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苞孩儿草
尖苞孩儿草
共 620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3-11-09 08:05
Rungia pungens D. Fang et H. S. Lo in Guihaia 17(1): 47. 1997.
草本,高达1.5米;叶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长2.5-16厘米,宽0.9-5.5厘米,侧脉每边4-9条。穗状花序顶生和腋生,偏向一侧;苞片4列,不育苞片阔椭圆形,长7.5-8毫米、先端锐尖、稀骤尖,连同能育苞片外面与边缘均被腺状微毛和微毛、能育苞片椭圆形,长6.5-7.5毫米;花冠约15毫米,外面淡黄绿色、被腺状短柔毛和短柔毛、上唇6毫米,微缺,下唇3浅裂,中裂片较宽;雄蕊2,下方一枚有距。蒴果长8毫米,外被腺状微毛和微毛;具长约7毫米宿存萼裂片。
产广西(那坡,模式标本产地)。生于石灰岩山、村边、林下,海拔900-970米。
据原文献载:“本种体态和屏边孩儿草Rungia pinpianensis H.S. Lo相似、但后者叶片侧脉约9-10对;苞片全为长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长约15毫米;蒴果长12毫米,无毛;宿存萼裂片长约5毫米。”
C. B. Clarke于1904年曾将采自云南思茅南山林的A. Henry 11784定为Rungia henryi C. B. Clarke,即南鼠尾黄(《云南种子植物名录》2: 1684. 1984.)。该种与本种相近,但作者仅见本种模式标本照片,未能将广西标本与云南标本相比较,而二者的分布也相近,是否同一种,有待仔细观察和比较花序和苞片特征后,再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