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扶轮中学

联合创作 · 2023-10-14 09:56

基本内容天津市扶轮中学(原天津铁一中)是铁路企业办的一所完全中学,校址在河北区  吕纬路93号。校园占地21282.88平方米,建筑面积13261.9平方米;有计算机房、  语言实验室、多功能电化教室、理化生实验室、音乐教室、体育馆、图书馆、校史陈  列馆、阶梯教室、会议室、礼堂等,教育教学设备齐全。操场面积3807.2平方米。图  书馆藏书5.5万册,学校固定资产约900万元。现有初、高中学生2297名,教职工156名,  现任校长康臣,党支部书记张宏声。  学 校 沿 革  民国七年(1918年)二月,京奉、津浦、京汉、京绥四路员工联合组建的“铁路同人教  育会”在北京成立。交通部次长(时任交通总长曹汝霖)叶恭绰⑴为会长、交通部路政司   司长关庚麟⑵为副会长,徐世章⑶(时任交通部次长)、詹天佑⑷(时任总工程师)、施  肇曾⑸(时任交通银行董事长)、周自齐⑹(前交通总长)、徐廷爵⑺、王景春⑻、任凤  苞⑼、丁士源⑽、陈梦雄、孙鸿哲(1932年任唐山工程学院院长,现在的西南交通大学)、  方仁元、龙学竞⑾为董事。随即以“扶轮公学”为统一校名在“四路” ⑿沿线筹建员工子  弟学校。是年夏,铁路同人教育会借用位于吕纬路与五马路交口处属于津浦铁路局的一块  地基用于创建子弟中学,即天津扶轮公学第一中学。这是我国铁路创办最早的一所员工子  弟中学。聘请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堂的顾宝埏(赞延)先生任校长兼算术教员,主持建  校工作;同年10月,学校面向“四路”员工子弟招生,首届招收新生2个班共80人(男生)   ,聘请职员兼教员11人,11月4日开学,实行“壬子癸丑学制”(旧四年制中学),前两  年为普通科,后两年分为文、理、商等科。经投标,由天津振元木器场承建的两座校舍楼  分别于民国八年(1919年)和十年(1921年)建成投入使用,南楼为教学楼,北楼为办  公兼宿舍楼,两楼均用青石条砌成,至今仍为该校标志性建筑。两楼于1993年被天津市  河北区认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民国十一年(1922年)铁路同人教育会被撤销,该校改属北洋政府交通部直辖,更名为  交通部第一中学,旋即改称交通部立天津扶轮中学,每年办学经费6—9万元,由“四路”  分摊。  民国十二年(1923年)改行新学制(“壬戊学制”),成为“三三制”完全中学。  民国十五年(1926年)高中部除设普通课外增设商科班。  民国十八年(1929年)改属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直辖,更名为铁道部立天津扶轮中学。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开始招收女生入学。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七月,该校曾改属北宁铁路局教育委员会管辖。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夕该校有4个班426名学生,职教员49人。  是年七月底天津沦陷后,校舍被侵华日军强战为日本陆军医院。学校被迫停班后,部分  师生随一些铁路职工(约2000人)向“大后方”南撤。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北方南撤的大批铁路员工聚集在湖南省冷水滩,校长张新虞  遂以“扶轮中学”校名在冷水滩组织招生复课,当时有初一至高三共6个班。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春节前,该校在被迫继续南撤中解散。日寇投降后校长张新  虞接受交通部任命,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在天津原址组织复校为交通部立天津  扶轮中学,面向交通部所属的路、电、邮、航等系统员工子弟招生,复校后首届招生  380人(初一4个班、初二2个班、高一1个班)。  天津解放前夕,全校共有学生11个班529人,职教员35人。  1949年天津解放后,学校属于天津铁路管理局直辖。  1950年改称天津铁路职工子弟中学(天津铁中),面向天津铁路管理局内铁路职工子  弟招生。  1949、1950两年,高中部曾终止招生,原高中部改设“铁路通信信号班”。  1951年通信信号班学生毕业后,高中恢复招生。  1953年初中扩为6轨、高中双轨,1956年高中也扩为6轨。