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第一中学
学校简介开平市第一中学从1987年以来,已培养出全省高考总分前十名的尖子6人(其中1987年关颖聪同学获得开平历史上第一位广东省高考理科状元),单科状元2人;历年高考成绩稳居开平市之首,跻身于江门市先进行列;学生参与各级学科竞赛,成绩突出。教师获得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及获奖论文甚多。学校共30次获得国家级、省、市级荣誉表彰,成为侨乡输送各级各类人才苗子的摇篮,是侨乡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1]开平市第一中学学校标志性建筑物——红楼,建于1934年,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历史,无数开中学子就是从这里走向社会。衍化而成“团结协作、严谨治教、尊师爱校、勤奋进取”的红楼精神。学校教育教学设备齐全。校园共有19幢建筑,建有电教楼1幢,内有3个60座的电脑室,2个56座的语音室,1个400座的多媒体阶梯室。原有教学楼(科学楼)改为教学、劳技课辅导之用。新旧科学实验楼各1幢,内有物理、化学、生物共31个实验室。学生宿舍5幢。体育馆1座,另有1个师生室内小球场馆;1个位于校门口50m×25m规格的游泳池;1个400米环形跑道的运动场,新建1个9600平方米的运动场。学校有1个标准足球场和2个小型足球场,19个篮球场,8个排球场,8个羽毛球场,24张乒乓球台。新建教学楼2幢,有45个教室装上多媒体电教平台,全部课室安装校园广播系统和校园听力系统。学校建有千兆主干校园网、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库和现代办公管理系统,每个教师公办室配备电脑,实现百兆到桌面,全校计算机有436台,每3位教师、每10位学生1台电脑。图书馆面积为1743平方米,内设师生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电子软件资料室和藏书室。生物园、地理园各1个。另有美术室、舞蹈室、音乐室各1间。各功能室一应俱全,完全满足素质教育的需要。[2]历史沿革民国8年(1919年)着手筹办,当时开平县长李介丞带头捐毫银300元为开办费,并委派关隽、吴在民、谢作康到香港等地募捐,得到谭宣廷、黄汉光等港澳同胞的支持。开平市第一中学民国9年(1920年)春季正式招生开学,校舍暂设在赤坎镇鼎信祖祠, 称“开平县立中学”。首届招生100名,分甲乙两班。首任校长李介丞,后因李介丞调职而委托关隽办理。民国22年(1933年),学校成立建校委员会,筹建新校舍。赤坎司徒教伦堂族人献出羊咩洲96亩作校舍用地,并捐建校费5万元(白银);赤坎关光裕堂捐建校款1.5万元;建校委员会又委派校长邵耀镛、教师司徒度前往东南亚一带向华侨募捐建校款港币4万元。民国24年(1935年)末,完成首期工程,兴建了教学大楼(教伦堂纪念堂)和宿舍大楼(光裕堂纪念堂),民国25年(1936年)春,开平中学从关鼎信祖祠迁往新校舍上课。民国29年(1940年),增办高中。民国35年(1946年)改名为“开平县立第一中学”。1949年10月,开平县人民政府接办了该校。1960年,改称开平中学。1961年,列为县的重点学校。1968年,改为赤坎公社中学。1978年,恢复“开平县第一中学”校名。1993年3月,随开平撤县建市更名为开平市第一中学,同年被评为广东省首批一级学校。21世纪初,学校被开平市委、市政府推荐申报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现今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国家课题BFBO10469实验基地”、“国家级‘十五’重点科研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实验学校”、“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设施筹备1979年,华侨、港澳同胞捐集港币14万元,为学校添置了教学设备。1982年,香港司徒濂石置业有限公司捐助港币50万元,新建了教学大楼,旅美华侨司徒伟捐助港币6万元,加上县拨款16万元,建成游泳池一个,更衣室2间,教师与学生宿舍楼一座。1983年,港澳同胞捐助教学仪器价值1.65万元。1984年,香港同胞谭和赠送影印机1台。1985年,该校应届毕业生潘协庄以605分的成绩考上中国科技大学电子系。1986年,全校有132人考上各类大学,其中李奕概以602分的成绩考进清华大学。开平市第一中学1987年,关颖聪以654分的成绩,荣列全省理工科考试成绩第一,被清华大学录取。为鼓励先进,旅美华侨谭广生捐资成立“开平 一中奖教奖学金”。1987年,县政府拨款27.6万元,兴建了初中教学大楼,建筑面积1290平方米。1988年,拨款27.6万元,兴建了实验大楼,建筑面积898平方米,国内外校友捐款近50万元,兴建了“校友楼”,建筑面积1743平方米,用作图书馆、阅览室。1992年,有教职工103人,学生1466人,其中高中生701人,初中生765人。学校占地面积6.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3万平方米,其中课室24间,1840平方米,教工宿舍731平方米,学生宿舍4371平方米,实验室及其它建筑物1.04万平方米,有游泳池一个,面积2185平方米,教学设备价值10.7万元。