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第一中学
学校概况石家庄市第一中学简称石家庄一中,是一所各界瞩目的学校,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荣传统。1947年11月24日,党和政府在刚解放的石门建立的第一所中学——“石门联中”,即石家庄市第一中学的前身,1948年3月,石门联中更名为“市立中学”,并分出部分师生组建师范学校和女中。九月“市立中学”更名为“石家庄市第一中学”并分出部分师生组建石家庄市第二中学,1953年被省政府命名为河北省重点中学。学校现有70个高中教学班,3800名学生。教职员工350人,其中专任教师300人,他们中有特级教师11人,高级教师90多人,3人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教师著书立说100余册,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500余篇。一大批“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的骨干教师受聘参与省、市学科教研、培训、省市考试命题、审题,在省、市高中教育中发挥了学术骨干和带头作用。 学校现有70个高中教学班,3800名学生。教职员工350人,其中专任教师300人,他们中有特级教师11人,高级教师90多人,3人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教师著书立说100余册,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500余篇。一大批“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的骨干教师受聘参与省、市学科教研、培训、省市考试命题、审题,在省、市高中教育中发挥了学术骨干和带头作用。 学校现有70个高中教学班,3800名学生。教职员工350人,其中专任教师300人,他们中有特级教师11人,高级教师90多人,3人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教师著书立说100余册,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500余篇。一大批“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的骨干教师受聘参与省、市学科教研、培训、省市考试命题、审题,在省、市高中教育中发挥了学术骨干和带头作用。 学校现有70个高中教学班,3800名学生。教职员工350人,其中专任教师300人,他们中有特级教师11人,高级教师90多人,3人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教师著书立说100余册,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500余篇。一大批“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的骨干教师受聘参与省、市学科教研、培训、省市考试命题、审题,在省、市高中教育中发挥了学术骨干和带头作用。具体地址及乘车路线河北省石家庄市桥东区平安北大街1号,中山路与平安大街交叉口北行200米路东。邮编:050000乘车路线:公交1路,5路,6路,7路,12路,30路,31路,34路,43路等在 市一招 站下车,北行200米路东。校史沿革一中现在的校址在1938年以前是石门的“赵家坟地”。1938年侵华日军在这里建立了“日本第一国民学校、日本女子职业学校”。1945年日本投降,该校停办。1946年石门市立女子家事职业学校(1943年建立,原址在新开路)迁到这里,并改名为“石门市立第一初级女子中学”。1947年该校又更名为“石门市立女子中学”。 1947年11月12日,石家庄解放。18日军管会接管了当时的七所中等学校:河北省石门初级商业学校、河北省私立石门初级中等学校、河北省私立建国初级中学、石门市立中学、正定联合中学、河北省中学进修班和石门市立女子中学,并委派晋察冀边区教育厅秘书长刘星华同志,在上述七所学校的基础上筹办和组建“石门联合中学”。“联中”分三个部:商职部(校址在今天的17中)、男中部(校址在今天的长征街以东原教育学院)和女中部(也是联中总部,校址在“石门市立女子中学”)。11月24日市政府宣布中等学校复课,并以“石门联中”的名义,通告原七所学校的教职工和学生到“石门联中”进行报名登记。据统计,共有学生1304人,教师有32人。后来又从华北联合大学学生处和晋察冀边区行政干部学校调来20多名教师,从事中学教育工作。1947年12月26日,市政府发出通知,决定从1948年1月1日起,石门市改为“石家庄市”,故联中更名为“石家庄市立联合中学”。 1948年3月,为适应石家庄市教育发展的需要,市政府决定从联中分出部分师生组建了“石家庄市女子中学”和“石家庄市师范学校”,联中同时更名为“石家庄市立中学”。 1948年暑假前,晋察冀边区联中改建为“华北育才中学”,学生中县团级以上的干部直系子女留校(北京101中学的前身),其余不符合条件的170余名学生,编入石家庄市立中学。1948年9月,在晋察冀边区联中教导处主任张讯如的带领下,这些学生入编市立中学。由于学校规模的扩大,学生分布全市和我市教育发展的需要,市政府决定将市立中学更名为“石家庄市第一中学”。同时,从一中分出铁路以西的本市学生,建立了第二中学。校园文化教育文化一中教育“以促进学生生命成长”为主旨,以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导向,张扬个性,丰富人的“生命内涵”,培养“一中学生”的特质,使之既具有传统道德的底蕴,又具有现代观念和能力,从而成为拥有健全的知识和文化结构的国家栋梁之材。教学文化创造“和谐互动,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真正落实新课标规定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教学目标。以“合作学习”为基本组织形式,用学生“群体平行激励”推动班级的学习管理,形成教学特色。