是年,天津铁路管理局并  入北京铁路管理局,学校随之属北京铁路管理局(1958年改为北京铁路局)管辖。  1958年建立校办工厂,并在南仓建校办农场;随之南仓铁路小学并入该校为其附属小  学,又在中山路70号设6个班为其分校。  1960年,南仓附小恢复独立建校为南仓铁路小学;中山路分校也迁至调纬路西口。  1963年随着天津铁二中的成立,该校改称天津铁路职工子弟第一中学(天津铁一中)。  “文革”开始后“停课闹革命”,分校撤销,学校改属天津铁路分局管辖。  1968年初中恢复招生,学生分片就近入学,不再招收外地住宿生。  1973年高中恢复招生,实行“三·二学制”;  1983年恢复“三·三学制”;学校也基本稳定在30多个班、1600多在校生的规模。  1997年天津市教育局(津教批[1997]17号)批准该校为市级重点中学。  2004年10月29日为了适应铁路主辅分离的改革,由原天津铁路分局与天津市河北区  政府签署移交协议,原铁一中整体(包括组织、人事、资产)划归河北区教育局管理。  2005年9月经河北区编制委员会北编字(2005)23号文件批准该校申请,恢复  “天津市扶轮中学”校名。11月4日启用新公章。  教 育 教 学  建校伊始,学校以“忠、信、仁、勇”为校训,明确“各科教授之方法”是“纯取自  动主义”,注重“道德之培养”和校风建设,学生成绩优良。  1926年,四年制班最后一届毕业生陈省身⒀,跳过了三年大学预科直接考入南开大学  本科就读。  学校体育成绩也十分突出,学校篮球队在1928年华北地区篮球赛中获中学生组冠军;  队员姚恩汉曾两次入选国家队参加远东运动   在时代精神的感召下,不少师生积极参加各个时期的反帝爱国民主斗争。“五四”  运动中,学生们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游行示威。“五卅”运动中,学校成立了“沪  案后援会”组织学生到工人、农民中宣传爱国反帝思想,并为上海工人募捐。  “九一八事变”后,百余名师生参加天津市学生请愿团赴南京国民政府情愿,要求停  止内战、一致抗日。“一二·九运动”中该校学生是天津市“一二·一八”和翌年  “五·二八”抗日游行示威活动的先锋队伍之一,并当选为天津市学联执委校。  1936年6月,在中共天津市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由河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生周超  尘,郑久清介绍高二学生李青(占圻、占歧)、姜思毅(跃曾)、李扬(韵海)等三  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时成立了党支部,李青任党支部书记;1938年后,姜思毅任  党支部书记,领导学生在校内外开展抗日救亡活动;这一时期先后加入党组织的有张淮  三⒁、刘文灿、刘宗元、袁家珂、张维明、李家倜、李世隆、温宗岐、庄厚诚等。先后  发展中共党员15人、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民先队”)队员60多人;并为中共天津  市学生区委、市民先总队和区民先队输送了不少领导骨干。  “七七事变”天津沦陷后学生中的中共党员和进步青年,在中共天津市地下党组织的指  引下纷纷奔赴抗日前线;有的参加冀鲁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工作;有的参加了八路军、新  四军;还有的去了延安投身革命,他们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祖国建设中做出了重要  贡献,有的为民族解放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1946年复校后制定了新的校训“公、正、贤、能”,倡导 “锻炼身体,优良习惯,坚  强意志,努力学田,团结攀登,合作分担”的校风,并随《校歌》传唱以深入人心。  天津解放后,在天津市青年联合会的指导下,学生中很快成立了“赤心社”、中国民主  青年同盟等先进青年组织。1949年8月成立了民主主义青年团。学生们踊跃报名参军、  参干、参加南下工作团。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号召学生向科学进军;学习苏联的教育教  学经验。  1954年高考升学率100%,列河北省和天津市各校高考升学率第一位。