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灌口中学

联合创作 · 2023-10-13 19:45

简介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2006年2月,学校被定为福建省普通中学三级达标校,跨入省级重点中学行列,现为省二级达标校。 2006年11月25日,学校在五十年校庆同时正式成为“厦门一中集美分校”。年表1956年春 旅缅华侨陈水成、陈占梅及乡贤曾天主等人和旅缅华侨组织“安仁里公会”筹资创建“同安县灌口中学”。1956年7月 灌口中学建校委员会成立。陈水成任主任,谢水然、蔡振贵任副主任。1956年8月20日 灌口中学校舍正式动工兴建。1957年4月13日 举行校舍落成典礼。厦门市长李文陵为“福建省厦门灌口中学”落成剪彩。汤懋椿为首任校长。隶属灌口机关支 部的党小组成立,杨荣裕任党小组长,1957年春 侨属子弟补习班开办。1957年11月 学校基层工会成立,杨清白为首任工会主席。共青团支部成立,邵文芳为首任团支书。1958年夏 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来校视察。1958年秋 学校正式成立党支部,汤懋椿、杨荣裕分别任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在新亭山创建校办农场,种植瓜果蔬菜。1960年 师生共同努力,上山搬运石头,兴建教职工宿舍和学生宿舍。《中国青年》和《人民画报》先后刊登我校的勤工俭学成果。同年,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来我校慰问演出。1965年 厦门市委派社教工作队进驻学校,队长郭苏,指导员黄忠臣。1966年4月 灌中通讯》出刊,刊载教师教学和工作经验,仅出两期,因“文革”爆发而停刊。1968年春 复课闹革命。学校成立革委会,苏成报任主任,宁天才任副主任。贫下中农宣传队进驻学校。1970年春 学校首次开办高中班,首届高中生220名。学校由初级中学转为完全中学。1971年 学校农场在双岭、顶许等地种植水稻。1971-1973年 学校文艺宣传队自编自演节目,到黄地村、坑内水库工地和长泰等地慰问演出。1972年 生物教师庄泉岩研制“九二○”农药,在此基础上创办校办工厂农药车间。全体师生用勤劳的双手开辟和扩建四百米跑道的运动场。1973年底 “灌口中学地震测报小组”成立。1975年6月 校办工厂创办电镀车间,安排学生轮流到车间学习劳动。1976年 校办工厂创办电机维修车间。贫下中农宣传队撤消。1975至1976年 灌中教育革命通讯》共出刊八期。1977年春 学校工作重点开始转移到以教学为中心的正确轨道上来。1979年 校革委会结束运作,恢复校长负责制。1980年 建教学楼一座(8间教室,现已拆)1981年 建一排教工宿舍平房一座(12间,现已拆)1983年 学校开始建立教学档案。建实验楼一座。1983年10月 举行首届科技、美术、书法作品展览。1984年 学校被评为福建省科技活动先进单位。1985年 建成学校食堂(现改为体育项目教室)1986年 建学生宿舍楼(五层楼)一座(现已拆)1987年 建教学楼一座(20间教室)1988—1989年 拆除原有工厂、小仓库、学生宿舍和教工宿舍(西侧平房)1990年 拆一座学生宿舍(靠大门西侧平房)1991年 因公路拓宽征校园地十多亩。1992年 由杨水胜、林陵海、曾井泉组新一届校领导班子。高考录取率达24.8%。1993年 重新建校围墙,整理大操场。1994年 中考取得好成绩,录取率达74%,陈伯宏全市第一名,林丽红全市第八名, 高考录取率达22%。我校学学生优秀作文集《含羞草》出版,该刊2000年更名《青橄榄》。1995年6月 新建教师宿舍楼一幢36套落成。市府、路桥为学校建岛外第一座人行天桥。1995-1999年 学校开办两年制四届电子职业高中,毕业生共258人。1996年5月 由刘盛民、曾井泉、黄主定组成新一届校领导。改建校道400多米,建学生自行车棚。1997年12月 学校荣获厦门市“百万公众看科普挂图暨知识答题”活动组织奖。1998年9月 新建教学综合办公楼落成。1999年3月 学校荣获福建省中小学校园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1999年 各村及知名人士捐建学校第一座雕像——腾飞。学校荣获集美区“颂祖国” 教师歌咏比赛优秀奖。2000年3月 《福建中学教学》第三期在封面、封底和首页以“华侨旗帜映日红”为题介绍我校新面貌。2001年5月 学校被评为厦门市先进教工之家。校团委被评为厦门市“五四红旗团委”2001年6月 新建单身教师宿舍楼落成。2001年10月 校报《灌口中学》正式创办。2002年12月 实验、图书综合楼落成。改进田径场、建主席台,拆除旧办公红砖楼。2004年2月 学生宿舍及食堂落成。2004年3月 学校被定为厦门市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区中学学科实验基地校。2004年12月 学校教工合唱队在全区“颂祖国,铸师魂”歌咏比赛中荣获中学组二等奖。2005年6月 学校荣获“万人献爱心”活动先进单位。2005年10月 学校被定为中国教育学会学校管理机制实验研究课题实验学校。2005年 学校被评为厦门市治安保卫工作先进单位。2006年2月 学校被定为省普通中学三级达标校。2006年5月 学校被定为集美区水土保持教育活动基点中学。拆除学生宿舍楼。2006年10月 四百米塑胶跑道的田径运动场改建完成。2006年11月25日 学校举行五十年校庆庆典暨“厦门一中集美分校”正式揭牌发展规划值此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期间,厦门一中集美分校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和严峻挑战,为了继承和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完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品位,进一步推进集美分校的改革与发展,全面贯彻国家、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厦门一中集美分校2006——2010年发展规划。一、关于2006-2010年我校发展的总体构想“十一五”期间是我校加速发展关键时期,为此,明确提出今后五年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三个面向”,认真贯彻全国、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更新教育观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发展为主题,以“全面打好基础,发展个性特长,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素质”为办学宗旨,以规范加特色为办学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实施创新教育为突破口,以信息技术和研究性课程为载体,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加特长的“四有”人才,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的思想,紧紧依靠全校教职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一)、创建省二级达标校。今后五年,学校的工作目标围绕省二级达标校的建设标准而努力奋斗,从软、硬件等各项指标的建设下苦功,扎实工作,不懈努力,开拓进取。力争于2007年申报省二级达标校,与我区及灌口工业区的经济发展相配套。(二)、围绕和谐社会的发展主题,创建平安校园。我校确定的目标是创建和谐校园,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师生能够良好互动的局面,全面推动素质教育。