教师文化树立“教学服务”观念,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服务,对学生全程负责,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长足的进步。整合教师群体智慧,形成优厚的教育资源,加速趋近“优质教育”的理想境界。组织“研究型、学者型教师”培养工程,开展“教师专项课题研究”活动,提升教师的理论素质和文化修养,培养出一批教育研究的学者,教学实践的专家。学生文化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自主创新的空间,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学校工作的基本定位。坚持“知识与文化并重”的教育理念,在系统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重视学生的文化修养,培养学生博大的人文精神,使其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富有正义与良知,具有浓厚的“国家意识”,成为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人才。值得一提的是一中的社团活动十分丰富:动漫社,星水文学社,绿林环保社,话剧社,英语沙龙,心理社,话剧社等二十多个学生经校方批准组织的社团完全由学生组织活动,绝不是空架子摆设。当然另一个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展台就是学生会啦!学校平时的大小事务,还有重大事件的场合都少不了学生会成员的身影。管理文化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教师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和宽松的人际环境,使每个教师都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到极致,谋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和教学质量的最优化,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管理实践中培养学生自律、自立、自强的能力,使学生不仅是管理的对象,更是管理的主体。学校成绩自建校以来,石家庄一中以严格的校风校纪,优异的教学质量和厚重的文化氛围享誉社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石家庄一中共培养了40000多名优秀毕业生,在历年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仅1985年以来就有15人获河北省文理科高考状元,创造了河北省高考的奇迹。有1000余名优秀毕业生获得博士学位,彰显出一中“文理并重,突出特长”的教育传统和辉煌业绩,一中毕业生已遍布祖国各地和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中有我国首批南极考察队的学者,有我国卫星、导弹发射的专家,有参与“神舟五号飞船”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院士,有各级政府领导;有国际科技领域卓有建树的专家,有国际知名大学的教授,还有我国的驻外使节。据不完全统计,在一中的毕业生中已有700余人获得博士学位。获得荣誉多年来,一中以全新的办学理念,优越的办学条件、优秀的教师队伍,优质的管理服务、优良的校风校纪、优异的教育成绩享誉省内外。先后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群体工作先进单位、河北省先进事业单位;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市级文明单位。目前,石家庄一中根据新时期学校教育的发展和当代学生的特点,结合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教育的生命即生命的教育”为基本理念,对学校的办学理念进行了全新的提炼和表述。明确了“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教育哲学,“一切为了学生未来的生涯与幸福”的教育精神,把一中办成“重点大学之基,高中教育之旗”的教育目标。并全面启动了以“教育文化、教学文化、学生文化、管理文化、环境文化”为内容的文化建设工程,提出了“依托学校宝贵的历史文化积累和丰厚的教育资源,依靠教育特点和学生特质展示学校的功力和底蕴,全面提升学校品牌内涵”的校园文化建设新观点。与时俱进,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构建浓郁的校园文化,锻造优质高中教育的旗舰,以稳健的脚步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知名校友在驾校以来的六十多个春秋里,石家庄一中为大学、为社会培育了一届又一届、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毕业生,其中有中科院的院士,国际知名的学者,点兵沙场的将军,全国知名的名人……作为她的一名学子,我请愿约略介绍几位大家耳熟能详的我的学长,以印证那句我们和母校共勉的誓言——“今天,我以一中为骄傲;明天,一中以我为自豪!”马国超,马本斋之子,海军航空兵副政委。该校1956级学生。刘建宏,央视著名体育节目主持人。我校1982级学生。窦文涛,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我校1983级学生。王卓,中央电视台著名记者。我校1985级学生。尉迟琳嘉,中央电视台《挑战主持人》第九期擂主。我校1997级学生。宋展,世界最年轻的网络工程师。我校2004级校友。
浏览
7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