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第十五中学
基本内容简介 泉州十五中的前身是创办于1969年9月的泉州市满堂红中学。1991秋复办高中。2004年6月,正式更名为泉州市第十五中学。 三十七载风风雨雨,三十七载兢兢业业,“团结、严谨、勤奋、进取”的校魂,“勤、俭、端、朴”的优良传统,造就了泉州十五中发展史上的春天。2006年3月21日至23日,泉州十五中顺利通过了福建省三级达标中学的评估验收,成为市区江南新区的第一所省级达标中学。十五中通过省级验收的消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侨亲、校友、当地群众奔走相告。泉州十五中作为江南新区的首家省级达标中学,将与该片区的发展相匹配,成为一个重要的教育资源。300m跑道的田径场、如茵的草坪和教学楼、实验楼等颇具现代化特色的建筑,构成了一处钟灵毓秀的佳景,整个校园给人以“安静、和谐、健康”的感觉和充满文明、优美向上的文化气息。校园宁静,古树繁枝,硕果累累,回首岁月峥嵘;新苗吐翠,欣欣向荣,展望前程锦绣。 泉州十五中的创建、发展、进步,倾注着鲤城延陵吴氏旅外侨胞大量的心血和巨额的资财。早在70多年前,旅居印尼的延陵吴氏华侨,为发展桑梓的教育事业,提高子孙后代的文化科学素质而梦萦魂绕,愁肠百转,油然构筑起一个个办学的幻景。然而,由于时代及环境的限制,侨胞的殷殷乡情遂成剪不断的悬念。 弹指一挥间,历史的指针转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为造福桑梓,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由黄龙吴氏旅外侨亲吴序进先生、吴家熊先生牵头,发动众印尼侨亲踊跃捐资,海外乡侨闻讯竞相解囊输将,协力筹集,很快就筹集了500万港元的建设资金。滴水映大千,海外游子们的举动闪烁着动人的爱国光辉。新校舍1984年开工,1986年竣工,1989年10月举行了满堂红中学建校20周年暨新校舍落成典礼,时任泉州市人民政府市长的陈荣春同志到会祝贺并致辞,海外侨亲几十年的梦想终于变成现实。这是侨胞劳苦心血的结晶,更是他们爱乡爱国的崭新的丰碑。 为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能得到持续、稳步地发展,侨胞们又于1990年再度筹资400万港元成立了满堂红奖教奖学教育基金,此后又多次筹措资金为学校添置教学设施设备、建设教工宿舍楼。为了适应教育事业日新月异的变化,支持学校的再发展,满中新校舍首倡人——吴序进先生在自己事业深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周转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毅然决定独资230万港元捐建一栋五层综合楼——玉衡楼。1999年11月,吴老先生遣子参加了满中建校30周年暨“玉衡楼”揭碑仪式,并再捐巨资添置玉衡楼的教学设备。2002年,又捐资100万建设五层教学大楼——序进楼。广大侨亲谆谆以关爱家乡教育事业、创建名牌学校为念,拳拳赤子之心令人感动。至今,侨亲捐赠累计已达1300多万港元。此德此情,家乡父老,芸芸学子,感激之情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复办普高以来,泉州十五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强化“深入改革,狠抓管理,注重教研,优化队伍”的办学思路,精于教育,勤于育人,着力建设“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校风,锻造“严谨治学、锐意创新、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的教风,培育“勤奋、进取、主动、合作”的学风,坚持全面育人,构建有特色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实现了教育教学事业的全方位腾飞。 自93年以来,学校相继获得“福建省文明学校”、“福建省先进教工之家”等省级以上集体荣誉称号7项,“泉州市文明学校”、“泉州市园林式学校”、“泉州市绿色学校”、“泉州市创安工作先进单位”、“泉州市依法治校示范校”等市级集体荣誉称号26项,“鲤城区先进基层党组织”、“鲤城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工作先进单位”等区级集体荣誉称号20项。 时值鲤城区实施跨江发展战略,作为泉州市区西南部唯一的一所完全中学,作为鲤城区委、区政府江南新区重点建设的教育项目,十五中也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2004年,鲤城区委、区政府把十五中的扩建升级达标列为区重点建设项目,预算投入560万,现教学仪器已按三级达标标准配齐,学校规模将扩大至90亩,目前征地工作在两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规划实施以来,学校的各项事业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整体呈现出积极向上、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思想上,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管理上,实行校长领导下的年段管理责任制,制定年段质量目标管理办法。十五中重视对班主任的指导和考核,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制定了《泉州十五中学生行为规范》。严格规范的八项常规评比,“三位一体”的合作教育网络,扎实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开辟了大展身手的舞台,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学校形成了育人的良好氛围,德育成效日趋显著。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学生入学三年按时毕业率逐年提高;高中会考成绩优秀,及格率、优良率均大大超过省三级达标中学的验收标准;高考连年上新台阶,本科率、上线率连续多年位居市区同类中学之首。学科竞赛成绩斐然,文体活动异彩纷呈。办学效益得到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省、市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多次在全市、全区的交流会议上做专题介绍,社会各界赞誉泉州十五中是“一般中学不一般”。