办学条件师资力量(1)师德工程①该校制订《开平一中教师政治业务学习制度》,积极推行“讲政治、讲学习、爱事业、铸师魂、炼师德”活动,做到“三有”:一是有时间,确保各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学习政治业务活动;二是有内容,有目的地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的法律法规和进行业务培训;三是有地点,确保每小组都有固定的学习室。②学校建立了教师岗位职责考核制度,从年度和专业两方面对教师的德、能、勤、绩进行民主考核评价,并和奖金、教师聘用挂钩,进一步加大师德教育力度。③领导垂范,树立典型。学校领导班子在做好本职工作外,还亲临教育教学第一线,上好课,带头进行教研,管理好年级和科组。领导在品质上是师生楷模,在教学上是能手,在管理上是高手。在领导的影响下,学校红楼精神得到传承发扬,全体教师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爱生,无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教职工没有违法犯罪行为。该校年年被评为“开平市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出现了一大批先进人物,近三年有40多人次获得国家、省、市级的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和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该校师风好有口皆碑。邝天竞副校长主抓学校政工工作,三十多年如一日,以校为家,忘我工作,晚上管理学生宿舍,常常到凌晨一、二点,其敬业精神激励了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中。教务处梁子源主任,是“全国优秀教师”,工作任劳任怨,他爱岗敬业精神成为了开平市中小学教师学习的榜样,先后3次参加开平市模范教师巡回报告会演讲。(2)师训工程该校历来重视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主要措施如下:开平市第一中学一是坚持继续教育制度。该校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在职学习或进修培训以及报读专业对口的在职研究生班,在时间、资金、工作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努力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优化教师队伍学历结构。同时组织全体教职工参加学校举办的计算机初级、中级培训,教师电脑(多媒体电教平台)培训,信息技术培训,课件制作培训,学校校园网使用培训等,如今该校有80%以上教师具有熟练的把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能力,有50%以上教师能熟练制作开发课作,学校能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70%以上学科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覆盖率为45%以上。二是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制度。诚邀专家学者名师来校举办专题讲座,包括新课改革的基本理念、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高考复习指导、考前心理辅导等专题。为了学习先进地区的办学经验,该校按每年每位教师1000元的标准,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取经。通过校本培训,切实更新教师的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和评价观,有效提高了教学教育技能,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3)名师工程在建设教师队伍过程中,该校重视抓好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成长工作,大力培养名师,制订好培养目标,力求培养出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开拓创新精神的教师人才。坚决贯彻“三步走”方案:站稳讲台,成为骨干,争当名师。坚决实施“四制度”:一是听课制度,刚毕业或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每学期要听经验丰富的老师的课不少于25节,其听课内容受科组长、教务主任、主管校长和正校长检查。二是导师制度,老教师和青年教师结对子,实行“一对一”机制,通过老教师的言传身教,让青年教师尽快站稳讲台。三是公开课、说课制度,组织青年教师开展公开课、优秀课和说课评比,通过评比,接受考核,查找不足。四是挑重担制度,对已站稳讲台的教师,学校适时加压,把他们推到教研、教学、教育第一线,让他们主持重要研究课题,担任高三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在高考中检验其能力和成绩,使一大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学校和市的教学骨干。该校教师历次参加全市说课、公开课比赛均取得团体第一名,大批教师分别获得一、二等奖。