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竹

共 1855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3-11-09 04:01

Dendrocalamus strictus (Roxb.) Nees in Linnaea 9: 476. 1835 #$#1834#$#; Munro in Trans. Linn. Soc. 26: 147. 1868; Kurz. For. Fl. Brit. Burma 2: 558. 1877; Gamble in Ann. Roy. Bot. Gard. Calcutta 7: 78. pl. 68, 69. 1896. et in Hook. f., Fl. Brit. Ind. 7: 404. 1897; Brandis, Ind. Trees 675. 1906; E. G. Camus, Bambus. 147. 1913; E. G. et A. Camus in Lecomte, Fl. Gen. Ind. -Chin. 7: 626. 1923; Holttum in Gard. Bull. Singapore 16: 98. 1958; 中国主要植物图说·禾本科. 77页. 1959, excl. spec. Yunnan. et figura no. 53; Fl. Taiwen 5: 776. pl. 1517. 1978; W. T. Lin in Act. Phytotax. Sin. 18 (3): 308. 1980; 广西竹种及其栽培69页. 图38. 1987; 中国竹谱48页. 1988; Hsueh et D. Z. Li in Journ. Bamb. Res. 7 (4): 1. 1988.——Bambos stricta Roxb., Corom. Pl. 1: 59, Pl. 80. 1798.

竿直立,其高低大小常因生长地区气候之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化,一般高7-17米,直径小的为2.5-5厘米(据原记载),大的为6-10厘米,后者壁厚2厘米,或竿基部近实心,梢端略弯;节间长30-45厘米,幼时被薄粉而为粉绿色,老则为暗绿或黄色,竿节处隆起,基部数节环生气根;分枝习性通常较低,每节分多枝,主枝3条,竿上部枝条弯曲下垂,枝壁也较厚。箨鞘早落性,厚纸质,背面常被金褐色小刺毛(在干燥地区生长者则几无毛),边缘具棕色纤毛,先端圆拱形;箨耳微弱或不存;箨舌高1-3毫米,边缘具细齿裂;箨片直立,三角形,上部内卷而成锥状,两面均具柔毛,尤以腹面为甚,基部与箨鞘口部约同宽,背面的纵脉与箨鞘之纵肋相连通。末级小枝所具叶数有变化,具5-7, 6-10,或7-13叶;叶鞘幼时具微毛,老则无毛,灰白色或枯草色,长3.5-5.5厘米;叶耳无或极小,存在时其上可生数条弯曲易落的繸毛;叶舌低矮,边缘具齿裂;叶片大小有变化,呈窄披针形,大型叶长12-30厘米,宽1.5-3厘米,小型叶长5-12.5厘米,宽1-2厘米,上表面粗糙,下表面具柔毛,叶缘具小锯齿而粗糙,次脉3-6对,再次脉6-8条,无小横脉。花枝无叶,节间长3.5-5厘米,圆筒形,无毛,每节密集丛生多枚假小穗,其中有较多的小形而不孕者夹杂在内,假小穗丛的球径为2.5-5厘米;小穗长8-15毫米,宽2.5-5毫米,通常全体被微毛,含2-4朵小花,上端的一朵小花常为不孕花;颖2片或较多,卵形,长6-8毫米,具多脉,先端具芒刺状小尖头;外稃亦为卵形,长9-10毫米,宽8毫米,具18脉,先端具芒刺状小尖头,其长为1-3毫米,自束生的纤毛簇丛中伸出;内稃窄卵形或倒卵形,长8-9毫米,先端具凹缺,下方小花者背部具2脊,脊上密生丝状纤毛,脊间2脉,最上的小花者背部圆拱而无2脊,常近于无毛,共有6-8脉;雄蕊在成熟时伸出花外甚长,花丝细,长8毫米,花药黄色,长5毫米,先端具短尖头;子房陀螺形,长1-2毫米,有柄,上部具微毛,花柱长6.5毫米,柱头单一,呈紫色,羽毛状。果实卵形至几为球形,长6-8毫米,直径3-4毫米,棕色,有光泽,上部具毛,顶端有喙,果皮革质壳状。

产广西及云南南部,在广东及台湾的一些植物园、大学和科研单位有栽培。分布于印度、缅甸,此外还广泛引种到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地。模式标本采自印度。

本种是印度分布最广、面积大、利用价值高的竹种,因此成为他们研究较深入的重要的竹种之一。

长期以来,人们将产于云南(西双版纳至耿马一带)的黄竹D. menbranaceus Munro误认为是本种。经过比较研究后,得知牡竹在我国仅是少数地区有自然分布。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