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

沙棘

共 3136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3-11-09 06:07

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 Sp. Pl. 1023. 1753; Rousi in Ann. Bot. Fennici 8:201. 1971. —— Osyris rhamnoides. Scop., Fl. Carn. ed. 2, 2: 261. 1772. Rhamnoides hippohae Moench, Method. Pl. 343. 1794. —— Hippophae littoralis Salish., Prodr. Stirp. 71. 1796. —— H. angustifolia Loddiges, Catal. P1. et Seeds 1836. —— H. sibirica Loddiges, op. cit.——?H. stourdxiana Szabo, Moldaviae 1: 60. 1841. —— H. rhamnoideum Saint-Lager, Ann. Soc. Bot. Lyon 7: 127: 1880. —— Elaeagnus rhamnoides (Linn.) A. Nelson in Amer. Journ. Bot. 22: 682. 1935.

本种自林奈定名后,直到现在各国都未发现保存有他定名的模式标本,对确定正确的种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过去分类学者简单地把各地区的标本,均定名为一个种,并认为沙棘属只有这个种,或工作稍细些的作者分成3-4个种。但对沙棘则认为是广布欧亚的种,很少对种下等级进行研究。1971年芬兰土尔库大学植物系的 Arne Rousi 对本属作了详细研究,特别对沙棘 H. rhamnoides 作了考证,认为林奈的沙棘应为欧洲北部海滨植物,因此后选模式标本产地为瑞典的乌布萨拉植物园。他将本种分为9个亚种,其中我国有5亚种,产于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原亚种 Subsp. rhamnoides 在我国未发现有分布。

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 subsp. sinensis Rousi in Ann. Bot. Fennici 8: 212. fig. 22. 1971. —— H. rhamnoides auct. non Linn.: Rehd. in Sarg., Pl. Wils. 2: 409. 1915. —— H. rhamnoides Linn. var. procera Rehd. in Bail., Stand. Cycl. Hort. 3: 1495. 1915.

落叶灌木或乔木,高l-5米,高山沟谷可达18米,棘刺较多,粗壮,顶生或侧生;嫩枝褐绿色,密被银白色而带褐色鳞片或有时具白色星状柔毛,老枝灰黑色,粗糙;芽大,金黄色或锈色。单叶通常近对生,与枝条着生相似,纸质,狭披针形或矩圆状披针形,长30-80毫米,宽4-10(-13)毫米,两端钝形或基部近圆形,基部最宽,上面绿色,初被白色盾形毛或星状柔毛,下面银白色或淡白色,被鳞片,无星状毛;叶柄极短,几无或长1-1.5毫米。果实圆球形,直径4-6毫米,橙黄色或桔红色;果梗长1-2.5毫米;种子小,阔椭圆形至卵形,有时稍扁,长3-4.2毫米,黑色或紫黑色,具光泽。花期4-5月,果期9-10月。

产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西部。常生于海拔800-3600米温带地区向阳的山嵴、谷地、干涸河床地或山坡,多砾石或沙质土壤或黄土上。我国黄土高原极为普遍。后选模式标本采自山西交城。

本亚种过去定为沙棘 H. rhamnoides Linn.,所有记载中国植物的书籍及对中国沙棘的研究都用这个名字。1971年芬兰 A. Rousi 比较研究后才作一个亚种存在,而且仅产于中国北部及西部。A. Rehder 根据幼嫩枝条和叶片上面具白色星状柔毛定为高沙棘变种 var. procera Rehd. (高可达18米,分布山地坡谷和河谷)。A. Rousi 认为星状柔毛不是区分亚种或变种的主要依据,因此合并在本亚种内作异名。

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 subsp. yunnanensis Rousi in Ann. Bot. Fen. nici 8: 213. 1971.

本亚种与中国沙棘亚种 subsp. sinensis Rousi 极为相近,但叶互生,基部最宽,常为圆形或有时楔形,上面绿色,下面灰褐色,具较多而较大的锈色鳞片。果实圆球形,直径5-7毫米;果梗长1-2毫米;种子阔椭圆形至卵形,稍扁,通常长3-4毫米。花期4月,果期8-9月。

产四川宝兴、康定以南和云南西北部、西藏拉萨以东地区。常见于海拔2200-3700米的干涸河谷沙地、石砾地或山坡密林中至高山草地。模式标本采于云南中甸。

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 subsp. turkestanica Rousi in Ann. Bot. Fen. nici 8: 208. 1871.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6米,稀至15米,嫩枝密被银白色鳞片,一年以上生枝鳞片脱落,表皮呈白色,光亮,老枝树皮部分剥裂;刺较多而较短,有时分枝;节间稍长;芽小。单叶互生,线形,长15-45毫米,宽2-4毫米,顶端钝形或近圆形,基部楔形,两面银白色,密被鳞片(稀上面绿色),无锈色鳞片;叶柄短,长约1毫米。果实阔椭圆形或倒卵形至近圆形,长5-7(-9)毫米,直径3-4毫米(栽培的长可达6-9毫米,直径6-8毫米),干时果肉较脆;果梗长3-4毫米;种子形状不一,常稍扁,长2.8-4.2毫米。花期5月,果期8-9月。

产我国新疆。生于海拔800-3000米的河谷台阶地、开旷山坡,常见于河漫滩。有的作绿篱。苏联塔吉克、吉尔吉斯、乌兹别克、哈萨克以及阿富汗西部、蒙古西部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苏联哈萨克。

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 subsp. mongolica Rousi in Ann. Bot. Fennici 8: 210. 1971.

落叶灌木,高2-6米;幼枝灰色或褐色,老枝粗壮,侧生棘刺较长而纤细,常不分枝。叶互生,长40-60毫米,宽5-8毫米,中部以上最宽,顶端钝形,上面绿色或稍带银白色。果实圆形或近圆形,长6-9毫米,直径5-8毫米,果梗长1-3.5毫米,种子椭圆形,长3.8-5毫米。

产新疆(伊犁、策勒、尼勒克等地)。生于海拔1800-2100米的河漫滩。分布于蒙古西部和苏联贝尔加湖地区。模式标本采自蒙古。

Hippophae rhaimnoides Linn. subsp. gyantsensis Rousi in Ann. Bot. Fennici 8: 214. 1971.

落叶灌木或乔木,高5-8米,小枝纤细,灰色或褐色;节间较短。叶互生,纸质,狭披针形,长30-55毫米,宽3-5毫米,基部最宽,顶端钝形,边缘全缘,微反卷,上面绿色或稍带白色,具散生星状白色短柔毛或绒毛,尤以中脉为多,下面灰白色,密被银白色和散生少数褐色鳞片,有时散生白色绒毛,中脉在上面下陷,下面显著凸起;叶柄极短或几无。果实椭圆形,长5-7毫米,直径3-4毫米,黄色;果梗长约1毫米;种子椭圆形,甚扁,具六纵棱,长4.5-5毫米,直径约3毫米,带黑色,无光泽,种皮微皱,羊皮纸质。

产我国西藏拉萨、江孜、亚东一带,拉萨有栽培;生于海拔3500-3800米的河床石砾地或河漫滩。锡金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西藏江孜。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