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巴南中学
学校概述重庆市巴南中学位于巴南区李家沱,背靠幽幽屏山,前瞻滚滚长江,校园绿树成荫,充满浓郁的书香气息。学校地处主城区,文化建设繁荣,城市文明程度高,地理位置优越。学校辐射九龙坡、南岸、大渡口、綦江、江津等区县,交通便捷。学校选址李家沱教育村,创建于1927年(原重庆十中建校时间),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2008年9月,三十四中学整体搬迁至渝南分流道旁。为优化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2009年7月,重庆市第十中学整体合并到重庆三十四中学。学校占地128亩,约85000平方米,生均 占地面积26.4平方米;绿化面积12112 平方米,生均绿化面积3.76平方米;校舍面积48665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16.28平方米;运动场地26194平方米,生均场地8.76平方米。学校有60个教学班,3217名学生,是一所区内联招学校。学校有标准的400米塑胶运动场,学校图书馆藏书8万余册, 电子图书3万余册。学校建有 校园网,并实现了“班班通”,其中,教师用机210台,学生用机480台。学校现代教育设备配置完善,办公条件和教育教学手段实现了现代化。2011年9月,综合科技楼竣工并投入使用后,音乐、美术室、形体训练室、计算机室、通用技术专用教室、理化生实验室等各学科实验室已配置齐备。学校现有教职工259人,其中专任教师216人。校级领导符合国家教委颁布的《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领导班子、中层干部均达到本科学历,平均年龄42岁。学校教师学历全部达标,骨干教师队伍日益壮大,年轻教师正向高学历、专业化方向发展。现有市级骨干教师2人,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47人,校级骨干教师84人;中学研究员1人,中学高级教师44人,中学一级教师72人,硕士学位教师2人。地理位置区位优势明显。学校地处主城区核心圈,辖区经济基础雄厚,商业贸易发达,文化建设繁荣,城市文明程度高,地理位置优越。学校辐射九龙坡区、南岸区、大渡口区、綦江、江津等区县,交通便捷。 重庆市巴南中学(原重庆市第三十四中学)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教学规模该校现有67个教学班,3400余名在校学生,按照重庆市教委规划,该校将于近年内发展成为90个教学班,4500余名学生的办学规模。区位优势明显。学校地处主城区核心圈,辖区经济基础雄厚,商业贸易发达,文化建设繁荣,城市文明程度高,地理位置优越。学校辐射九龙坡区、南岸区、大渡口区、綦江、江津等区县。学校占地128亩,有标准规范的运动场地、干净整洁的学生食堂、功能齐全的学生公寓、窗明净几的教学大楼,设备设施齐全。校园绿树成荫,充满浓郁的书香气息。师资力量队伍优良。 学校现有67个教学班,3497名学生。 教职工259人,其中有市级骨干教师2人,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47人;中学研究员1人,中学高级教师50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4人。其中,重本上线率达5%左右。办学特色在区委区府的高度重视和区教委的直接领导下,近几年来,我校在教育教学方面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在现有办学基础之上确定新的办学特色: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是一个与“现代文化”相对的名词。所谓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它有着特定的内涵和占主导地位的基本精神,它负载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汇聚着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凝聚力。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保留在中华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它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个时代,都有着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文化又是一种地域现象,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都有着各自的特征,而且相互交融和渗透。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相比,中国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持续发展未遭中断的文化,中华民族又具有多源一体的发展格局,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如下三个基本特征:第一、源远流长,绵延不绝,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顽强的再生力;第二、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整体性和多元性;第三、长于积淀,注重交流,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和一定的开放性。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作为一种积淀性文化,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民族精神。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就是为了让广大的青少年学生能够广泛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深厚的文化底蕴,并激励他们去创造更大的辉煌。我校根据学校实际,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抓课题研究,拓展传统文化之路。为促进我校的办学特色,发挥传统文化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功能,学校以市级课题《儒家文化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策略研究》为契机,全体师生共同参与,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尤其是对儒家优秀文化的学习,师生获益匪浅。二是以活动为载体,渗透传统文化。我校先后开展了“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儒家文化解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创造和谐美好人生”等全校性的活动。另外,每个班、每个年级根据实际情况也开展了相应的活动,每个班级的班风、学风也渗透着传统文化的内容,通过这些活动,我校师生不断提高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进一步意识到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和作用。三是校园文化建设,注重传统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大力加强和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有旺盛的精力和强烈的求知欲,在校园里有意识地开展一些健康的文化活动,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认识人生,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勤劳勇敢善良的美德,了解、认识中国国情。开展校园文化是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学生提高素质、丰富阅历,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此,我校在运动场四周建了校园文化墙,诸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等,供师生在运动之余和漫步校园之时阅读和感悟。四是校本读物,感悟传统文化。全校教师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研究,以校长为主编的编写组编写了校本读物《构建和谐三十四中》、《三十四中三年发展规划》、《儒学感悟》、《走近孔子,走进和谐》等。深入浅出的解读,生动鲜活的例子,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儒家智慧、启迪美妙人生,懂得中华文化,为人处事立国立业之本;儒学命运,和国家时代的命运相连;挖掘儒学,找到与现代接轨之精华;中国文化,在和平永恒上引导世界。学校荣誉学校在教育教学及教改科研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先后获得了“全国第三届‘和谐校园’先进学校”、“重庆市平安校园”、“重庆市学校示范食堂”、“重庆市卫生单位”、“重庆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重庆市教育系统节能减排先进集体”、“重庆市高中新课程改革样本校”巴南区“优秀级学校”、“中学园文化建设达标合格学校”、“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德育示范学校”、“好班子”“巴南区文明礼仪示范学校”、“教育系统好班子”、“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优秀级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教育系统2011年“三八红旗集体”、“模范职工之家”、“消防安全工作先进单位”、“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实验基地学校”、“高中毕业教育质量一等奖”、“第三届健康校园杯普通中学组团体总分第一名”等荣誉称号。
浏览
1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