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第五高级中学

联合创作 · 2023-10-13 16:07

沈阳市第五中学是一所环境幽雅,历史悠久的省级重点高中,其前身是创办于1905年的奉天普通学堂,当时该校作为具有先进思想的办学实体,成为废科举兴学堂之先锋。学校先后更名为奉天中学堂、奉天省立第一中学校、辽宁省立第一高级中学校、沈阳市立第一中学,直至最终更名为沈阳市第五中学。历史发展沈阳市第五中学校史馆在辽宁地区,沈阳市第五中学是少数几个 “百年老校、世纪学府”之一。在沈城教育圈,五中的对外名头虽不如实验、育才响亮,但论资排辈,五中却是不遑多让的“大哥大”!这所学校是由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清朝最后一任东三省总督——赵尔巽下令创建的。五中创建的年份恰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敏感节点。 1905年,日俄两大帝国主义列强的数十万大军在东北大地上掀起腥风血雨,史称“日俄战争”,五中就是在中华民族多灾多难、又孕育历史新生的动荡年月破土而出的。戊戌变法失败后,救国图存的呼声越来越高。改革科举制度,施行学校教育,成为当时有识之士的普遍要求。至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许多封疆大吏联名奏请立停科举、办学堂,获清廷诏准。至此,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科举取士与学校管理实现了彻底分离。据《奉天通志》记载:1905年9月,奉盛京将军赵尔巽令,租用盛京北大门外依大人胡同协领佟裕书旧宅30余间为校舍(现五中址),开办奉天普通学堂,杨新畲任监督(校长)。1906年2月,改称奉天中学堂,学制为五年,增设校舍八十余间,先后由戴裕忱、郑鼎臣、邹大镛任监督。 1909年,新建楼房38间,原租佟裕书房屋退还。宣统二年(1910年),更名为奉天省城中学堂,续建楼房38间,又添官银号及民房50余间。五中语文老师葛岚介绍说,五中体育馆南侧的那条路,仍称“中学堂路”。“五中是在清末西学东渐的大背景下脱颖而出的,是自上而下建立起的近代学校,在东北实行了最早的学校教育。 ”葛岚说。沈阳市第五中学1915年5月,奉天图书发行所出版的《奉天教育品展览会国文成绩》为当时辽宁省各学校国文考试优秀文章汇编,奉天省城中学堂(五中)有41篇文章入选,其中第六班学生李德润所作《奉天省中学校开学记》一文详细描述了1905年冬学校初建的情况。当时就读于奉天东关模范两等小学校第六班的周恩来有一篇题目《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日盛言》的文章即录于此书中。李德润的《奉天省中学校开学记》文字情透纸背,饱含爱国深情,现摘录一段:沧海横流、斯世涫沸,环球万国,磨牙砺爪,睒睒相视。而时局阽危,一发千钧。北蒙叛、南满危,英法等国皆欲染指中原。举目有山河之异,此真时势岌岌,人心汹汹,不能不悻然望,穆然思,而群焉希望此毕业者也,蒙见开学之盛若此,而因以动无限沧桑之感也。是为记。奉天普通学堂建立之初学制为五年,所设课程计有经学、国文、外国语(包括英文、日文)、历史、地理、算术、博物、图画、体操等。1906年时,学堂有职员6人,教员11人,沈阳历史上的首任市长曾有冀曾任学校教员。曾有冀(1870-1936年)字子敬,沈阳城南红菱堡人。 1909年前后,曾有冀任奉天教育会会长。1923年,在张作霖的举荐下,曾有冀出任奉天市政公所市长(相当于沈阳历史上的首任市长)兼奉天电灯厂厂长。曾有冀当上市长后,着意于整顿市面,拓宽路基,修筑油漆道路,开辟电车路线,无不雷厉风行,奉天市的城市规模,经曾有冀的锐意改革奠定了坚实根基。曾有冀培养了一批在中国近代史闻名遐迩的风云人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杨宇霆。杨宇霆(1885-1929)19岁中秀才,1905年考入奉天普通学堂(现沈阳五中),1906年赴日本留学,是辽宁省最早公派到日本留学的学生。后因与张学良发生政见分歧,被枪毙于大帅府老虎厅。1913年,老五中学生增至18级(班),同年改称奉天省立第一中学校,学生20班,达八百余人。这一时期,五中人才辈出,蔚然称盛。当年,五中师资力量之雄厚堪称全辽之最,教员群体是以车向忱、金毓黻、阎述诗等一批杰出的教育家、学者为骨干核心的。据1929年6月15日奉天同大印书馆印制的《奉天省立第一高级中学校同学录》中明确记载,当时宗英为校长,阎述诗为数学教员,车向忱为伦理教员。