学校大力推进名师工程,近几年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批教师成为了当地名师,在当地教育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优秀教师:邝天竞 全国优秀教师 国家级梁子源 全国优秀教师 国家级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 省级叶洪昌 广东省特级教师 省级 2005年退休黄炳和 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名校长培训 省级 现任开平市教育局长刘泽文 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名师培训 省级 现任忠源中学副校长张结昂 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名师培训 省级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 省级龚霭祥 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 省级司徒健斌 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 省级 现任教伦中学校长邝学良 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 省级 现任港口中学校长司徒天羽 江门市优秀校长 市级胡丽萍 江门市先进德育工作者 市级 现任开平市教育局副局长李健雄 江门市教坛新秀 市级张回柱 市“百千万人才工程”名师培训 市级余霆放 江门市“侨乡师德之星” 市级欧阳铁树 江门市优秀教师 市级黄健培 江门市优秀教师 市级伍小勤 江门市教坛新秀 市级何少华 江门市“侨乡突击手” 市级司徒辉荣 江门市优秀教师 市级李锦辉 江门市优秀教师 市级周述祥 江门市优秀教师 市级司徒继业 江门市教坛新秀 市级 现任教伦中学副校长张素宝 江门环市中学 优秀班主任课程改革(1)优化课程结构,构建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①抓好新课程开设。教育的一切都是为了人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为了提供适合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教育,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有个性的发展,更好地实施新课改,该校具体做法如下:一是成立实施高中新课程计划组织机构,正副校长任正副组长,教务处精心制订了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做到有领导,有组织,有指导,使新课程实施井然有序,落实到位。二是优化必修课,严格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制订的课程计划,充分保证必修课的课时,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三是发展选修课,开设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体育与健康、心理与健康等选修课课程,并上升为必修课标准,并为学生建立档案。四是规范活动课,把综合实践课,如社会实践、劳技等做到内容、时间、地点、教师、学生“五落实”,给学生以更大的选择和发展空间,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五是立足当地的实际和学校的需要,结合研究性学习,各科组编撰具有本地特色、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校本课程,如语文的《开平碉楼》、化学的《化学——生活中的化学》、政治的《政治生活与开平》、历史的《开平碉楼文化》、地理的《开平市乡土地理》、音乐的《家乡的歌》等,共有24本,通过校本课程的开设,满足了学生兴趣和不同需求,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②发挥课堂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开拓创新意识。该校注重课堂教学改革,倡导教学手段更新,大力推广多媒体辅助教学,倡导创新型、开放型课堂教学活动,满足各类学生的不同需要。变教师主演为导演,变讲堂为学堂,变统一要求为分层推进,真正优化教学过程。该校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求全责备,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实践操作,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环境。开平市第一中学(2)加强科研,教研相长①领导作表率,抓好科研队伍建设。该校领导班子重视并带头开展教改、科研,司徒校长和李健雄副校长亲自领导国家级、省、市级各级课题研究,其中李健雄副校长单独负责江门市“十五”规划课题《历史脑图教学法》已通过中期检查,其阶段性研究成果荣获一等奖。在学校领导的带动下,教师转变了观念,树立了科研兴校意识,并自觉加强了学习,提高了科研能力。学校建章立制,保障科研工作有序进行,有效地抓好科研队伍建设。②以点带面,立足实际。