学校充分发扬  学生都是产业工人子弟,政治思想要求进步的优势,努力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1953年4月,高二学生许忠厚、初三学生王淑琦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解放后该校首批学  生党员,直到60年代初,每年都有学生入党。  1954年8月,高二学生李铭欣当选为天津市第一届人大代表。  1958年“教育大革命”,批判“三脱离”(指教育脱离政治、脱离实际、脱离劳动),  学校实施“五一一安排”(每周五天上课、一天劳动、一天休息),成立了“钢铁民兵营”。  1959年,学生殷玺获河北省军事体育比赛收发报通讯第一名并破全国纪录。  1960年4月,天津铁中“钢铁民兵营”的代表出席了全国民兵工作会议,受到毛泽东主  席接见,并接受毛泽东主席和朱总司令赠给的56式自动步枪一支、子弹100发。  1962年11月5日《天津日报》头版刊登该校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取得重大成绩的长篇  报道,并以《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为题配发了社论。  1964年5月,铁道部教育局总结并向全国铁路子弟学校推广了该校的办学经验。同年7月,  该校政治教研组长李锡华作为天津市的代表出席了全国高等和中等学校政治理论课工作会  议,并受到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同年8月,教育部副部长刘季平率河北  省和天津市教育厅、局长视察该校,肯定了学校的办学经验。  1965年9月7日《天津日报》头版头条刊登该校党支部的文章《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  办好社会主义学校》并配发了照片。“文化大革命”中,学校的正常秩序受到极大冲击,教  育教学设备遭到极大破坏,教职工们仍能顾全大局,忠于职守,坚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1973年郭丽莎同学在天津市中小学运动会上以48.73米的成绩获中学女子手榴弹掷远第一  名,并破该项目的全市纪录。  国家恢复高考后,该校连续三年高考升学率名列河北区前三名。  197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后,大兴教学研究之风,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摄入。  1983年起每年都有一批教师撰写的教科研论文获市、区以上奖励。  1993年学习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1995年,初一学生郭宏获“津门童星”称号。  1996年该校被市体委、市教育局认定为“体育项目传统学校”;初三学生李天江获全国初  中数学联合竞赛一等奖。  1997年环保科技小组代表天津市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第一届中国沿海14城市环境保护与可  持续发展青少年科学论坛并获优秀论文奖。  1988年,有两个课题组分别承担了教育部重点教科研课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会学习”  研究 》和天津市教育科研“九五”规划课题《以高校阅读为先导,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效  率》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在两个结题总结大会上均获全国二等奖。是年,高二学生李雯当选  为天津市青少年环境科学爱好者协会秘书长;学校被市教育局、市科协等认定为“天津市3A  学校”、“天津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单位”。  1999年被认定为“天津教科院教育科研试验基地”和“全国青少年电子技师等级认定单位”。  2000年高考升学率99.25%,受到铁路分局嘉奖;被认定为“天津市现代教育试验学校”。  校史陈列馆先后被中共天津市委、市政府和铁道部认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88年国家教委副主任何东昌为建校70周年题词:“发扬革命传统,为人才奠定基础”   1998年中共天津市委书记张立昌、副书记刘峰岩分别为建校80周年题词:“争创一\  流重点校”和“桃李满园,再谱新篇”。  校友姜思毅中将亲临母校为建校80周年校庆献上亲笔条幅:“发扬优良传统,培养四有新人”。  