车向忱? 车向忱(1898-1971),辽宁法库县人,著名教育家、爱国人士。 1928年在五中任伦理教员,曾参加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他创办数所平民学校,积极动员和组织群众进行反对日本侵略的爱国活动,培养和造就了大批革命知识分子。抗战胜利后曾去延安,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建国后,历任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长、辽宁省副省长等职务,1971年逝世。? 金毓黻(1887-1962)字静庵,辽宁辽阳县后八家子人,著名文史专家。1916年入五中任历史教员,1920年后历任黑龙江省教育厅科长和长春电灯厂厂长、辽宁省政府秘书长、教育厅长等职。集中精力于东北史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先后编著了《奉天通史》、《东北通史》上卷和《中国史学史》等书,在史学界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学者,尤其是对东北史的研究做出过重要贡献。? 阎述诗(1905-1963),沈阳市人,著名教育家、作曲家、爱国人士。 1928年在五中担任数学教员,曾组建东北第一个业余音乐团体。他创作的歌曲有很多被编入中学教材中,被广为传唱。从1927年开始,他陆续创作并主演了《高山流水》、《风雨之夜》等6部中小型歌剧,著名的爱国歌曲《五月的鲜花》唱遍祖国大江南北,经久不衰。有这些知名学者、教育家口传心授,严格把关,当年的五中学生精英辈出,人才之盛令世人侧目,其中马二琴、金恩祺、童伯潜三名五中毕业生最为杰出。? 马二琴(1892-1969),原名英麟,沈阳人。他珍藏两张古琴,常独自沉醉于弹奏之中,遂自号“二琴”。于老五中毕业后,便师从当时名医张之乡,精研医典,多有通悟。上世纪20年代初,成为沈阳名医。后来,曾历任奉天市政公所医官(主管考试中医),奉天中医会会长,并创办了东北最早的医学杂志《奉天医学杂志》,在当时医学界影响颇大。1948年后,马二琴被中国医科大学聘为中医研究组主任,是全国最早获教授学衔的中医师。各医学院学生考研究生、博士生,一直都在参考他的著作与教材。? 金恩祺(1894-1948)字哲忱,辽宁抚顺人,五中毕业生。 1922年与著名爱国民族实业家张志良一道创建了著名的八王寺汽水厂,后任八王寺啤酒汽水公司董事长。曾参加奉天反抗日本临江设领外交后援会,发动沈阳数万市民举行示威游行,并发起成立辽宁国民外交协会,参与组建东北民众抗日救国团,积极开展抗日救国活动。? 童伯潜(1900-1983),沈阳市人,著名建筑家,建筑教育家。1917年考入五中,1925年于清华毕业后留学美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获硕士学位。曾在美国建筑设计事务所工作,后回国从事教学研究工作,并主持设计南京外交部大楼、上海浙江兴业银行。参加设计的工程约100项,其中主要的有南京首都饭店、上海金城大戏院等。在建筑创作上反对因袭模仿,坚持创新进步,晚年主要从事理论研究工作。沈阳市第五中学“九一八”事变后,学校停办一年多。1933年4月1日复办,招收学生一班。1935年,添招学生两班,共三班,同年失火烧毁校舍,学校停办。 1937年再复办,易名为奉天省立两级中学。 1939年改为奉天地方职员训练所;1944年改为留日学生预备学校。这段时期,成为五中学校教育史上最黑暗的时期。1937年,日本在东北公布所谓的“新学制”。“新学制”规定中等教育设国民高等学校,修业年限为四年。这种学制意在降低国民文化水平,是对奴化教育政策的进一步贯彻。 1939年后,学校先后改为奉天地方职员训练所和留日学生预备学校,将这所学校变为培养汉奸走狗的场所。伪满洲国宣布废止所有教科书,各学校课程暂用“四书”和《孝经》讲授,并规定教育宗旨为“重仁义、讲礼让、发扬王道主义”并以“亲邻善邻、共存共荣”为目的,此时的五中教职员多为日本人。“八一五”光复后,沈阳始得兴力治教,从容办学。五中重立潮头,改称辽宁省立第十一中学,整饬学校校产,孕育良好校风,又现蓬勃蔚然之象。1946年9月,五中改为沈阳市立第一中学校。1949年3月,改为沈阳市第五中学。由北关区区长王真兼任校长。学制仍为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修业年限各三年。建国初期,五中自1951年恢复为完全中学后,一直采用初中、高中各三年学制。沈阳市第五中学图书馆五十年代初,学校教学基本上沿用旧的教学方法。