近几年来,该校承担国家级研究课题3项,省级2项,市级13项,其中国家级课题《创新教学与创造力培养》的子课题《信息自化条件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与实验》,现已结题,其中《信息化条件下创新教学新课程校园网络资源构建的探讨》及《信息化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和发展》均获得国家级成果二等奖。根据学校的实际,以国家级、省、市级研究课题为点,带动校级研究课题的普及。校级研究以新课改为突破口,课题因地制宜,因时而异,立足于当地实际和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具有指导学校实际工作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学校每学期每一个科组都安排1—2个研究课题。近三几年来校级研究课题有96项,如《关于开平市潭江污染的调查报告》、《开平碉楼现状研究》、《地理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一英语创新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宿舍管理体制如何落实》、《开中教师合作性探究》等,该校的校本研究形成自己的特色,并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③教研结合,相得益彰。教研中只研不教,难有实效;只教不研,难于提高。该校一边抓教研,一边抓教学,同时对已经取得的科研成果,以优秀论文形式编辑成书,不断加以推广,带进课堂,转化为教学质量,并通过教学实践推进科研,通过理论指导提升研究成果,不断引导课题往纵深方向发展。近几年来,该校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和获省级以上奖项的论文或经验文章89篇。育人模式该校遵循“三个面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根据学校办学理念,制订了“面向全体,全面育人,全方位发展”的育人模式。(1)“面向全体”是教育的对象。该校教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上,该校因材施教,对学生实施“分类教学”和“分层辅导”,激发特长潜能,培养兴趣爱好,发展个性。在学生中大力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帮助学生拓展思维,了解学习规律,改变学习方式,讲究学习方法,做学习的主人。同时抓两头,促中间,不遗漏一人。在教育上,注重以古今中外的英雄人物、家乡先贤先烈和优秀校友为教育榜样,教育和激励学生奋发图强,力争上游;要求教师牢固树立“全面、平等”的教育观,表扬先进,帮助和鼓励后进,积极实践“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尖子生是同等重要”的思想,和风细雨做好差生教育工作,不放弃一人。(2)“全面育人”是教育的内容。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该校还着力抓好信息技术、体、艺、卫、劳技和健康教育课,遵照全方位发展的宗旨,将其纳入整体教育教学工作中,并从三方面确保以上课程的顺利开展。一是确保设备设施和经费投入。为了保证学生得到更好的多技能训练,该校在有场室的设备设施的基础上,近三年投资300多万元改善、充实电脑、通用技术、体艺卫劳等方面有关场馆和设施,购置了所需的器材;为了创设更加洁净卫生的用膳环境,学校还投入500万元左右兴建了一座新的学生食堂。开平市第一中学二是确保教师配备。该校按照课程编制,配齐了专职体育教师10人,专职的音乐教师3人,专职的美术教师3人,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1人,兼职健康教育教师3人(包括具有助理医师证书的专职卫生员2人)。三是确保课程课时。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规定中小学课程计划开足了信息技术、体育、心理健康教育、音乐、美术和劳技等课程。开设电脑必修课和选修课,成立计算机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参加各级现代信息技术比赛。在体育方面,除了安排体育课外,还组织班际篮球赛、排球赛、足球赛和羽毛球赛等,抓好晨跑、早操、眼保健操等,保证学生每天的运动时间在1小时以上,学校近视眼学年新发病率低于1%,每年举办一次大型校动会,着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具有基本运动技能和强健体魄,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身体素质良好,体育合格率、体育锻炼达标率、达标优秀率分别为100%、100%、45%。开设卫生和心理健康教育课,设立专门辅导室,成立心理健康协会,每学年定期对学生进行青春期卫生知识教育和身体健康检查,搞好校园环境、宿舍内务和饭堂卫生,健全卫生工作制度和卫生监督机制,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具有初步的卫生保健知识,形成讲卫生的道德风尚。