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山荚蒾
共 675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3-11-09 08:40
Viburnum squamulosum Hsu in Acta Phytotax. Sinica 13 (1): 127, t. 13. 1975.
灌木;幼枝、叶两面、叶柄和花序均有红褐色微细腺点而无毛;当年小枝浅褐色,四方形,二年生小枝黑褐色。叶厚纸质,条状披针形,长11-17厘米,顶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至钝形,边缘疏生少数开展的不规则小尖齿,中部齿常较少或近全缘,上面光亮,下面暗淡,无毛,侧脉约6对,直达齿端或近缘前互相网结,连同中脉上面稍凹陷,下面凸起,小脉不明显;叶柄长1-1.5厘米;无托叶。复伞形式聚伞花序顶生,果时直径约6厘米,总花梗长约2厘米,纤细,第一级辐射枝5条,长1-2厘米,被簇状短毛,花生于第二至第三级辐射枝上;萼齿宽卵形;花冠白色(?),辐状,裂片宽倒卵形,长1-2毫米,顶圆形,筒长约1毫米;雄蕊长等于花冠,花药椭圆形,长约1毫米;花柱高出萼齿。果实无毛和腺点;核扁,近四角形,长度和直径各约5毫米,腹面凹陷,背面凸起,形状如杓,无纵沟。
特产广西瑶山长洞。生密林中。
在发表本种时,笔者曾指出它的主要特征在于植物体几乎全被黄白色细鳞片。其实这种鳞片是腺体的分泌物,在同属的某些种(如吕宋荚蒾 V. luzonicum Rolfe) 的叶上面有时也是存在的,故不能作为本种的主要标志。
从果核的外形来看,本种同海南荚蒾 V. hainanense Merr. et Chun 和常绿荚蒾 V. sempervirens K. Koch 均属近亲,但叶较该两种为狭长,最下一对侧脉不作离基三出脉状,为其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