上课教师死板机械讲述,学生被动听讲,很少有思考余地。后来,学校组织全体教师系统学习凯洛夫的《教育学》,逐步用前苏联教学论精神进行教学。 1958年开始,学校搞教育革命,对凯洛夫的《教育学》进行批判,教学强调“多快好省”。1962年,学校被定为市重点中学。 1966年前,学生入学都要经过严格的招生考试。1966年招生考试制度被取消,1968年复课后,学生就近入学。1978年,五中重新被定位首批省市重点中学,并恢复了初中三年的学制。开始以考试成绩择优录取学生,全市统考,全区统录。2000年底,市、区两级政府决定五中就地整体改造,把五中打造成省内“一流规模、一流设施、一流质量”的示范性、实验性的高级中学。五中改造工程于2001年8月29日破土动工,2003年9月1日新五中教学楼主体竣工,改造后的学校占地面积由原来的28100平方米扩大到59600平方米,建筑面积由原来的不到20000平方米扩大56500平方米。在校学生由原来的27个班级1300余人扩招到48个班级2600余人。校园环境沈阳市第五中学在市、区两级政府的亲自指挥和领导下,2001年市区政府对五中进行了整体改造,2002年学校完成了整体改造,新五中校园占地面积为596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6500平方米。科技综合楼内设有200人同时进行教学和接受远程教育的电子教室,藏书100000册的图书馆和同时可容纳800人的阅览大厅;教学楼内各教学班配有投影屏幕;操场为标准的400米塑胶运动场;面积8100平方米艺术体育馆,一层为1200座位的影剧院,二层为体育馆,设有手球、篮球、排球、羽毛球场地,音乐、美术教室;学生公寓可容纳800人住宿和1500人就餐。办学条件教学设施学校设施先进,功能齐全。计算机网络覆盖全校,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教学网络化,为师生提供了最现代、最完善的教育教学环境。使教师在办公室就可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学生在校园里就可享受到最先进的教育资源。一流的环境和一流的设施充分满足了现代教育的需要。师资力量沈阳市第五中学老师在上课学校有4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700人。现有教职员工181人,高级教师40人,占任课教师的27%;一级教师41人,占任课教师的28%。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6人,获得市教育专家称号1人,市学科带头人2人,获市以上荣誉称号的30余人。近年来,有近300篇学术论文被评为国家、省、市级论文。学校以教师为本,确立了有利于教师发展,有利于教师扬名,有利于教师成功的现代管理理念,一支人才超群的优秀教师队伍已经形成——全国及省、市、区优秀工作者、市劳动模范、师德标兵、教育专家与优秀校长、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教师等等;相当多的教师参加了“跨世纪园丁工程”省级和国家级的培训,成为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许多学科的骨干教师被市教研部门聘为学科中心备课组成员。办学特色办学宗旨沈阳市第五中学体育馆学校一贯坚持科研兴校的治校宗旨,不断增强科研意识,积极探索实践,以教育科研为载体,努力提高教师群体的素质,构建了先进完善的课题体系和科研基地,促进学校不断向纵深发展,被评为沈阳市首批教育科学研究实验基地。学校突出“交流、合作、发展、创新”的办学理念和以“学生为本”的育人宗旨,把培养学生的“四种精神”和“六种能力”作为育人工作重点,造就了许多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英才,数以百计的学生先后在国家及省、市各种大赛中获奖,形成了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育人氛围。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根据所在社区的实际条件,结合该校的传统和优势,兼顾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设了多种校本课程,包括学科拓展类、地区文史资料类、活动类和音乐欣赏类。