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enophora hunanensis
共 1329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3-11-09 02:11
Adenophora hunanensis Nannf. in Hand.-Mazz., Symh. Sin. 7: 1070. 1936;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4: 389. 图6192. 1975. ——A. petiolata auct. non Pax et Hoffm.: Tsoong, Contr. Inst. Bot. Nat. Acad. Peiping 3(3): 76. 1935, p. p.
茎高60-120厘米,不分枝,无毛或稍有白色短硬毛。茎生叶至少下部的具柄,很少近无柄,叶片卵圆形,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基部常楔状渐尖,或近于平截形而突然变窄,沿叶柄下延,顶端急尖至渐尖,边缘具疏齿,两面或疏或密地被短硬毛,较少被柔毛,也有全无毛的,长3-10 (15) 厘米,宽2-4厘米。花序分枝长,几乎平展或弓曲向上,常组成大而疏散的圆锥花序,极少分枝很短或长而几乎直立因而组成窄的圆锥花序。花梗极短而粗壮,常仅2-3毫米长,极少达5毫米,花序轴和花梗有短毛或近无毛;花萼常有或疏或密的白色短毛,有的无毛,筒部倒圆锥状,裂片卵形至长卵形,长4-7毫米,宽1.5-4毫米,基部通常彼此重叠;花冠钟状,蓝色、紫色或蓝紫色,长1.5-2厘米,裂片三角状卵形,为花冠长的1/3;花盘短筒状,长 (0.5) 1-2.5毫米,顶端被毛或无毛;花柱与花冠近等长。蒴果球状椭圆形,或近于卵状,长6-8毫米,直径4-6毫米。种子椭圆状,有一条棱,长1-1.5毫米。花期7-9月。
本种以大多数具柄的叶子、几乎平展或弓曲上升的花序分枝、极短而粗壮的花梗、特别是宽而通常在基部彼此重叠的花萼裂片和被毛(少无毛)的花盘,有别于近缘种。与 A. petiolata 的区别不仅在于花萼、花盘和花冠大小,还在于花冠裂片的形状,本种花冠裂片三角状卵圆形,宽大于长,而 A. petiolata 为卵状三角形,长大于宽。而且木种叶片厚,纸质,而 A. petiolata 叶片薄,膜质或薄纸质。两个种在形态上的界线一般说来是清楚的。在生态上,各占据不同海拔高度。但也有难于区分的情况。
模式标本产地是湖南武冈。
种内可分为两个异域亚种。
subsp. hunanensis
至少茎下部的茎生叶有明显的叶柄,柄长可达2.5厘米。花萼裂片较宽,宽2-4毫米。花盘长1.5-2.5毫米,大多被毛。
产贵州(凯里)、广西(阳蒴、兴安)、广东(连南、乳源、仁化)、江西西部、湖南、湖北、四川(城口、巫溪、奉节、秀山)、陕西(铜川以南)、河南西部、山西南部(芮城、阳城、晋城、陵川)、河北南部(磁县)。生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坡草地和林缘草地。
subsp. huadungensis Hong, subsp. nov. in Addenda
茎生叶近无柄或仅茎下部的叶有很短的柄,极少叶柄长达1.5厘米的。花萼裂片较窄,宽1.5-2.5毫米。花盘长 (0.5) 1-1.5 (2) 毫米,多数无毛。
产江西东部(包括庐山)、福建西部(连城、永安)、浙江(龙泉、天目山)、安徽(黄山、九华山)、江苏(溧阳、南京)。生于海拔1900米以下的山坡草地或林下草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