校友、数学大师陈省身教授1980年以来七次重返母校,他说:“我的数学事业是从扶轮开始的”;  并从1988年起在该校设立“陈省身奖学金”,每年奖励5名品学兼优的学生;1999年10月26日,  88岁高龄的陈教授又携夫人亲临母校主持了“陈省身铜像揭幕仪式”。  管 理 体 制  建校之初,学校隶属于群众性组织“铁路同人教育会”,既非“官立”,也非“私立”,因而  名之为“扶轮公学”。学校改属交通部(或铁道部)部立后,成为铁路的“福利机构”(一般铁  路工人子弟入学免收学杂费),学校主管部门负责聘任校长,实行校长制,内部设教务处、庶务  处和学监管理学校。“七七事变”前的20年中先后九任校长,唯首任校长顾宝埏在任时间最长  (1918-1927)。1940年湖南冷水滩复课到1946年在天津复校直至解放前夕,学校都在张新  虞校长主持下运作。  1949年解放后,学校从铁路企业的福利机构转变为“企业办学”, 学生所缴各项费用与政府所  办同类学校一样;学校接受“双重领导”,即行政受铁路主管部门领导,教育教学业务接受当地  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领导; 实行校长负责制,设教务处和总务处管理内部事物。解放后首任校长刘  景向。“文革”前共六任校长。  1956年成立了由专职支部书记的党支部,首任专职党支部书记宋玉梁。改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  负责制。  1967年“军宣队”、“工宣队”先后进驻学校领导“斗、批、改”。   1968年成立“革命委员会”, 李树仁任革委会主任兼党支部书记。  1978年恢复校长和教、总两处管理机制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经两任校长后,  1988年12月进行校长公开招聘,董有珊被聘为校长,任期三年,实行校长负责制。  1985年起建立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师 资 建 设  学校礼聘名师任教,长期以来有一支献身教育事业、治学严谨、作风勤勉的教师队伍。  首任校长兼算术教员顾宝埏先生亲任几何课教学,是数学大师陈省身教授的几何启蒙老  师。20世纪30年代曾任天津市、河北省教育厅长、解放后曾任全国政协委员的焦蕴华  (实斋)先生,20年代曾任北京《民国日报》社社长的张兼甫(简夫)先生等曾应聘  在该校任教。作家、教育家、解放后曾任人民出版社中学语文课本编委会高级编辑、  著有散文集《我和笔杆》的董秋芳⒂先生,1943年受到毛泽东赞扬的延安评剧院  《逼上梁山》原稿作者杨绍萱先生等都曾应聘在该校任教。  1956年经教育部审定为中学一级教师、人称“张三角”的张炳中先生,自1948年应  聘该校任教直至1965年退休。  国家级田径裁判、国家田径仲裁委委员、天津市田径协会裁判委员会副主任、高级  体育教师王万金,1952-1990年一直任教该校。  还有本市著名鸟类专家、全国动物学会鸟类分会会员、高级生物教员袁良等一批骨  干教师。  学校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50-60年代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实施政策、党的教育方针  和苏联教育经验,开展教学研究,鼓励教师在职进修。和“以老带新”为主要内容  的“名师工程”,既有优秀青年教师硕士学位培养十年规划,也有高、中级学科带  头人等不同层次教师的培养和管理办法。  人 才 培 养  建校90年来,初、高中毕业生已达25000余人,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有用  人才,不少校友经过后续学校的继续培养和本人的社会实践,成为有突出贡献的专  家、学者或高级领导干部。他们当中有:  我国著名的土木工程与环境专家、全国政协委员陶葆楷⒃教授(该校首届学生)。  数学大师、中科院外籍院士陈省身教授(1926届)。  著名教育家、美国哈佛大学名誉法学博士、原山东大学校长吴富恒教授(1927届)。   原中科院学部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娄成后教授(1928届)。  著名畜牧学家、奶山羊专家刘萌武教授(1934届)。  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曹传均教授(1936届)。  