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同时,为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配有专用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每年举办多种多样的文艺活动,每年元旦、五四青年节都有文艺汇演;学校成立文学社、广播站、合唱队、书画兴趣小组和各类体育俱乐部等,定期举办体育比赛、演讲比赛、作文比赛、书画展等。在劳动技术教育方面,该校设有劳技室,添置部分劳技教育设备,有专职或兼职教师作指导,每天早上进行校园环境卫生的清扫劳动训练,每周每班安排一次劳动实践,安排学生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暑假期间还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开展以上课程,该校从来没有因为高考备考紧张而占挤其课时,充分保证有足够的师资力量和时间来培育学生全面发展。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学校进一步强化对这些科目的教学要求,加强督促检查,并把这些科目作为必修课和选修科加以开发研究,每学期举办1—2次示范课活动。两《条例》和一《规程》的实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出佳绩。2003年该校学生参加江门市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3人获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7人获三等奖。2003年学校参加开平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获高中组团体总分第二名;2004年学生文艺演出队参加开平市中小学生文艺汇演,获一等奖;2005年该校艺术社团学生参加开平市中学生个人技能表演赛,获团体第一名,其中钢琴独奏获一等奖,独奏《天竺少女》获三等奖,电子琴独奏获三等奖;获书法类一等奖3人,二等奖10人,三等奖22人;2006年3月有13人获得第9届世纪之星全国少年儿童艺术教育成果书法类铜星奖,4月该校艺术社团学生获得开平市中学生个人技能表演赛团体总分第一名。(3)“全方位发展”是教育的目标。该校确立了培养学生“全方位发展”的教育目标,建立了科学的评价体系,改变过去评价方式,从结果性评价向过程性、表现性评价发展,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过程,发现不同学生的潜能,提出可操作的改进建议,促进学生不断发展,引导学生提高自我认识能力,恰当运用评价结果,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使学生得到较为全面的培养,具有创新开拓的意识和勇于实践的能力,为发展打下了良好而扎实的基础。学生勤学苦练,奋发向上,成绩优秀。2004年至2006年,高考第一批入围人数与入围率分别是:198人和40.16%、193人和34.71%、252人和32.77%;本科入围率分别是:82%、84%、90%。2005年黄立华同学夺得全省英语单科状元,并以总分882分考上清华大学;2006年该校单科800分以上21人次,居江门市第一,总分800分以上3人,开平市第一。学生参加各级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项122人次,省级奖项214人次。学校工作也跃上新台阶,2003年以来先后获得“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江门市标兵文明单位”、“开平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教学成果该校创校前期因战争影响,学校几迁其址,随时代的发展,学校也几易其名,但一直是当地学习和传播科学与先进文化的主要阵地,是当地培养人才最多、办学时间最久的教育基地,对当地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该校的办学特色、办学经验和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以教学质量(尤其是屡创新高的高考成绩)为品牌,通过人才流动和各种渠道交流,不断辐射到当地学校,被他们所借鉴吸纳,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1、培养教育教学人才的基地该校历来重视人才的培养,在各个时期都为当地培养了一大批教育管理人才,向本地区输送出许多优秀的教育教学骨干,成为当地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基地。据统计,近几年从该校调出任职本市正副教育局长有5人,其它中学正副校长有13人,正副主任及教学骨干一大批,他们在新的岗位上,宣扬和实施该校的办学模式和经验,有力促进了当地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很好发挥该校的示范作用。2、帮扶薄弱学校办学的榜样该校还从实际出发,克服困难,积极对口支援在师资力量、办学经验、教学设备设施、办学资金等方面相对薄弱的学校。为扶持忠源中学成立高中部,该校派出一名副校长(现教育局局长黄炳和,当时是该校“百千万人才工程”名校长培训人员)、一名主任(现已经是该校校长)、多名教学骨干(其中一名当时是该校“百千万人才工程”名师培训人员,现已经是该校副校长)到该校任教。为了帮扶新办的民办学校,该校调出包括主任(现已经是校长)、科组长、级组长、教学骨干近20名教师到金山中学任教。