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毛柃

微毛柃

共 1776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3-11-09 05:52

Eurya hebeclados Ling in Act. Phytotax. Sin. 1: 208, 1951; H. T. Chang in Act. Phytotax. Sin. 3: 35, 1954; Hsu in Act. Phytotax. Sin. 9: 93, 1964; L. K. Ling in Act. Phytotax. Sin. 11: 330, 1966; 1中国高等植物图鉴2: 870,图3470, 1972;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补编2: 487, 1983; 福建植物志3: 502, 图354, 1987; 贵州植物志5. 83, 图版29, 1988; 四川植物志8: 217, 图版84. 4-6, 1989; 广东植物志2: 172, 1991; 广西植物志1: 842, 图版333: 1-2, 1991; 浙江植物志4: 208, 图4-265, 1993.——Eurya lineanis Hu et L. K. Ling in Act. Phyt6tax. Sin. 11: 331, 1966.

灌木或小乔木,高1.5-5米,树皮灰褐色,稍平滑;嫩枝圆柱形,黄绿色或淡褐色,密被灰色微毛,小枝灰褐色,无毛或几无毛;顶芽卵状披针形,渐尖,长3-7毫米,密被微毛。叶革质,长圆状椭圆形、椭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4-9厘米,宽1.5-3.5厘米,顶端急窄缩呈短尖,尖头钝,基部楔形,边缘除顶端和基部外均有浅细齿,齿端紫黑色,上面浓绿色,有光泽,下面黄绿色,两面均无毛,中脉在上面凹下,下面凸起,侧脉8-10对,纤细,在离叶缘处弧曲且联结,在上面不明显,有时可稍明显,下面略隆起,网脉不明;叶柄长2-4毫米,被微毛。花4-7朵簇生于叶腋,花梗长约1毫米,被微毛。雄花:小苞片2,极小,圆形;萼片5,近圆形,膜质,长2.5-3毫米,顶端圆,有小突尖,外面被微毛,边缘有纤毛;花瓣5,长圆状倒卵形,白色,长约3.5毫米,无毛,基部稍合生;雄蕊约15枚,花药不具分格,退化子房无毛。雌花的小苞片和萼片与雄花同,但较小;花瓣5,倒卵形或匙形,长约2.5毫米;子房卵圆形,3室,无毛,花柱长约1毫米,顶端3深裂。果实圆球形,直径4-5毫米,成熟时蓝黑色,宿存萼片几无毛,边有纤毛;种子每室10-12个,肾形,稍扁而有棱,种皮深褐色,表面具细蜂窝状网纹。花期12月至次年1月,果期8-10月。

产于江苏南部(宜兴)、安徽南部(黄山、桐城、径县、歙悬、九华山、宣城、金寨、广德)、浙江、江西、福建、湖北西部(利川、恩施、合丰、宣恩)、湖南中部以南及西部(道县、新宁、芷江、黔阳、宁远、衡山、宜章、武岗、安仁、永顺、麻阳、汝桂、祈阳、新阳、合同、通道、江华、阳明山、洞口)、广东北部(连南、乐昌、乳源、连山、连县、曲江、仁化、德庆)、广西、四川东南部(南川、峨眉山、城口、灌县、永川、秀山、黔江、石柱)、重庆(涪陵)及贵州东南部(黎平、天柱、榕江)等地;多生于海拔200-1700米的山坡林中、林缘以及路旁灌丛中。有时也生长在干燥的阳坡草灌丛中。模式标本采自福建长汀。

本种和短柱柃E. brevistyla Kobuski很近似,但嫩枝圆柱形,连同顶芽及萼片外面均密被微毛以及花柱顶端3深裂等易于区别。又本种在外形上和格药柃E. muricata Dunn以及黑柃 E. macartneyi Champ.都很相似,但格药柃的嫩枝和顶芽均无毛,花药具分格,而黑柃的叶片干后下面常呈红褐色,萼片革质,无毛,雄蕊17-24枚以及花柱3枚,离生,长1.5-2毫米等均易与本种有所不同。

微毛柃在我国分布广,资源丰富,是优良的冬季蜜源植物。

作者于1966年曾以产于广西兴安县潮源村,谢福惠、李树刚3-B-11号标本,取名为线叶柃E. linearis Hu et L. K. Ling为了证实它和微毛柃E. hebeclados Ling之间的亲缘关系,特地到线叶柃的模式产地考察,发现该地点是一个范围不大的低丘缓坡,生境恶劣,表土裸露,土壤十分干燥,在这面积不大的环境中,我们同样看到宽阔的叶片和狭窄的线形叶片,显然叶形的变异,完全是受到环境的制约,因此,我们认为线叶柃和微毛柃应属于同一个类型,不宜另立一个种。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