原中国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姜思毅中将 (1937届)。  原中共天津市委书记、顾委主任张淮三(1937届)。  原中共沈阳市委书记、市长、国家测绘总局局长李青(1937届)。  原中共南宁市委书记袁家柯(1937届)。  著名作家、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副会长赵大年(1945年湖南冷水滩)。  原中国南极科考办主任、我国首次赴南极科考队队长、分别为中国南极长城  站和中山站首任站长郭琨(1956届)。  空军特级飞行员、全国政协常委郭玉祥中将(1956届)。  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等功臣、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司常玉少将(1957届)等。  空军高级工程师、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孙连山少将(1958届)。  原江苏省省长、国家经贸委副主任郑斯林(1958届)。  天津市政协副主席曹秀荣(1965届)。  天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天津日报社长、总编张建星(1972届)。  注:  ⑴叶恭绰:字裕甫,又字玉甫、誉虎、玉虎、玉父,号遐庵,晚年号遐翁,  别署矩园,广东番禺人,1881年10月3日生。清廪贡生。1902年入京师大  学堂仕学馆。1904年起任湖北农业学堂、方言学堂、西路高等小学堂、两  湖师范学堂教习。1906年捐通判,入邮传部,任总务股帮稿兼办京汉铁路  事宜。嗣历任铁路总局建设科总科员兼承政厅机要科员、路政司员外郎、路  政司郎中、承政厅佥事、机要科科长、承政厅副厅长、参议上行走、承政厅  厅长、铁路总局提调,旋升芦汉铁路督办。辛亥革命时,任内阁议和处参议。  1912年5月,任北洋政府交通部路政司司长兼铁路总局局长;同年任中华全  国铁路协会副会长。1913年9月代交通部总长;12月改任交通部路政局局长。  1914年6月任交通部次长兼邮政总局局长,次年6月因故暂行停职。袁世凯称  帝时任大典筹备处会办,1916年6月去职。1917年7月复任交通部次长,兼  铁路督办、邮政总局局长;7月张勋复辟,段祺瑞任其为讨逆军总部交通处处  长。1920年8月任交通部总长。1951年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  会委员,同年7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1952年5月任中国文字改  革研究委员会委员。1953年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1954年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常  务委员。次年任北京中国画院院长。1957年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是第二届  全国政协常委、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叶恭绰还是中国佛教协会发起人之一,  曾被选为中国佛教协会第一、二、三届理事。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  停止全国政协常委职务和解聘代理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职务。1959年摘掉“  右派分子”帽子。“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于1968年8月6日病逝,终年  87岁。  ⑵关庚麟:清末进士,1922年6-7月任西南交大总校校长  ⑶徐世章:徐世昌之胞弟。天津市人。生于1889年,卒于1954年。1902留于  比利时列日大学经济管理系。归国后,曾任交通部次长、国际运输局局长等要  职。1922年到天津作寓公,其故居坐落于英租界威灵顿路与香港路(今河  北路与睦南道)交口,为二层混合结构,建筑面积700平方米,建于193  4年。离任后寓居天津,从此专心致力于收藏。  ⑷詹天佑:字眷诚。1861年生于广东南海县。1872年7月8日年仅12岁的詹  天佑作为中国第一批官办留美学生留学美国。他领导了京张铁路的修建,发明  并使用了自动挂钩法。由于中国政府的腐败无能,帝国主义的在华角逐,竟使  这位爱国的、天才的杰出工程师不能施展才能,焦虑至极。