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白鹿小学
相关-小学张家港市白鹿小学张家港市白鹿小学为张家港市教育局直属小学。学校是随着张家港市经济的飞速发展,随着张家港市城西新区的建设,随着城西新区居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而诞生的。学校于2006年5月28日奠基,列入了市委、市政府2006年为民办的实事之中。经过一年多的紧张建设,于2007年8月交付使用。学校设计规模10轨60个班,占地100亩,建筑面积27000多平方米,建有体艺中心、报告厅、阶梯教室、规模较大的科技实验楼、图书馆、食堂,拥有300米环形塑胶操场、6片篮球场、6片排球场。初升的太阳、星星地、月亮湾、地球村等多个校园景点点缀其间。总计投入接近1亿元。学校整体设计科学实用,校园绿化面积占校区面积的40%以上。专用教室和已经使用的教室都配有多媒体。学校有栩栩如生的生态园。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1035名学生,专任教师65名。教师100%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本科学历教师占72.3%,市级以上骨干教师19名,师资水平优于市平均水平。学校遵循“为了一生的幸福”这一办学理念,发扬“精诚团结,艰苦创业,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2009-2010学年度,学校获得“张家港市教育行风示范学校”的光荣称号以及“教育质量综合评估一等奖”的好成绩。目前,学校正以“常规管理上水平、队伍建设上台阶、学生素质齐发展、校园文化高品位”为工作重点,全力创建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小学。正在为早日建成“学生喜爱、家长信赖、社会认可、领导放心的品牌学校”而努力奋斗。重庆市合川去白鹿小学重庆市合川去白鹿小学坐落于两江环绕、山水相连的白鹿山下、涪江岸畔,是一所有着280多年办学历史的“老字号”学校。在鹿小的发展历程中,自雍正二年(1724年)创办白鹿书院,经历了白鹿初等小学堂、白鹿初等小学、白鹿国民学校、白鹿初级小学、白鹿保国民学校、白鹿公办初级小学、白鹿小学、白鹿完全小学、南屏公社完全小学、南屏一小、南鹿小学及至重新回归白鹿小学等一系列校名更替,其间每一次校名的变更都体现着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闪耀着鹿小先辈们办学思想的光芒。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合州民间有识之士捐款,将为纪念宋理学创始人周敦颐(濂溪先生)而始建于南宋时期的濂溪祠迁建于白鹿书院所在地。由此,周敦颐所开创的理学,通过祭祀活动和生员们朗读《养心亭记》《爱莲说》《卧碑条文》等得到传播。理学精髓的“存养之法”提倡“存心、养心、放心、大心”,作为传播宋代理学要义重要场所的白鹿书院对“存养之法”奉为至理名言,自然和“养心”联系起来。从1940年5月至1941年8月,合川县城先后9次遭受侵华日机的轰炸,合川县政府紧急实施了《人口疏散办法》。濂溪中学近200名师生由南津街秦家祠堂迁到白鹿保国民学校,在坚持教学的同时,还积极开展了抗日救亡活动。全校师生形成了同仇敌忾、不畏艰难、救亡图存、无私奉献的“濂溪抗战精神”和“白鹿校地抗战文化”。濂溪中学师生爱国爱家,面对强敌外侮敢于“亮剑”的胆识,自然和“养胆”联系起来。1956年,合川县人民政府请准四川省教育厅在白鹿小学校地创办了白鹿山初级中学。1961年,白鹿山初中并入合川第一中学。1977年至1980年,南屏公社完全小学还开办了2个戴帽初中班。这一段历史的教育实践,探索了由小学教育到初中教育的九年教育办学模式,解决了当时部分失学青少年强烈要求获取新知就读初中的问题。由此,自然和“养智”联系起来。1963年9月—1966年5月,合川县畜牧兽医学校在白鹿小学恢复办学,是合川当时恢复的唯一职业高中。该校培养的学生作为文革期间上山下乡运动中的知青,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在落户的农村社队里为耕牛、生猪治病,为改变农村面貌作出了应有贡献,也为合川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办学经验。此期间的白鹿小学又和“养能”联系起来。1987年,四川省教委决定在合川进行生活教育整体试验暨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借鉴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和方法,坚持“三个面向”,培育“四有”新人,致力于学校小教育向社会大教育转变,应试教育向以文化为工具、生活为中心的生活教育转变。鹿小师生积极投身这一改革,在十年生活教育试验中,坚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教学做合一”为指导,注重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培养。1997年,南津街街道办事处根据合川教委的安排,确定鹿小为“村校一体化”试验校。白鹿小学践行生活教育思想,让学生手脑双挥重在“养行”。捐助为灾区少年儿童创造健康的成长环境,改善灾区学生的学习条件,充实课外生活,抚慰心灵的伤痛,是全社会共同的愿望,也是十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自然灾害后,金士顿的爱心捐赠温暖着孩子们受伤的心灵,为灾区的重建工作迈出了踏踏实实的一步。与此同时,作为金士顿在中国地区的总代理中的两个代表,赞禾和恒盈也分别向灾区伸出援助之手,以直接捐款方式尽绵薄之力。
浏览
1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