学校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该校于2000年9月份从高一年级开始进行研究性学习尝试,学校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与鞍山一中、省实验中学并列评为全省第一名。学校根据学生的不同课题配备了辅导教师,定期进行辅导讲座和专题指导。学校还建了三个专门用于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性实验室。学校注重营造具有开放视野和富于文化内涵的学习环境。在走廊的墙壁上,建设了包含五大主题、十八个专题的知识长廊。在科技综合楼一楼建设了占地800多平方米的校史馆。该校的文体活动有着光荣的传统。五中的女子排球队久盛不衰,曾多次荣获省市级中学组比赛的冠军。五中首创的男子手球队在沈城也颇负盛名。办学精神沈阳市第五中学五中提出新的发展目标是省市领先,国内一流,创全国名校。坚持“以人为本、为学以理、积学精业”的办学理念;打造学习型的学校,立足学生全面发展,深化人本关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塑造学生健康个性,为学生接受高层次的深造、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坚持以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核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以教育教学信息库为中心,建容量较大、学科分布齐全、更新较快、使用较为便捷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通过显著提高社会和家庭的认可度、满意度、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吸引各类家长为学校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资源;努力扩大与本市及国内外著名学校的交流,用历史的眼光和世界的眼光看五中学校的发展,找准定位,通过不懈的努力,决心把五中建成一所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与不断创新的教育实践,充满以人为本与进取活力的学校氛围,具有持续增长的优质教育资源的国内名校。学校荣誉学校在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复检工作中受到好评先进的理念、科学的管理、卓著的成效使五中蜚声省内外,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素质教育基地、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辽宁省精神文明先进单位、辽宁省电化教育示范校、沈阳市对外开放窗口学校、沈阳市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沈阳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珍珠球基地、沈阳市交通安全文明学校、沈阳市先进团委、大东区教育教学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百年的历史赋予五中深厚的底蕴,务实的精神给予五中腾飞的动力,五中人用智慧和汗水开创更加灿烂的明天,书写更加辉煌的业绩!相关新闻学生展示自己动手制作的寿司2013年9月,在新学期开始,沈阳市第五中学在高一推出42门、高二推出40门校本选修课,同时推出36个学生社团,校本选修课中就包括家常菜制作、烘焙入门等。学校推出的选修课多与生活技能有关,包括环球美食、手工、家常菜、十字绣、户外生存、生活与健康等。校长金巍松介绍,学生上课时什么都不用带,大烤箱、天然气灶等设备,面粉、排骨等原材料甚至洗碗布都是现成的,由学校提供。学校开设这些课程就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现在高中生多数时间以学习为主,都变成了“书呆子”,在生活方面缺乏技能,不会做饭、不会洗衣服等。因为场地和设备的限制,每科校本课程每个班只能一名学生参加,最多两名,这样一个班40名学生就有40种技能或知识,等大家交流后,技能和知识就会向更多学生传播。学校还会建设汽车模型、汽车驾驶室训练操作台、发动机等,让学生在学校也可以学会汽车维修和保养。
浏览 1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