现忠源中学是开平市非重点学校高考成绩最好的学校,金山中学是开平市办学质量最高的示范性初级中学,而且都顺利通过了省一级学校的评估。该校多年来一直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中学给予支持和帮助,前后三次组织校长、主任、教学人员到该校进行教学指导、业务培训,提供电脑设备和15万元教学资金。3、当地实施新课改的示范单位该校制订《2004级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及学生选课指导手册》,分发全市所有高中学校,成为全市开展新课改指南。为了更好展示新课程改革成果,该校每年举办一次多媒体教学开放周,为本市及外市教师上示范课、公开课,每次都有几百人前来观摩学习。每学期承接市局任务,组织全市各类教育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会,该校在各科各专题上都有教师作经验介绍和总结发言,为各校的新课改提供了丰富而有效的经验。4、对外交流的窗口开平市第一中学作为当地的办学龙头,该校还肩负着展示新成果,发挥示范作用,加强对外交流的重担。该校不断接待市内外的教育代表团、考察团来校访问,向他们介绍校园建设概况、教育教学经验,办学效果等。立足当地,该校积极走出侨乡,拓宽交流的窗口。除了和省内名校进行交流活动外,该校还加强对外联系,98、99连续两年接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尤列卡高中师生来校交流。2000年冬,该校师生代表团成功回访;2000年又接待美国亚利桑那州大美莎市学生到校交流;2005年接待旅港开平商会中学师生来校进行文化交流活动;2006年接待澳大利亚夏布洛克中学到校进行文化交流活动。该校与他们结成姐妹学校,在相互交流中,彰显自己的特色,完善和提高自己。文化传统办学理念的依据(1)历史影响。开平是著名的侨乡、闻名遐迩的碉楼之乡、曲艺之乡,还是一方富有革命传统的热土,文化气息浓厚。涌现了爱国侨领司徒美堂、著名革命摄影家沙飞、刑场上婚礼的周文雍、南楼抗日七烈士、粤剧名伶红线女等人物,有热心公益,捐资办学,善举频频的热心人士,有在各个革命时期,投笔从戎,保家卫国,英勇献身的先烈校友。开平一中充分利用这些良好的教育题材,营造了浓厚的德育氛围,注重思想品德的教育,有效推进“厚德”办学理念的深入。(2)地理生源。该校远离城区,环境优美安静,不受外来喧嚣的影响,并且校内学生大多是品学兼优、品性淳朴的农家子弟,学校在办学的过程中逐步孕育了纯朴的校风。学校抓住地理环境和学生本色这一特点,坚持抓好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并使之上升为可持续性的思想教育行为,对全体学生进行宣扬和教化,以德塑人格,使“厚德”这一办学思想深入人心,使学校成为育心的圣殿,育人的沃土。素质教育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该校深入贯彻办学理念,坚持“以德立校,以德育人,以德服人,以德立人”宗旨,以人为本,育心为上,全面高质育人,并结合当地、学校的历史传统和实际情况,大力加强德育工作,狠抓“一个主旋律”、“两个加强”和“三个坚持”,创出具有侨乡色彩的德育特色。(1)弘扬“一个主旋律”长期以来,该校的德育工作在坚持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上,结合开平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力求创新,从中提炼出“红楼精神”,奏响“艰苦奋斗”的德育主旋律,以开平先贤先烈和杰出校友为教育典范,组织学生到赤坎镇敬老院、树溪管理区的五保户、赤坎镇军烈属等地方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助残救灾等捐款爱心活动,组织学生祭扫南楼、周文雍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搞好“业余团校”和“业余党校”,通过课堂教学、国旗下讲话、主题活动(校友归宁、赤子情深反哺等)、校会班会、校园网络德育平台、校刊团刊文学社刊物宣传报导等有机渗透,有效地发挥地方德育资源优势,增添学生自豪感,培植学生不断进取、超越自我的“乐学苦学”精神,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2)推进“两个加强”一是加强“艰苦奋斗”传统作风的教育。该校是全省少有的、一直处于镇级郊外的重点中学,远离城市中心,在吃和交通方面相对城市学校有一定的距离,但该校以此为基点,转劣势为优势,结合当地的特有德育资源,加强吃苦耐劳的思想教育,逐步形成了纯朴的校风,该校在办学过程中不断传承并发扬光大这种优良作风。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充分利用宣传栏、橱窗、墙报、横幅,使之成为一道道思想宣传和精神传播的长廊,形成了立体的思想教育基地。开展军训,开展校史校风教育,进行爱国爱乡爱校思想教育;利用名人画像、名人语录,进行前途理想教育;通过学生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条文,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引导学生到学校图书馆阅览,组织校际的作文比赛,设立读书心得专栏,进行读书积极分子的评选活动,激励学生博览群书,增长见闻和知识;开展兴趣小组活动,举办体育运动会、科技节、艺术晚会等。