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七中育才中学

联合创作 · 2023-10-08 18:23

七中育才学校的前身是成都市公办学校成都市第35中学。1997年,在成都市教育局的领导下,薄弱的35中学依托百年名校成都七中转制为公办民助的成都七中育才学校。2006年6月,按照《新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由成都市教育局交锦江区教育局管理。2009年9月,学校在成都市教育局和锦江区教育局的直接指导下全面退回公办。 学校的办学的效益 办学十三年的七中育才学校,在成都七中的高位引领下,在各级行政的大力支持下,七中育才人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办学效益获得显著提升,各项成绩斐然,无论是学生的学科竞赛、艺体成绩、科创活动、中考都遥遥领先与全市各初中学校,将全市第一的金字品牌定格。同时,学校教师灵动发展,至此,教师获得赛献课全国一等奖的就有19人次,外出讲座若干,优秀教师团队的发展水平与规模具有高原之势,全校师生发展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充分体现出“为全省构筑起了初中教育价值新高度”的态势,学校办学呈现出“管理精细、事业精进、生命精彩”的特色和样态。2008年《人民教育》第五期以“让学校成为收获幸福的地方”为题对学校进行了办学特色纪实的专题报道。2005年,学校通过多媒体教学示范班,将学校的优质教育辐射到薄弱的边远地区,近万名学生与我校学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2008年,学校与锦江区三圣分校、学道分校结成教育联盟,七中育才教育链成功建成,我们通过精神共同体、学习共同体、课改共同体的建设,共同提升着三个学校的教育质量,2009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对我们的链动发展方式进行了深入报道。 办学的探索与实践 七中育才的品牌固化于各项师生的成绩,源自于学校沉静、大气、科学的办学实践和初步形成的学校人才培养体系。 2005年,学校全体教师认真梳理学校的传统与经验,明确提出了“文化养校”的办学思考,明晰了“为师生发展拓展广阔空间,追求最适宜学生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围绕“努力培养身心健康、基础扎实、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富于个性特长的可持续发展的优秀毕业生。”的培养目标和“素质教育的实验校、优质教育的示范校”的办学追求,学校积极实践,在以下三方面着力,成效显著。 1、学校选修课、活动课课程体系相对完善,开阔了学生的发展空间。 优质而富于选择的学校课程是实现差异的、“最适宜学生的教育”的基础。我校充分发挥学校自主办学的优势,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不断提升着学校的课程领导力和实践力。 其一,课程门类丰富与开放程度较大。学校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将开放的资源更加充分地整合到学校课程中,确保了课程项目视野更加开放,课程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并凸显实践性的特质。目前,学校73个门类的选修课与活动课,包含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体育运动、缤纷生活等,学生的实践天地进一步拓宽,选择发展空间进一步增大。其二,管理过程规范与科学性较强。学校加大了课堂质量跟踪考核的力度,在学校“选修课、活动课管理办法”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化的学生调查以及选课巩固率的考核等强化对教师管理过程的制度与规范。并通过学生多元作业选择的方式加强了对学生的考核与管理,确保了学生选择发展的基本质量。此外,学校初步建立起网上选课系统,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益。其三,机制建设凸显人本导向。2009年9月,学校推出《选修课、活动课指南》,寄托了学校教师对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的深切厚望。2009年6月,学校启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合格证书》的发放工作,使前期对学分制管理的探索进一步走向成熟,学生发展导向功能进一步凸显,学生双证毕业的机制建设初见成效。 2、学校德育活动体系日渐成熟,促进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自主发展。 近年来,学校积极优化德育体系,学校教育活动呈现出活动丰富、参与广泛、实践体验的特质。其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取得长足进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取得长足进步已形成点面结合、措施到位、运转自如的良好工作格局。特别是09年,学校建成了占地两百余平方米的心理成长中心。