今后,将以学校综治工作目标为主线,发挥综治副校长、校园周边企事业单位、村居领导及社会人士的作用,构建家、校、社会一起来关心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教育网络。(三)、以科研创新、特色兴学为主渠道,创品牌学校。为此,我们的任务是狠抓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及科研工作,加大名师培养力度,造就一批省、市、区、校级的骨干教师,以科研强校,形成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校级的科研课题链,让教师在研究中成长。以特色兴校,在篮球基地校的基础上,狠抓校本课程和开发与建设,形成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办学特色。以创新教育为载体,让学生个性得到张扬。二、目标任务(一)科学管理目标向管理要质量,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运作机制,让学校有序地步入制度化、科学化、人性化的发展轨道。1、完善评聘分开,以岗定酬,绩效挂钩,优教优酬,优劳优酬,优管优酬等机制,探讨完善“四考”奖励方式,全力改善教职工福利待遇。2、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全员聘任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实行校长负责制,建立富有生机活力,具有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学校管理运行机制。3、完善和深化“年级负责制”和“教研组、备课组”双轨管理工作,深化学校“层级管理责任制”。4、牢牢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坚持把师生的健康,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落实岗位责任,创建平安文明和谐校园。5、强化民主监督制度,努力完善校务公开制度,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教代会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用,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6、继续打造初中优质教育品牌,促进高中教育质量的提升。7、努力培养管理人才,建设一个注重学习,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科学创新,善于管理的领导班子,加强对青年干部的培养,使管理队伍不断地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形成合理梯队,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8、? 以“一切为了学校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建立一套每年对教职工进行工作满意度测评的工作考评机制。(二)、名师培养目标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创建现代化名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关键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因此要以现代化教育理论为指导,更新教育观念,坚持分类分步优化、分层发展、整体推进的原则,全方位、高层次地提高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开拓创新的教师队伍。1、强化理论学习。每位教师每学年要学习20篇以上教育教学文章,研读1——2部教育理论专著。积极邀请知名学者、教师来校讲学、指导工作,支持教师外出参加各种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和参观学习,开阔视野,获取信息,促进业务水平的提高。2、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各项要求,建立师德监督、考核和教师发展的激励机制,营造青年教师成长的良好环境,让优秀教师尽快脱颖而出。3、加强教师队伍的梯次建设。通过教学比赛和教师素质(技能)的培训与优化,使全体教师由合格到骨干,最终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迈进。完善教师“结对共教”的制度,充分发挥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头作用,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4、加大德育队伍的管理培养力度。加强对班主任的培养,完善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机制,努力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整体管理水平。5、加大师资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狠抓继续教育及学历提高工作。五年内全体任课教师达到本科学历,部分的任课教师要完成研究生层次的进修学习。培养和引进3名以上省级骨干教师,力争有30名以上教师获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称号,30名以上教师在市级以上优质课评选中获奖,培养和引进5名以上市级优秀班主任。有100篇以上教育教学论文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或在市级以上各类评选中获奖。(三)德育工程目标学校教育,德育为先,育人为本。良好的品德和习惯是新型人才的第一要求,也是学生成才的关键。学校德育工作要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由重共性、重他律、重外显、重灌输、重理论、片面强调限制、防范和改造转向重个性、重自律、重内化、重实践、重引导、熏陶和塑造。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将来负责,最终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1、以大型理想信念教育、志愿者行动、书报育人活动等为载体,着眼于培养学生的高远目标意识、竞争意识、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坚强的意志、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及善于合作的精神。2、在初中各年级,以情感教育贯串始终,分年级进行以行为规范、学习习惯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理想教育等具有鲜明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健康心理和成才意识。高中要重视学生抗挫折能力,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磨练学生的坚强意志。重视网络教育的贴近实效作用,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坚定立志成才的责任意识。