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梓橦路小学

联合创作 · 2023-10-20 19:51

基本内容四川省泸州市梓橦路小学始建于1918年,是享誉省内外的知名学校。位于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江阳中路57号,现在的水井沟商业步行街旁。她的前身叫“川南师范学堂”,早年革命志士恽代英、肖楚女、李求实等曾在这里播洒革命火种。文化大革命期间曾更名为“革命路小学”,“文革”后更名为“四川省泸州市梓橦路小学”。学校的发展建设历经了五次跨越。第一次跨越是由普通的学校迈进四川省首批重点小学的行列;第二次跨越是由重点小学转变为自成风格,自创特色的学校;第三次跨越年是2002年引入新机制在原校址——市中心黄金地段水井沟重建校园,使校园焕然一新,学校走上跨越式的规范化、个性化的发展道路;第四次跨越是2008年在城西新区投资8千多万元新建占地93亩的丹青路校区,成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更名为梓橦路学校,分为两个校区——水井沟校区和丹青路校区,走上科学化、现代化的发展道路;2012年7月,又将两个校区分为两所独立的学校,原来的水井沟校区又重新恢复为泸州市梓橦路小学校。目前,梓橦路小学共有教学班37个,学生2千余人,教职工84人。在学校重新更名之后,梓小人将以更高昂的教育改革热情,全面实施个性化、多元化、现代化的学校发展战略。学校秉承:开放、多元、创新、和谐、包容的办学理念,学校文化建设上提出“雅量高致、和而不同”的学校文化价值观;;提出“灵性在这里创造,人格在这里升华”的育人目标;教育教学管理上提出“小善积跬步、大智成千里”的校训;“以德为先、知行并重”的校风;”“创造自我、止于至善”的教风;“乐学善思、善问践行”的学风。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提出“游戏中学习、游戏中生活;追求快乐、追求个性;享受学习、享受生活;创造自我、创造希望”的教学思想;提出了“在改革中创造,在创造中进步”的教师观;提出了“在过程中感悟,在实践中成长”的学习观。校园环境设计和布置上,赋予每一样事物含有教育的元素,实现了校园的生态化、人文化、艺术化,使校园成为一本形象而生动的“百科全书”,每一个空间都承载着教育的责任和义务。求真务实的教育科研产生了梓橦路小学教育特色效益和名师辈出效益。从1984年提出的科研促学校走出发展高原期的治校思想以来,全校教师根据教育发展潜心实践,科研兴校。根据学校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了《网络环境下的开放式教学研究》等国家级课题、《学生素质发展性评价》等省级课题的研究,目前,全校结题获奖的课题多达20余个,其中3个荣获国家级奖励,6个分获省人民政府一、二、三等奖。研究中还完成三部专著,已出版发行。经过多年的努力,孜孜以求的梓小人已把基础理论研究和基础实践研究科学地融为一体,教师人人都自觉成为教育科学研究的实践者。春华秋实,已形成了:一建立一个积极改革、开拓的开放式学校;二培养造就个性张扬、特色鲜明的学生;三创造性地塑造一大批与时俱进的专家型和研究型教师。学校现有特级教师1人,中学高级教师4人,省、市、区名师和学科带头人数十人。其中4人在国家级赛课中获奖,11人在省级赛课中获一等奖。四通过教育科研,学校文化得以丰富,呈现出旺盛的生机与活力。四川省泸州市梓橦路小学校的发展定位是成为全国一流学校,现已荣获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全国家长优秀(示范)学校,全国少年军校,全国红旗大队,全国艺术特色学校,四川省首批重点小学,四川省校风示范校,四川省现代教育示范校,四川省中小学实验教学示范学校,四川省百所特色艺术学校,泸州市教育科研基地等称号。由于梓小人的努力学习与实践,其办学成效已辐射全国,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四川教育》《教育导报》等媒体都相继作出大型报道。昨天的梓橦路小学已经成为全国教育的一面旗帜,如今梓小人正骄傲地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继续弘扬“创造与发展”的办学精神,力争成为全国一流的名校。
浏览 8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