完善、先进的设施为心育工作的科学、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其二,学生多元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学校加快了对原有的评价机制的优化,“个人素质单项最佳奖评选办法”、 “班级单项最佳奖评选办法”、“第二课堂优秀学生评选办法”,“年级之星评选办法”“校园形象大使评选办法”等等实效性进一步增强。其三,学校系列教育活动持续优化。学校继续以系列专题教育活动为载体,在持续优化完善的基础上,还大力拓宽富有学校特色的德育自主实践活动。如“校园形象大使”评选活动、“班级综合才艺大比拼” 等活动,以及学校青年志愿者管理学院的建设,学生少年科学院的建设等,学校传统教育活动不断完善,新开辟的教育天地价值充分显现,各项凸显自主实践活动特色的活动更好地实现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力地保障了学生自主发展。其四,学校班级建设能动空间不断扩大。班级发展追求空间充分体现出自主能动的特点,班级个性充分彰显。 3、深化课堂研究,追求“生本课堂”。 课堂作为学生生命成长、素质提升的主渠道,作为学校课程改革的核心所在,作为离教师专业发展最近的点,作为教师立业之基本,是学校办学质量评价的重要指针。多年来,七中育才学校聚焦课堂,结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具有“不可替代性”的思考,确立了“生本课堂”的思考,明确了“立足有效课堂教学,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价值追求,确定了“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学”的课改目标和“优情感体验、大思维空间、高学业成绩”的具体要求,提出了“以学为基点”的课堂教学范型,确立了教师有效的教与学生有效的学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改革之路。学校课堂教学进一步导向于“活跃、合作、和谐”的特色追求,由此来最大程度地解放学生,发展学生的思维与智慧,涵养起学生对课堂与学科学习的向往眷念与热爱之情,促进学生的学业成长、精神成长与人格品质的提升。 三年来,我们加大专家引领、专题研讨、外出学习、实践探索的力度,结合学校发展实际,确定了四项基本策略:基于教师原有经验的提升和优化;基于“四制宜” (因校制宜、因学科制宜、因教师和学生的特点制宜、因教学内容的特点制宜)的原则审慎推进;基于在常态课中强化新因素的渗入与积累;基于边实践、边思考、边调整、边完善的思路,在渐进中酝酿飞跃。同时,明确了四大关注重点: “四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基本态度)并重的课堂教学价值追求; 基于学生活动的学科教学设计与反思;“学会学习”的学习方式转变引导;资源整合和信息技术平台上的教学策略方法创新。 当前,学校课堂教学的总结与改革思考如语文学科梯度教学、“悦读课堂,跃动生命”的阅读研究,数学学科“学—究—讲—用”模式研究,英语学科 “30+10”等学科课堂教学优化与改革研究正在积极推进,学校课型研究进一步深入,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的追求正在得到更好地体现。 2009年11月,七中育才学校承接了由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和成都市教育局主办,锦江区教育局承办的“全国初中教育发展论坛”活动。2010年5月,学校再次成功承办“全国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大赛”。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展示了学校教师的学术力,教师团队的合作力,多方配合与安排的组织力,很好地拓展了教师交流学习的空间,更好地开阔了学校教师的视野,强化了课堂教学改革与优化的意识,学校教师在更高的平台上获得锻炼与展示,学校的品牌在全国这个更大的范围内得到扩展,有力地助推了学校向全国一流学校迈进的步伐。 办学的思考与经验 学校人才培养基本模式的形成,主要奠基于学校办学的三点思考与经验: 1、拓展文化建设思路,探索“文化养校”。 学校文化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主要是指“学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其核心要素包括: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价值追求、学校精神、团队心理倾向等,他表达的是学校的办学追求、办学特色、学校校风、学风、校貌等。其核心在于学校的价值与精神。,我校的学校文化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涵:其一,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与思想;其二,学校教师科学的教育理念与教育行为;其三,我校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其四,我校和悦、共享的团队氛围。其具体体现如下: 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近年来,学校围绕“素质教育的实验校、优质教育的示范校”的办学追求,围绕“努力培养身心健康、基础扎实、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富于个性特长的可持续发展的优秀毕业生。”