“育人又致富”。现今已有不少毕业生成为本地科技致富的领头鹰。 五 定目标 谋实招 用助手 初中班主任面对的是一群“生动活泼、富有朝气、好学上进、敢于挑战、易于纳新、可塑性强,但情绪容易冲动、行为不易控制、缺乏恒心、辨别力弱”的初中生。如何把一个个具有鲜明个性的个体凝聚成个坚强的班集体?学校每学期期中考后都要开一次班主任工作研讨会,会上各年段各选一位优秀班主任介绍班级管理经验,与会者畅所欲言,大胆点评,经过三十几年的积累,如今,班主任工作已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一)定好目标:团结守纪、勤学练体、安全卫生、明辨达理 学生班集体既是班主任教育的对象,又是班主任教育的手段和教育的力量。遵循全体学生知情意行的年龄特征和具有鲜明个性的心理认知规律,指明班集体努力的方向和在一定时间内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制定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学生明白,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不能做什么、为什么不能做。使班级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形成共同的奋斗目标,严密的组织纪律,正确的舆论导向。 (二)谋好实招:爱心永驻、心理互换、启发诱导、寓教于乐 对学生“热爱、理解、尊重、信任、引导、教育”。一引思想,善于推心置腹,感动心灵,培养对前途的希望,树立“我能做好”的信心。结合学生思想动态实际和农村社会存在的现实问题,与学生进行平等式交流,即注重德育内容有新颖性,德育方法有针对性。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具体的感知材料,让学生既了解情况,又在现实社会的气息中把握时代脉搏,自我深化认识,使概念的形成过程有事实形象作为基础。这样,既避免了大而空的说教,又让学生从身边具体的氛围中感受到自己是家乡的主人,与家乡的一切息息相关,进而引导他们立志为家乡的经济建设服务。二引舆论,激发爱憎情感,使学生对不良现象敢憎敢批评,对好人好事敢爱敢表扬。同时提醒注意,对有不良现象的同学的批评应是善意的,目的是扶起牵着手一道前进,方式“团结--批评--团结”,对个别思想后进、行为习惯自由散漫的学生,采取“扶上马,送一程”的方法,善于发现思想火花和行为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发现问题苗头及时引导,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渐。三引养成,着眼于全局,着手于细微处,勤察勤管。从学生日常行为抓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监督到位,寓教于活动之中,促进养成。 (三)用好助手:注意选拔,大胆任用,及时指导,精心培养 从接到班级学生名册时起。首先,翻阅资料,了解学生性别比、年龄结构、家庭住址、家长职业、家庭成员构成,以及学生既往思想行为表现等情况;其次,通过观察、交谈、访问,了解学生健康状况、穿着举止、性格气质等情况;第三,通过对全面了解和研究的基本信息的综合分析,全面掌握班级的基本情况:普遍心理、发表主流、存在问题和个别学生的特长;第四,选拔积极分子,培养班干部,形成集体的核心力量;第五,召开班务会,制定《班委工作细则》,细心指导工作方法;第六,既大胆放手让班干部管理班级事务,充分发挥班干部与班集体的智慧和能力,形成班干部沟通班主任、科任教师及广大学生的桥梁,形成班级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机制;又时刻不忘纠正偏差、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绩效。 总之,班主任工作应以德育为本,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为主,围绕“定目标、谋实招、用助手”,早抓、实抓、勤抓,善于进行情感的双向交流,着力使学生自觉形成“我能做好,我要做好”的思维定势。班主任把主观意愿与深入细致的工作融合为一,努力实现班级管理学生群体民主化、自主化,通过指导全班、做好个别教育工作,把班级目标化为学生的具体行动,塑造出一批又一批全面发展型的人才。 六 改善寄宿条件 优化管理措施 生管对象的能动性,必然地造成有效地控制学生知情意行的动态过程的艰难性,要求生管工作的艺术性。在小松中学发展史上,曾经因为校内学生住宿宿舍不足,而分为校内与校外两种寄宿生。