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松
共 3882字,需浏览 8分钟
·
2023-11-09 07:00
Pinus yunnanensis Franch. in Journ. de Bot. 13: 253. 1899; Mast. in Journ. Linn. Soc. Bot. 26: 553. 1902, ibidem 37: 415. 1906, et in Gard. Chron. ser. 3. 38: 226. f. 84. 86. 1905; Shaw in Sarg. Pl. Wilson. 1: 2. 1911; Rehd. in Journ. Arn. Arb. 7: 23. 1926; wils. ibidem 7: 43. 1926; Hand.-Mzt. Symb. Sin. 7: 15. 1929; Beissn. u. Fitsch. Handb. Nadelh. ed. 3. 412. 1930; 郑万钧, 科学社生物所论文集 6. 18. 1930, 中研丛刊 2: 108. 1931; Orr in Notes Bot. Gard. Edinb. 18: 128. 1933; 陈嵘, 中国树木分类学 23. 1937; 郝景盛, 中国裸子植物志, 再版 59. 图17. 1951; 冯国楣、冯汉英, 云南的造林树种 17. 图版7. 1954; 广西林业厅, 广西的主要树木整理 64. 图5. 1955; 郑万钧等, 中国树木学 1: 207. 图90 (9-12). 196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1: 313. 图625. 1972. ——Pinus sinensis Lamb. var. yunnanensis (Franch.) Shaw in Sarg. l. c. 2: 17. 1914, et Gen. Pinus 60. t. 23. f. 202. 1914; Chun, Chinese Econ. Trees 15. 1921; Dallimore and Jackson, Handb. Conif. 451. 1923. ——Pinus tabulaeformis Carr. var. yunnanensis (Franch.) Dallimore, l. c. ed. 3. 563. 1946, rev. Harrison, Handb. Conif. and Ginkgo. ed. 4. 497. 1966. ——Pinus tabulaeformis auct. non Carr.: Wils. l. c. 42. ——Pinus insularis auct. non Endl.: 吴中伦, 植物分类学报 5(3): 145. 图版25. 图11. 1956, 仅指异名(P. yunnanensis Franch. et P. sinensis var. yunnanensis Shaw)及部分标本.
Pinus yunnanensis Franch. var. yunnanensis 图版61
乔木,高达30米,胸径1米;树皮褐灰色,深纵裂,裂片厚或裂成不规则的鳞状块片脱落;枝开展,稍下垂;一年生枝粗壮,淡红褐色,无毛,二、三年生枝上苞片状的鳞叶脱落露出红褐色内皮;冬芽圆锥状卵圆形,粗大,红褐色,无树脂,芽鳞披针形,先端渐尖,散开或部分反曲,边缘有白色丝状毛齿。针叶通常3针一束,稀2针一束,常在枝上宿存三年,长10-30厘米,径约1.2毫米,先端尖,背腹面均有气孔线,边缘有细锯齿;横切面扇状三角形或半圆形,二型皮下层细胞,第一层细胞连续排列,其下有散生细胞,树脂道约4-5个,中生与边生并存(中生者通常位于角部);叶鞘宿存。雄球花圆柱状,长约1.5厘米,生于新枝下部的苞腋内,聚集成穗状. 球果成熟前绿色,熟时褐色或栗褐色,圆锥状卵圆形,长5-11厘米,有短梗,长约5毫米;中部种鳞矩圆状椭圆形,长约3厘米,宽约1.5厘米,鳞盾通常肥厚、隆起,稀反曲,有横脊,鳞脐微凹或微隆起,有短刺;种子褐色,近卵圆形或倒卵形,微扁,长4-5毫米,连翅长1.6-1.9厘米;子叶6-8枚,长2.8-3.8厘米,边缘具疏毛状细锯齿;初生叶窄条形,长2.5-5厘米,较柔软。花期4-5月,球果第二年10月成熟。