3、贯彻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立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心理咨询办公室,配备专职心理辅导员,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电话,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特别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同时,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融入学科教学、学校教育活动和班主任工作等各项工作中,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科学地运用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充分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4、以和谐社会为主题,关注每位学生,以“爱国、守法、诚信、知礼”作为现代市民塑造工程的核心内容,大力塑造“四有”的现代公民,为创造和谐社会做贡献。5、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形成全方位的教育体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决策和布署,以学校为龙头,社会为平台、家庭为基础,把学校、社会、家庭三个方面力量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共同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6、积极利用好学生会、学生自律委员会的平台,抓好学生干部的培养。让学生自主参与校园管理,变学生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培养学生干部,达到提高校园管理的品质。(四)创新教育实施目标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者,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探索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为突破口,努力构建我校教育科研的创新体系,实现师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和谐统一。1、深化教育改革。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积极探索与创新教育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强化全体教师“向课堂要质量,向教育科研要效益”的意识,培养一支有较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创新型教师队伍。2、加强教育科研工作。制定科研工作规划,积极争取上级有关科研部门的指导,做到组组有主攻方向,有研究课题,有研究成果。力争有3—5项市级以上教育科研课题,使学校成为省市的教育科研先进基地,形成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校级的课题链。让每一位教师都有一个甚至两个以上的研究任务。3、加大课堂教学的改革力度。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创新,遵循具有我校特色的“五为主”课堂教学创新原则,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轴,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构建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模式,营造生动、活泼、严谨、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不断总结推广我校的研究成果。4、以创新人格为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促进学生一般智力发展的同时,积极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水平的提高、创造技能和学习能力的发展;指导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不仅学会,更要会学。5、开展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学段,通过本项学习的开展,为学生构建“学习环境开放化、知识渠道多样化、学习活动实践化”的新型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6、加强活动课程的设置和管理。加强对活动课程的研究,在学科课程活动化和活动内容课程化上创出特色。完善高标准的活动课功能教室,促进活动课程扎实有效的开展。7、规范教学管理,加强制度创新,建立可以完善一套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包括课程开发和课程评价制度,选修课学生管理和成绩评价制度,教师教学管理和教师教学绩效考核制度,校本教研和教师继续教育制度。8、? 大力加强学科建设,打造强势学科,扶持薄弱学科,力争大部分学科在全区处于领先水平,力争3-5个学科成为全区强势学科。9、? 加强校本教研,规范教研制度,提高教研成效。努力推出10门品牌课程,出版校本教材,形成学校特色。(五)信息技术教育目标坚持邓小平“三个面向”的重要思想,占领教育发展的制高点,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学习创造新的空间与条件。1、积极慎重、分步骤建设高效能校园网,五年内形成门类齐全、功能完善、规模较大的校园办公平台。建设3—4个学生机房、多媒体电子阅览室,图书借阅数字化,建设教师多媒体创作和备课室。建设各处室组、各职能部门、教学室连通的局域网,让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校园内充分使用。2、加强培训,完善自我支撑系统。加强干部、教师、学生、网管员的学习培训,做到学校领导要懂、骨干教师要精、全体教师要会、学生都能上网学习。3、强化应用,追求实效。重视校园网络中关键性应用软件的配置和信息资源库的建设。积极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通过教学比赛和课堂教学的应用展示,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不断探索和总结信息技术应用的规律,最终达到多媒体技术在日常学科教学中运用的经常化、普遍化。(六)校园文化建设目标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坚持正确的校园文化建设方向,体现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按照校园文化高起点、高品位、高档次的要求,争取校园设施出精品、文化活动出成果,使校园文化成为教育、激励全校师生和促进素质教育开展的有效载体,使育人环境得到全面优化。1、进一步加大校园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根据学校新的建筑布局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建设风格一致、外观精美、内容新颖、具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设施,努力创建精品型校园文化设施,营造更好的育人氛围。2、充实和丰富以文化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的活动内容,探索活动创新,广泛开展音、体、美校园文化活动及社团活动,使校园文化活动健康丰富、多姿多彩。