针对两种截然不同的寄宿情况,在管理实践中摸索,在相互比照中逐步完善了寄宿生管理办法。 (一)校外寄宿生管理:规范制度、强化监督、各负其责、协作管理 以“有序、守纪、安全、文明”为目标,以建立健全强有力的生管队伍为重点,以规范房东的管理制度为突破口,形成学校与房东“各负其责,协作管理”,齐抓共管,克弊制胜的校外寄宿生管理模式。具体做法如下: 1、房东向学校递交房屋出租申请书,并同时向学校上报家庭住宿管理员。 2、学校对申请出租的房屋的通道、光线、安全措施、通风卫生等住宿基本条件进行审查。符合条件者,学校核定最多寄宿人数,并与之签订租赁合同。 3、学校联合公安派出所,组织房东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宣布《小松中学校外寄宿生管理制度》;与房东签订《房屋租赁及学生管理协议》、《学生安全管理责任状》。学校与房东明确各自的义务与责任,共同关心爱护学生,依法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4、房东的房租费及学生搭伙费,由学校按标准统一代收。学生由学校按班级、按性别分类分配住房。 5、学校组织一支由领导班子成员、党员、政治处组成人员、骨干教师组成的强有力的生管队伍,并与之签订管理责任状。各生管分工包户,挂牌服务(挂牌于外住生宿舍),每天必须深入住宿点一次以上,按协议规定,对学生进行管理,对房东进行检查。 6、学校每月组织房冻开一次会,反馈各户的月生管工作情况;期末通报各户的学期生管工作情况,并评选“文明住宿点”、“模范房东”、“优秀生管”,树立先进典型;组织房东、生管参观文明点,以发挥典型示范引导作用。对违反协议者,则自动中止其房屋租赁合同。 7、学校与公安派出所建立精神文明共建单位关系,强化校园治安综合治理特别管护区地位,切实保护未成年人劝益。在学校职权之外的房东监管,由公安派出所协调解决。 尽管校外寄宿生管理工作走上了规范化轨道,改变了学生自由租房,学校管理不力等弊端,得到了家长的欢迎,社会各界的赞赏。但这毕竟是权宜之计,管理工作繁重而不便。为了进一步优化学校寄宿生管理,2001年,詹作建校长就着眼把全部校外寄宿生纳入校内住宿,着手把旧教学楼改造成学生宿舍楼。2002年,谢利水校长到任后,更是雷厉风行,多方筹措资金,盖学生厨房,置学生生活设施。2003年,学校终于实现把全部校外七百多寄宿生纳入校内住宿的目标。如今,一千多寄宿生生活条件好、心情舒畅、生机勃勃。 (二)校内寄宿生管理:严格要求、勤察勤管、积极引导、促进养成 1、完善制度,明确要求。针对学生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成长实际,结合学校培养目标,一订细致具体的《寄宿制度》,明确作息时间、宿舍内务整理、舍友交往、清洁环境、膳食及个人卫生,爱护公物,安全防范,有事报告等方方面面的行为规范。二订《楼舍学生干部工作细则》,让舍长、卫生委员、纪律委员等各负其责,各尽其能,大胆工作,当好生管老师的助手。 2、生管总管,导师分管。生管教师住宿学生宿舍楼,总管整座楼的生管工作。经常巡察,深入了解,及时解决问题,注意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讲清道理与严格训练相结合,疏导与堵禁相结合,日常督查与定期检查相结合。着力抓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言行规范训练,落实到日常生活之中。做好各方教育协调工作,与校长、导师、班主任、家长、政治处、团委、优劣生以及社会广泛联络沟通信息,特别是建立优秀干部红色耳目网,使学生之中一有问题发生或尚在苗头之初,生管就能及时准确地把信息传送到位,以便及时有效地教育;组织“寄宿生风纪纠察队”,指导其开展纠风纠纪工作。 每两个宿舍配备一名责任心强、工作过硬的教师当寄宿生生活指导员(导师),每天至少到宿舍巡察一次以上,全方位服务学生。 总之,生管工作以服务学生为宗旨,以培养“团结、守纪、安全、卫生”的舍风为目标,以建立健全生管总管、导师分管、学生自管的管理机制为重点,坚持一手抓措施的制定与配套,一手抓措施的执行与落实,“严格要求、勤察勤管、积极引导、促进养成”,就能优化寄宿环境,服务学生健康成长。寄宿生面貌积极向上:“好学、友爱、文明”。 学校已办成孩子们所渴望、所呼唤、所向往的乐园。一个可以让学生找到归属感的心灵家园,令学生身在其中乐融融,没有思想顾虑,没有精神束缚,没有心理负担;一个能够给学生发展提供舞台的演练场,令学生身在其中激情满怀,有憧憬的梦想,有创新的趣味,有成功的喜悦。小松中学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浏览
8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