终因劳瘁成疾,  于1919年4月24日下午三时半逝世于汉口,享年五十九岁。  ⑸施肇曾:(1865-1945), 字鹿珊,号省之,吴江震泽镇人,曾先后就读  于上海圣约翰学院、电报学校。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起,先后任知县、  同知、道员等职,二十年赴美,任驻美使(领)馆随员、领事等。二十三年  (1897)回国,任汉阳铁厂提调,兼理京汉铁路工程。三十二年(1906)  五月,任沪宁铁路总办兼招商轮船局董事,三十四年(1908)又改任沪杭甬  铁路总办。民国元年(1912年),督办陇豫海铁路。3年(1914)任国内  公债局董事、漕运局总办,4年(1915)任交通银行董事长,8年(1919)  1月,任全国商会公举国际税法平等会赴欧总代表。34年(1945)9月19日,  在上海寓所无疾而终。  ⑹周自齐:1871年生,山东单县人,留美,历任驻美公使馆参赞,驻纽约、  旧金山领事。1911年任袁世凯内阁度支部大臣;1913年任交通部总长、陆  军部总长、财政部总长;1916年任税务处督办兼中国银行总裁。因支持袁  世凯称帝,1916年6月列为帝制祸首之一,逃亡日本;1918年特赦后,任  财政总长,币制局督办、总裁;1922年任国务院总理兼教育总长;1932年  去世。  ⑺徐廷爵:字健侯,直隶天津人(生于广东香山),留美,曾任津浦、  京奉铁路局长。  ⑻王景春:字兆熙,河北滦县人,留美,邮政总局长。  ⑼任凤苞:字振采,江苏宜兴人,交通银行协理。   ⑽丁士源:字问槎,浙江吴兴人,留英,京绥、京汉铁路局长  ⑾龙学兢:字澄宇,广东顺德人,拔贡,交通部总务科长。  ⑿“四路”:即京奉、津浦、京汉、京绥四路。  ⒀陈省身:1911年10月生于浙江嘉兴。早年在天津上中学,1926年扶轮中  学毕业。1926年考入南开大学算学系,师从著名数学家姜立夫。1930年夏  毕业。抗日战争爆发后,陈省身从欧洲回国,执教于西南联合大学。1948年  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是年底去美国,他在微分几何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  就,获国际沃尔夫数学奖。中美建交后,他多次回国访问,1982年,受聘  南开大学名誉教授,1984年接受教育部聘请,出任南开数学研究所所长,以  耄耋之年创办扎根国内的培养中国高级数学人才的基地。1994年,陈省身当  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988年开始,陈先生出资在母校设立了“陈省身奖学金”,每年奖励 5名  品学兼优、数学成绩突出的学生。  2000年,铁一中还为这位杰出的校友立了一尊半身铜像。当时,陈先生还  亲自参加了铜像的落成仪式。  2004年12月3日晚19时14分,国际数学大师、著名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外  籍院士、南开数学研究所名誉所长陈省身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在天津医科大  学总医院安详辞世,享年93岁。  ⒁张淮三:原名张叔康,曾用名张钊,天津人,17岁参加革命,1936年9月  在扶轮中学入党。曾任天津市委书记。1993年1月31日上午11时20分病逝  ,享年75岁。夫人名:宋捷。  ⒂董秋芳:字冬芬,董秋芳是浙江绍兴人,1937年4月应郁达夫之邀来到福  建,7?7事变后在福州组织成立“福州文艺界教亡协会”,他任秘书长兼组  织部长,创办《抗战文艺》。1938年随福建省会的搬迁到永安后,任省政  府公报室编译兼省政府图书馆馆长。  1922年他在北京大学英文系读书时组织“春光社”,就曾请鲁迅和郁达夫  作指导老师。1924年6月14日在《晨报》副刊发表的《春光社的过去和将  来》一文  1929年秋至1937年春,他在山东济南高中、天津扶轮中学、杭州市立中  学任教。北大教授季羡林的老师。  ⒃陶葆楷:1906年10月1日生于江苏无锡,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所  长。1992年2月16日逝世。  (原稿作者系原天津铁路分局教育分处教育志执笔,原铁三中校长)  近年来,学校把校史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规划,常抓不懈,形成制度。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入学教育、少年团校、青年党校,并且利用各种时机进行校史教育,并注意与其它教育形式相结合,不断拓展校史教育的领域。  