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在云南(墨江、个旧、文山、开远、广南、腾冲、龙陵、东部南盘江流域、西北部怒江流域、金沙江流域)、西藏东南部、四川西昌、德昌、会理、木里、盐源、石棉、越西、泸定、天全)、贵州(毕节以西、七星关、普安、兴仁、安龙、册享)、广西(凌云、天峨、南丹、上思)等地海拔600-3100米地带,多组成单纯林,或与华山松、云南油杉、旱冬瓜及栋类等树种组成混交林,生长旺盛。在四川大渡河流域泸定、磨西面、石棉、越西等地海拔700-1600米之河谷地带及青衣江流域天全河谷海拔1600米上下常散生林内。在云南西北部石鼓地区及丽江、永北、华坪三角地带及东部邱北、南盘江流域尚有大面积的老林。模式标本采自云南鹤庆大坪子。
云南松为西南林区的主要树种之一,树千连树皮多扭转生长,木材淡红黄色,材质较轻软,细密,纹理不直,力学性质不均,富树脂。可供建筑、枕木、板材、家具及木纤维工业原料等用。树干可割取树脂;树根可培育茯苓;树皮可提栲胶;松针可提炼松针油;木材干馏可得多种化工产品。
云南松与菲律宾产的岛松 P. insularis Endl. 和缅甸产的卡西亚松 P. kesiya Royle ex Gord. 的针叶都是三针一束,球果外形亦相近似,曾有人将这三种松树合并为一种,或将岛松与卡西亚松合并,以 P. insularis Endl. 为学名。根据我们的观察,上述三种松树的形态不同,地理分布亦不相同,仍应分为三个独立的种。云南松与岛松的小枝和针叶粗细相似,球果大小也相似,但岛松的针叶腹面宽扁,种鳞的鳞盾横脊以上部分隆起高厚,横脊以下部分显著低平,而与云南松不同。卡西亚松树皮深纵裂, 厚约3.5厘米,小枝较细、淡褐色,针叶细柔等稳定的形态特征,易与云南松和岛松相区别。思茅松是卡西亚松的一个地理变种,与其云南松的区别,在于思茅松的叶较细,小枝较细,淡褐黄色或黄色,球果较短,成熟后宿存树上达5-6年之久。这两种松树在普洱以北把边江地区常混生,但两者容易区别。思茅松曾引种到云南中部及四川西昌海拔1800米以下地带,其生长较云南松为快,现已用之造林。
Pinus yunnanensis Franch. var. tenuifolia Cheng et Law, 植物分类学报 13(4): 85. 1975. ——Pinus yunnanensis Franch. var. tenuifolia Cheng et Y. W. Law, nom. cum descrip. chinen. 郑万钧等, 中国树木学1: 209. 1961; 桂耀林、李正理, 植物学报 11(1): 53. 图版2 (23 b). 5 (23 b) 1963.
乔木;一年生枝橙褐色,有光泽。针叶3针一束,细柔下垂,长20-30厘米,径不及1毫米;横切面三角形,多型皮下层细胞,在表皮层下排成二层和呈倒三角状断续分布,树脂道4-6个,边生,稀角部1个中生,二维管束靠得很近,有的已合并为一个扇形单维管束状。球果长5-10厘米,径4-5厘米,基部有时渐窄成宽楔形;种子黑色或褐色。
产于贵州南部、广西西北部红水河流域海拔400-1200米及广西西部百色等地。沿河谷形成纯林。模式标本采自贵州册亨。
本变种是云南松分布区东南部边缘的一个地理变种。云南松在其分布中心叶较粗长,不下垂或微下垂;而在东南部红水河流域的河谷地带,由于地势降低,气候炎热,当地的云南松在长期演化过程中,针叶变得细柔下垂,成为该地区一种特殊的自然景观。针叶内两个维管束有合并成单维管束的趋势是次生性状,与单维管束松亚属并非同源。本变种针叶细柔又与云南南部的思茅松 P. kesiya var. langbianensis (A. Chev.) Gaussen 相似,但其主要区别在思茅松的针叶较短,小枝淡褐黄色或黄色,球果通常较小,基部宽圆,在树上宿存多年。
Pinus yunnanensis Franch. var. pygmaea (Hsueh) Hsueh, Comb. ——Pinus yunnanensis Franch. var. pygmaea Hsueh nom. cum discrip. chinen 郑万钧等, 中国树木学 1: 209. 1961; 桂跃林、李正理, 植物学报 11(1): 53. 57. 图版6 (3). 1963. ——Pinus densata Mast. var. pygmaea Hsueh, 植物分类学报 13(4): 85. 1975.
主干不明显,基部分生多干,呈丛生状,高40-50厘米至1-2米不等;树皮灰褐色,枝较平滑。针叶较粗硬,2至3针一束,长7-13厘米;二型皮下层,树脂道2个,中生或其中1个边生。球果常多个丛生,卵圆形或椭圆状卵圆形,长4-5厘米,熟后宿存树上,种鳞不张开,鳞盾灰褐色,隆起,鳞脐平或稍突起,小尖刺通常早落,不显著。
产于四川西南部木里、昭觉及云南西北部、中部海拔2200-3100米地带,常在干燥瘠薄的阳坡形成高山矮林或灌丛。模式标本采自云南宾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