全体教师和99%以上的学生参加了以上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优化文化育人环境,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素质有了质的飞跃。开平市第一中学(3)落实“三个坚持”一是坚持与学校的德育中心工作结合。学校各项德育工作,必须围绕学校德育主题进行,深入推进“乐学苦学、超越自我”的教育活动。推行爱心教育,以爱育人,坚持和风细雨,耐心细致地做工作,避免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和急躁的情绪,加强帮教责任,做好后进生转化。长抓行为训练,坚持养成教育。严格根据“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按照学校《文明班检查项目及扣分(奖分)标准》,依照学校“学习——训练——检查——考评”的程序,积极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宿舍”的评比,把日常行为养成教育落实到每个班级、每个学生,培养学生一种良好的集体观念,建立一种良好的秩序,训练一种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进而形成优良的校风。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管理的作用,组织学生会和团委会成立组织部、生活部、纪检部、劳卫部等,进行学习、生活、纪律、卫生等各方面的督导检查评分,让学生自我管理,学会管理,强化管理,养成良好作风。二是坚持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开好一学期一次家长会,积极发挥家长学校和法制副校长作用。从学校的单向管理到“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课堂、基地、网络”多维互动的引导的转轨,实现了德育形式的多样化和师生德育同步化,推行校园德育网络教育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三结合”教育网络,形成了目标统一、关系和谐、功能互补的教育合力,加强德育的实效性。学生走出了课堂,离开了书本,走进了社会,通过不同的“岗位”和“角色”来体验生活,树立自我意识,培养健全人格。开平市第一中学三是坚持抓好“综治”和“安全”达标活动。从校长到一般教职员工都签订责任书,把“综治”和“安全”当作建设文明校园的硬战来打。该校制订了有关工作策略,在坚持正面教育的前提下,做好防范措施,尤其是把法制宣传放在首位,组织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定期播放法制安全教育有关影片,增强师生的法制观念,收到良好效果。多年来,该校的法制安全教育搞得有声有色,全校无一人违法犯罪,无一件安全事故,校园治安稳定,学生文明守纪,文明之风吹遍校园,每年均被评为开平市“综治”“安全”达标单位或先进单位。办学特色该校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摸索和总结,逐步形成了“勤教善导、乐学苦学、超越自我”的办学特色。“勤教善导”是教师辛勤治教,善于诱导。一是他们关爱学生,情系学生,勤于教育,善于开启,以人个魅力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并配合校园文化环境的隐性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是严谨治教,对学生淳淳诱导,善于启迪。在教学上秉承有教无类、全面发展的方针,十分重视知识的教育,因材施教,全面促进,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本功。“乐学苦学”是学生刻苦勤学,积极进取。一是该校实行探究式和启发式教学,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注意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帮助学生端正学习目的和态度,让学生找到实现人生理想的动力,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二是结合大部分学生是农村子弟的实际情况,以开平人民引以为豪的人和事、古今中外勤奋进取的典范、富含教育哲理的名言警句为教育导向,通过校会、班会、课堂、日常生活等环节,深入持久地向学生灌输艰苦朴素、勤奋进取思想,培育学生敢于攀登和坚忍不拔的苦学精神,让学生善于在艰苦环境中学习。“超越自我”是师生不断进取,自我升华。该校实施激励措施,制订奖励方案,在肯定老师团结合作、发挥众人力量的基础上,又不断激励老师们各尽所长,各尽其才。老师在教育方式方法上勤于探索,勇于实践,在教研教法上不断创新,不断开拓,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凸现教研能力,完成了自我升华,涌现了一大批开平市教育教学骨干和名师,他们通过自己的工作和成绩,成就了开平一中的辉煌,彰显了学校的特色。该校学生“超越自我”主要表现为: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形成了一种昂然向上、永不低头、积极进取、超越自我的可贵精神。因地处农村,生源质量较江门市个别重点中学略为逊色,但该校学生秉承“艰苦奋斗”的优秀传统,勤奋进取,力争上流,经三年的努力,历届考生在高考中都勇创佳绩,大大超越先前入学成绩。