第一,新生的入学教育  新生入学的第一课是参观校史馆,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在参观过程中启迪学生立志成才。每次参观学习之后,学生都要谈感想,写体会,既增强了光荣感、自豪感又产生了强烈的使命感。同学们表示,作为铁路一中的学生,我们为学校昨天的辉煌感到骄傲和自豪,为今天的发展感到欢欣鼓舞,也要以实际行动,谱写学校新的篇章。原毕业生、河北区中考状元李天江同学(现在美国读研)深有感触地说:“当我了解到陈省身先生是铁路一中学生,他的数学事业是从扶轮开始的,我的热血沸腾了;看到第一支南极考察队队长郭琨送给母校的企鹅标本时,一种战胜困难,敢为人先的勇气和力量鼓舞着我。”这位同学不负众望,经过刻苦努力,于1996年4月获得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并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南开中学。  第二,少年团校、青年党校的必修课  学校把校史馆作为培养学生骨干阵地,团课以《踏着革命前辈的足迹前进》为题,向团员们介绍江震寰、张维明、袁家柯、郭琨等四位不同时期的共青团员的优秀事迹,同学们边听课,边参观,受到了忠于党、忠于祖国的教育。增强了他们报效祖国、无私奉献、政治上要求进步的热情和信心。入党积极分子王玮同学曾三次获得陈省身奖学金,被清华大学免试录取。他临毕业时,最关心的一件事就是请铁路一中党支部转交他的入党申请书。  聘请校友担任校外辅导员,利用《扶轮讲坛》进行校史教育。老校友陈省身、天津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张建星都曾在这个讲坛与今天的扶轮学子面对面交流过。当同学们问陈省身老先生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时,老先生说:“用功,用功,再用功。”“要把自己份内的事情做好。”“要做就做最好的。”今天,老先生的这些语重心长的话语还在同学们耳边回响。  1999年10月26日,陈省身铜像揭幕仪式在我校隆重举行。88岁高龄的陈省身先生偕夫人亲临母校,给全校师生以许多鼓舞和鞭策。2004年11月8日,70多岁的老校友郭琨手持拐杖,参加了母校为他雕塑的全身塑像的落成揭幕仪式。此时的老校友激动无比,他深情地回忆了母校对他6年的培养,勉励同学们报效祖国,振兴中华,发扬铁路一中的光荣传统,努力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  第四,资源共享,扩大交流范围  学校校史馆还面向全社会,接待了市、区、铁路局等各级领导的参观,市内学校如新华中学、第二中学和兄弟省市的路内外学校的参观。河北区青年党校学员也曾两次参观我校校史馆,一名藏族学生在参观后用藏汉两种文字写道:民族的骄傲,我们的向往。2004年河北区青年党校的藏族学生普珠深情写道:民族的自豪,祖国的荣耀。外语学校一名学生用德、日、英三种文字写出了对扶轮中学的祝福。每年都有很多校友返回母校,感慨留言:校史堪回首,金石记在心,身心在祖国,不忘抚育恩。  多年来,扶轮中学校史馆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和指导。原国家教委主任何东昌同志题词是:“发扬革命传统,为培育人才奠定基础。”铁道部政治部副主任郭安智和宣传部长锁斌视察扶轮中学校史馆后的题词是“办好展览,培育人才。光荣的历史,宝贵的资源。”原天津市教育局副局长赵陆一、李志卿考察后,殷切希望铁路一中“再催芬芳桃李,重振扶轮雄风” 。  扶轮中学走过了八十七年的风雨历程,今天的铁路一中已划归河北区教育局管理,为学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新一代扶轮人,一定要继承扶轮光荣传统,发扬扶轮精神,“成才报国”,努力工作,刻苦学习,在创建历史名校的进程中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  今天的扶轮中学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的底蕴,又注意将古朴典雅与现代文明完美融合,展示着现代化教育的新风貌。现在,全校师生正在扶轮中学“成才报国”校魂的鼓舞下,努力打造崭新的扶轮精神,谱写全新的扶轮历史,正昂首阔步,走向新的辉煌。  现任校长:康臣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