的培养目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积极行走于“文化养校”的办学之路,使“重德育才,面向未来”的办学思想,“为师生发展拓展广阔空间,追求最适宜学生的教育”的办学理念,通过“志存高远,追求卓越” 育才人的励精图治,定格为七中育才的教育发展宏篇。办学实践中,我们形成了帮助学生“享受学习,选择发展,快乐成长”,促进教师 “勤奋工作,享受成功,精彩生活”的价值追求,明确了学校“卓尔不群、大器天下”的办学诉求,升华了“敬业合作、德高艺精”的教师文化和“健康、高雅、聪慧、大气”的学生文化,在“共同创造、共同承担、共同分享”的团队管理文化的培育之时叩问着“学生学业优质、综合发展优质、教师团队优质、学校学风优质、学校办学特色鲜明”的优质教育的境界,“生命课堂”、“选择课程”、“多元评价”等学校文化特色日益强化,学校在我们共同的精神与价值追求中充满发展活力。 2、创新教师成长模式,探索“教师发展学苑”建设。 学校,应该是师生共同经历生命成长的场所,而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是今天七中育才学校勃发出发展活力的可持续推动力,同时教师更是学校发展的目标,为教师的成长保驾护航,让学校成为教师的精神家园,确保教师们能收获事业与生活的精彩是七中育才学校的基本责任。特别是,我们期盼的教师不仅仅是一个有着丰富学科知识的教书匠,更应该是一个有着丰厚人文内涵,一个举手投足浸透着文化芳香,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开合自如、挥洒灵动、让人如沐春风的教师,是一个能通过自己优良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的教育者。 为此,我们一方面,强化制度建设,精心精细地呵护教师在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上获得的专业成长。学校建立了较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通过该体系建设既确保了学生近期目标的顺利实现,又通过严格教师管理、严格教研管理、严格督导考评等措施,保障了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结对组等各类教师专业团组实现合作共进,为创造成都市突出的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基本保证。另一方面,完善激励机制,焕发出教师最大的创造潜能与自主发展的激情。学校在形成“共同创造,共同承担,共同分享”的管理价值取向和学校“和悦”文化建设上狠下功夫,加大培训力度,极大地促进了教师解放。教师的精神品质、人文情怀、眼界修养以及成功感和幸福感等获得极大的改变,有力地保障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2007年,七中育才学校“教师发展学苑”正式成立。“教师发展学苑”设置了 “教育百草苑” “教育科研苑” “网络空间苑” “人文阳光生活苑” 四个“分苑”,对不同层次教师分层设标,由教师自主进行选修与必修的安排。作为学校行政推进教师实践共同体管理建设的有力补充,“教师发展学苑”则更突出了教师自主开发、全员参与、自主管理的特质。 “教师发展学苑”的建成,标志着学校教师实践共同体建设进入新时期,标志着学校的教师发展走上了良性循环的快车道:即由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成就学校基本的教学质量保障平台,到对教师进行生命关怀,成就教师专业提升与眼界、修为、情趣、精神世界的丰富的人的价值的共同体现;从学校要教师发展到教师发展进入自觉、自愿、自主的选择发展新时期。 2、优化学校管理,探索科学人本的管理机制。 学校大力开展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在严密制度、严格执行的规范化科学管理之中积极探索师生发展的激励机制,从人文与文化之中寻求突破,现已经初步构建起科学、开放、富于人文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它从一个方面保障着我们基本的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精心的呵护着我们师生共同的生命成长。两一方面则通过教育处、年级组、班主任,以及学生组织校团委、校学生会、学生社团、学生科协等联系的团支部、少先队中队、年级学生分会等,形成了学生纵横相连的管理关系,学生管理自动自觉。 学校精细、自动的管理运转状态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而学校文化与教师团队的保驾护航,则强大了七中育才学校发展的内在力量。 学校发展愿景 2010年,学校启动了新三年的规划,确立了“全国一流的示范性学校”的追求。这幅“全国一流的示范性学校”的愿景和图画定格为:一个让师生、社会共同向往、热爱、眷念的学校。在校园里,学生“享受学习,选择发展,快乐成长”,教师“勤奋工作、享受成功、精彩生活”。七中育才的校园文化涵蕴的是师生内心更加舒畅、心灵更加舒展的成长、成功、成才的美好画图。 学校地址:成都市锦江区双槐树街54号 联系电话: 028-84442764 邮编:610061 网址:www.cdqzyc.com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