近几年来,该校通过社会捐款、学校每年拿出20万元等形式资助了287位贫困生,同时该校还为贫困生创设自我解困和锻炼机会,安排贫困生在课余参与饭堂和校园绿化的工作,学校给予一定补贴。贫困生通过参与学校的实践活动,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了独立能力,锻炼了顽强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自觉提升自己,超越自己,工作表现出色,成绩优秀。近三年有86位贫困生在担任校班两级学生干部时,工作受表彰;参加国家级、省、市级竞赛,近三年有53人次获得各级奖项;2004年至2006年,高一、高二被帮扶的贫困生的学习成绩优秀率分别是83.6%、85.9%、87.1%;高三被帮扶的分别有21人、30人、43人,考取本科的分别有17人、26人、38人。文化建设开平历来重视文化教育,改革开放以来,尤其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以“创建教育强市”为目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该校作为当地的教育龙头和“窗口”学校,在申报示范高中过程中得到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面对机遇和挑战,结合广东省2001年提出建设教育强省的指导精神,该校依靠政府的支持和各界人士的关心,抓住发展契机,做好创建计划,大力实施“1521”工程,并严格按照广东省示范高中督导验收标准,积极进行准备工作。一是抓“软件”建设。①加强宣传。领导重视,从校会、级会、班会、课堂、电台、报刊、各项社会活动等,加大宣传力度广度,营造共建示范高中的良好氛围。开平市第一中学②积极准备。制订《开平市第一中学“十五”规划》和《创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三年发展规划》,分步实施。学校成立教师队伍建设组、校园文化建设创建组、功能室创建组、教学研究组、德育工作组、申报资料整理组六个小组,有计划、有汇报、有条理地进行创建工作。③狠抓质量。抓好科学管理,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促进办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二是抓“硬件”建设。第一阶段从2000年至2002年,撤销初中,从2001年起办独立高中;完成征地任务,使学校占地面积从原来的98亩(65333平方米)扩大到近180亩(119880平方米);完成校门楼牌的改建、主校道两边绿化、周瑞澜纪念大楼(男舍)、周谦益大楼(女舍)、方创杰谢洁霞教学大楼等工程。第二阶段从2003年至2004年,完成第二期扩招计划,班额、人数增加;争取政府出资建成了第二幢新女生宿舍大楼;自筹资金200万元改造了原运动场和购买了一大批文体器材。第三阶段从2005年至2006年,完成第三期扩招计划,达到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办学规模;校友捐资建成“80周年纪念大楼”;通过政府垫付利息,向银行贷款人民币2000万元,兴建了饭堂、科学实验楼、学生新宿舍、教师新宿舍;通过政府出资、社会捐赠、学校自筹三种方式改善现代化教育教学的设备设施。其间,国务院侨务办主任陈玉杰同志、外交部驻美国三蕃市领事彭克玉同志、省教育厅罗伟其厅长、刘育民副厅长、省督导室陈健主任、江门市李崴副市长、开平市委赵瑞彰书记、吴平超市长、黄佳纪委书记、黄婉慈副市长、江门市教育局李霭康局长、江门市教育局督导室张天民主任、开平市教育局黄炳和局长等领导亲临该校进行指导创建工作,并给予很大帮助。2003年刘育民副厅长视察该校创建工作时,了解到该校创建资金不足,当场决定从省厅拨款200万元兴建实验大楼,现已投入使用。江门市、开平市督导室领导还多次深入该校指导,提出很多建设性意见。同时,开平市政府、市教育局从物力、财力、人力各方面对该校软硬件的建设和配置都给予大力支持,有力推动该校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校歌百足耸峙,白云虬虬,潭江源远,清波悠悠,红楼晚望,赤水归舟,爵宇巍峨,林茂竹秀。校园美,空气新,踏破晓寒练身强,弘德育,正气扬,爱国爱民立志向,有教无类才辈出,勤学博学出栋梁。师精良,勤耕耘,科教兴国齐努力,众学子,如朝阳,振兴中华献力量,众学子,如朝阳,振兴中华献力量。相关新闻开平一中高考“三线飘红”[3]2013年7月,开平一中的高考再次彰显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育人特点,高考成绩“三线飘红”:重本入围110人,超出任务18人;本科以上入围712人,超额完成任务;专科以上入围1104人,超额完成任务。此外,开平市理科总分前十名该校占4名,李灼文(中考成绩开平市第十二名)以668分居开平市第二名,江门市第八名。2012年到2013年,开平一中2013届高三师生在艰难中奋勇前进。面对2010年高一级学生入学分数线比兄弟学校低8分(相差分数为历年最大),尖子生(按初三江门一模成绩)开平前五名没有1人、前三十名只有10人的现状,全体高三教师毫不气馁,团结拼搏地开展备考工作,在一次次模拟考试中进步,一改以往高考成绩不如模拟考试成绩的历史,在高考中考出比任何一次模拟考试都好的成绩,超额完成该市教育局下达的任务,也超乎开平一中原有的预期。
浏览
2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