3、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加强社团建设与指导,强化实践环节,努力使社团活动规范化、长期化、实效化。4、学校在不断巩固省级党、政、工共建先进之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工会桥梁纽带作用,常建常新,与时俱进,在坚持教职工各种球类歌舞、节目庆祝等校园活动的基础上,结合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名师培养目标,深入开展更高层次的文化、体育、艺术活动。如开展名师讲座,教师技能比赛,教学比赛,科技比赛。通过党、政、工努力,营造良好的师风氛围,创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5、协同支部、行政、不断深化学校校务公开、行风评议,教代会送温暖工程等民主管理、情感管理工作,营造学校人性化管理氛围。(七)校园形象工程建设目标校园形象工程建设按照“高起点、高档次、高水平”的要求,进一步加快进度,提高建设标准的档次,充分体现使用方便、视觉美观、环境和谐的原则,二、三年内发生重大变化,五年内使校园面貌焕然一新,独具特色,彻底改变校舍、设施陈旧的状况。1、根据学校实际,在做好规划调整的基础上,认真抓好规划的实施工作。加快校园运动场的建设步伐,确保2006年9月投入使用。做好校园三座民宅的拆迁平整工作,满足第二栋学生宿舍楼建设用地的需求。2、积极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在争取上级及有关部门支持的前提下,多渠道筹措资金,特别是充分利用好社会资金为学校发展服务,切实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3、争取于2007年在2号教学楼的原址上改建成集教学与综合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楼,满足教学室及教研等活动的需求。4、改善育人环境进一步重视校园绿化工作,凡是能够植树和种草的地方,都要按照高品位的要求种植,逐步淘汰劣质树种,更换高档次、高品位的树草,使学校的所有设施都可以教育人、熏陶人。五年内,对校园环境分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三大块进行整治。(八)特色学校建设目标为了实现规范加特色的办学目标,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逐步形成以学生终生发展为本,注重整体优化、分层推进和因材施教,努力培养高素质、有特长、全面健康发展的四有新人。1、要深刻挖掘“嘉庚精神”深厚的文化底蕴,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并加以发扬光大,使之成为激励全校师生开拓进取的办学之魂。2、积极推进课堂教学、课程和学生质量评价制度的改革,形成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多层次课程体系、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人格健全、主动发展、学有所长、健康成长。3、向管理要特色,要质量。各项工作争创一流,即一流的管理,管理向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发展,注重师生参与管理;一流的设施,不断完善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达到时代要求与实用价值的有机结合,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三、实施五年规划目标,要把握的几个主要问题。1、更新观念,树立现代化教育理念。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首先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现代化。全校干部教职工要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法规和政策,屏弃陈旧的教育观念,牢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才观、质量观、价值观,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现代教育观念和思想体系。2、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强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我们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共中央《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加强师德行风建设,积极培养引进优秀教师,实施名师带动战略,要以高尚的师德影响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以优美的环境塑造学生。进一步增强全体师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的台阶。3、做到制度保证,以改革为动力,加强学校内部管理。进一步深化以校长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全员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考核奖惩制的“五制”改革,完善并落实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党总支政治核心和民主监督作用及工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用,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发挥其带头模范作用,形成一套运转灵活,务实高效的管理机制。4、树立“科研强校”意识,加大教科研工作力度。建立学校科研工作机构和奖励制度,通过专家讲座、召开教育教学年会、外出参观学习、加大资金投入等办法,引导鼓励广大教师积极研究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使教师由教学技能型向科研型、专家型转变,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5、做到资金保证,开源节流,增强学校办学活力。牢固树立勤俭办学的思想,厉行节约,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资金的作用。争取上级和社会各界支持等多种形式,多渠道筹措资金,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职工的福利待遇。6、以综治工作目标为导向,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充分发挥综治副校长、周边企事业单位、村居领导及社会人士的作用。办好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社区教育委员会,定期开展活动,积极争取家长、社会的支持和帮助,使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全方位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校的快速发展。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