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铃铛阁中学

联合创作 · 2023-10-06 08:17

铃铛阁中学介绍学校座落在宽敞的红桥区西北角芥园道上。古朴庄重的校门上,老校友、著名书法家刘炳森先生题写的校名铃铛阁中学校园新貌为学校增添了几分大气壮观之感。20世纪30年代建造的礼堂楼,设计风格独具匠心,国内罕见。正面大理石上镶嵌着民国廿二年河北教育司司长陈宝泉先生所题:“巍巍黉舍,教泽孔长,礼堂再筑,愿寿而康”的祝词,记录着这古老校园的悠久历史和世事沧桑,沉静深厚,有大家之气。多年来一些古稀校友、海外学子,旧地重游,感慨往事,都要在礼堂楼前摄影留念,目前,铃铛阁外国语中学已被列入天津市政府“历史名校”的建设工作中。学校拥有一支开拓进取、勤奋奉献、业务精湛、管理严格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同时具有一支善于观察引导、管理意识强的班主任队伍。多年来,学校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为高等院校输送了大批优秀学生,学校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几年来我校初、高中连续获得红桥区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一等奖,并获得教育技术先进学校、德育特色学校、“十五”期间科研成果转化先进单位、平安校园等称号。天津市教育学会和红桥区教育学会命名我校为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实验基地学校。学校拥有现代化的理、化、生实验室,和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电化教室,实现了校园网络化建设。学校图书馆有种类丰富、数量众多的图书资料,配有图书室、资料室、电子阅览室,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设了舒适优良的环境。学校不断加强英语学科的教学研究,每年选派多名英语教师及学生到各省市及英语国家学习、交流、培训。学校英语特色鲜明,学生活动丰富多彩。英语手抄报展、朗诵比赛、卡拉ok大赛、课本剧表演等开展得有声有色,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学校多年开展艺术节、体育节、科技周、读书月等活动,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我校是全国外语特色学校外语教学研究会理事单位,并被批准为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的实验学校。地理位置学校地址:天津市红桥区西北角芥园道13号铃铛阁历史铃铛阁始建于明朝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据近代天津著名方志学家高凌雯《志余随笔》讲:"藏经阁在城西北隅,得地最高,阁基突起丈余,望之巍峨,阁两层,宽五楹,深三楹;飞檐四出,如鸟张翼,椽端各系铃铛,长尺余,四周多至千百。每风起而铃动,先后疾缓,参差不断。声之悦耳,若有波浪,清澈可闻二、三里。"因此民间把稽古寺的藏经阁这一建筑群统称为"铃铛阁"。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天津建卫。建寺后,开始流传:"天津卫三宗宝,鼓楼、炮台、铃铛阁"之说。铃铛阁内藏经十六柜,版本上乘,十分珍贵,清康熙三十八年,天津道署捐资重修稽古寺,请来江南名匠,仿黄鹤楼款式修葺一新,同时扩建平房数间,以作考文之需。凡未考进进士的读书人都可前来报名应试,成绩优良者皆酬以重奖。乾隆、嘉庆年间,文风盛行,阁内设置藏书楼,书笺多为名流捐赠。海内孤本数百种之多,传说每年农历六月初六的"晒经节",阁内全部藏书均置于阳光下爆晒,驱虫防腐,并借机供人阅览,以飨读者。一些文人学士纷纷沓来,先睹为快,盛况空前。前人咏铃铛阁的诗篇也是很多的。蒋诗在《沽河杂咏》中有:"津淀城西稽古寺,藏经高阁号铃铛。"的佳句。清代先贤樊彬《津门小令》写到:"津门好,何必慕乘鳌,铃铛千寻藏贝里,鼓楼十里吼蒲守,尺五接天高"当时也是脍炙人口的。至于铃铛阁被焚《志余随笔》讲得也比较清楚:"有商购庙旁地,设肆建屋,正当阁檐下。光绪十八年(1892年)一日起火,距阁犹远。商持刃禁人救。久之火焚其屋;遂殃及阁,全部藏经同归于尽,余亲睹之,惜哉。"当时正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由于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天津城市屡遭破坏,许多文物古迹荡然无存,老百姓痛心地说:"鼓楼拆,炮台倒,大火烧了铃铛阁。百余年来,这个学校在天津及全国教育界有着很大的影响。为国家培养出各方面的众多人才。一些著名的革命活动家和担任国家机关重要工作的领导同志以及科学界、教育界、文化艺术界的知名人士,都曾在这里就读。五四时期的于方舟是1917年直隶省立第一中学的学生,由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囯共产党的,成为天津很早入党的党员。1924年于方舟以直隶省代表的身份参加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同年组织成立中囯共产党天津地方执行委员,并当选为首任天津地委书记。铃铛阁公园铃铛阁是明代建成的稽古寺内的藏经阁,而稽古书院则是清代时期将稽古寺内僧人的宿舍改建成的一个书院,该书院建于1887年,与铃铛阁中学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另外,该处还将规划建设一座铃铛阁公园,这座公园建成后将专属于学校,为学校增添一个绿地景观。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