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线海桐

缝线海桐

共 1118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3-11-09 07:01

Pittosporum perryanum Gowda in Journ. Arn. Arb. 32: 290, 1951; 张宏达、颜素珠, 中山大学学报, 1974: 2, 34, 1974.

常绿小灌木,高1-2米,嫩枝无毛,略有皮孔。叶常3-5片生枝顶,二年生,薄革质,干后近于膜质,长椭圆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长8-17厘米,宽4-6厘米,无毛,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浅绿色,干后带黄绿色,先端尖锐,基部楔形,侧脉每边7条,在下面较明显,干后略突起,离边缘5-8毫米处互相结合,末次小脉围成的网眼近四方形,宽3-4毫米,在下面很明显,边缘平展,不起皱折,叶柄长8-15毫米。花6-9朵排成伞形花序,秃净,苞片线形,长5-7毫米,花梗长5-10毫米;萼片长2毫米,卵形,无毛;花瓣长10毫米;雄蕊长7-8毫米;子房无毛,心皮3-4个,每个胎座有胚珠4-6个,花柱长3毫米。蒴果1-4个生于枝顶,椭圆形,长2-3厘米,缝线3条突起成棱状,或偶为长筒形,长达4厘米,无毛,子房柄长2-3毫米,3-4片裂开,果片薄,革质,内侧黄褐色,无横格;种柄长3毫米,每果片4-6条,排成2列,分散于纵长胎座上,相距3-5毫米;种子15-18个,通常只有8-9个,扁圆形,长约6毫米,红色,干后黄红色。果梗粗而短,长约1厘米。

分布于广西、贵州东南部、广东西部(海南岛)及云南东南部。

用果实及种子煮水,治黄疸病,据说有效。

叶片较大,网眼较宽,干后呈现多数灰白色方格,子房无毛,胎座3个,蒴果长筒形,长3厘米,或更长,子房柄明显,腹缝线突起成3条纵稜,种子长6-7毫米,它和光叶海桐 P. glabratum 很接近,只是后者的叶较小,蒴果较短,无明显的子房柄,亦缺乏纵稜。

Pittosporum perryanum Gowda var. linearifolium Chang et Yan, 中山大学学报, 1974: 2, 35, 1974.

灌木,高1.5米,嫩枝无毛。叶膜质,窄披针形,长9-13厘米,宽1-2厘米,多少镰刀状,侧脉9-12对,在下面稍突起,叶柄长7-10毫米。花未见。蒴果单生于枝顶,椭圆形,长约1.5厘米,无毛,子房柄极短,3片裂开,果片薄革质,缝线3条,突起,种子5-7个,长约5毫米;果梗长1-1.5厘米。

分布于贵州东南部。

嫩枝无毛,叶膜质;带状披针形,蒴果椭圆形,长约1.5厘米,无毛,腹缝线突起。和原种 P. perryanum 的区别在于叶片狭窄,蒴果较小。

另一方面,它和狭叶海桐 P. glabratum var. neriifolium 很相似,但叶片膜质,蒴果有突起的缝线。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