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全部技巧在于如何爱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首先要付出的是无私的爱。十五中的老师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们对学生的关爱,不仅是体现在学习上,还体现在对学生平时生活上的关心。教育的关怀也是人文的关怀。十五中注重在自然状态下让学生获取体验,于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受到熏陶,逐渐臻于道德的自律和内化,师生互动,思维共振,情感共鸣,个性共扬,时时处处彰显浓郁的人文精神。 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秉承“以师生的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教风严谨、爱岗敬业”的师资,已初步形成了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现代意识的师资队伍。 教师年龄学历结构合理。多数为中青年教师,既充分发挥经验丰富、专业知识精湛优势,又充分发挥精力优势,具有“严谨治学、锐意创新、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的教育风范。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经过了初、高中大循环的教学实践,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目前,学校有省级骨干教师2人,省级学科培训者9人,市级骨干教师7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 3人,市、区级教坛新秀3人。2002年来,教师获省级以上奖励 14人次,市级奖励 22人次,区级奖励 64人次。 学校目前正集中力量开展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等课题的研究,并以国家级课题《基础教育(高中)英语教学评价试验项目试验研究》、省级课题《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龙头,全面推进各级课题的研究工作。目前,学校有93.63%的教师参加课题研究。近三年,教师在市级及以上学术刊物发表、交流的论文达46篇,并有叶艺宏、陈俊忠等多位教师的论文在全国性的教育征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在省、市举行的各类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比赛中,参赛教师成绩斐然:蔡宏燕老师夺得了全省政治科说课比赛的第一名,曾仁光老师夺得全市政治科说课一等奖,吴聪毅获得泉州市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一等奖…… 天道酬勤,泉州十五中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多方面的能力。学校组织了各学科兴趣小组,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取得了辉煌的成绩,闯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办学之路,换来了累累硕果,品牌效应日渐彰显。近四年来,十五中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荣获国家级、省级、市级奖励的就达200多人次。学校先后获得“省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市中小学体育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市举重项目传统校”、“市篮球项目传统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发扬传统优势,充分挖掘社区和学校资源,以举重、篮球及民俗文化为办学特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现有男篮、举重、田径、足球等4个课余运动队,既体现了全民健身,又狠抓了一批运动队的建设。每年均举行校运会和段际、班际学生篮球赛。在历年市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均能夺得初、高中组总分的前六名,2002年更是获得团体总分第二名;吴荣锋同学代表泉州市参加第11届福建省运动会勇夺男子跳高金牌。校学生男子篮球队自2000年组队参加泉州市中学生篮球赛以来,一次夺冠,两次获得第二名;男子教工篮球队亦获2004年鲤城区教工篮球赛第二名。学校每年均向省、市体校及体育院校输送一大批优秀体育新苗。 体育是十五中的特色,而举重更是十五中的品牌。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十五中就有多名学生在全国、华东区、福建省的举重比赛中获得骄人的成绩,打出了十五中的牌子。现我市少体校的多名举重教练均出自十五中。自组建学生举重队以来,由吴志勇老师定期带队训练,制定了相关的训练计划和管理制度,并拨出专项训练经费,以参加省、市、区各级的比赛。2002年以来,十五中共有8人17次获省、市级少年儿童举重比赛第一名,3人6次获第二名。 十五中重视艺术教育,挖掘民俗文化特色内涵,获得市南音教学、美术教学先进单位的荣誉。有多名富有专长的音乐、美术教师,有丰富的民乐土壤,开展了器乐、舞蹈、声乐、南音、油画的教学,组织了民乐队、拍胸舞队、合唱队、舞蹈队、电脑美术小组等学生社团组织。校园文娱活动如火如荼开展,每年均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学生卡拉OK比赛、合唱节、演讲比赛、主持人大赛、联欢晚会等,校园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氛围,发现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艺术人才,每年均有多名学生考入泉州师院南音专业(本科)。学校舞蹈队多次参加市、区、社区的各种表演活动,屡次夺得第一名。在市、区两级的南音会唱比赛中,十五中学生也屡获佳绩。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泉州十五中的诞生,是一支略带涩甘味的曲子,而它的发展,却是一首没有休止符的欢快的歌。每当人们唱起它,七彩的霞光便会凸现在眼前,召唤着人们去收获希望。
浏览
5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