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背栎

灰背栎

共 947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3-11-09 07:55

Quercus senescens Hand. -Mazz. Symb. Sin. 7: 37. 1929; A. Camus, Chenes 1: 382. 1936-38, Atlas 1. Pl. 34. f. 9-15. 1934;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1: 450.图899. 1972; Y. C. Hsu et H. W. Jen in Acta Phytotax. Sin. 14(2): 81. 1976; 贵州植物志1: 113. 1982; 西藏植物志1: 495. 1983; 中国树木志2: 2346. 1985.

var. senescens

常绿乔木或灌木,高达15米。幼枝密被灰黄色星状绒毛,后渐脱落,但老时仍有残存褐色绒毛。叶片长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3-8厘米,宽1.2-4.5厘米,顶端圆钝,基部圆形或浅心形,全缘或有刺状锯齿,幼时两面密被灰黄色非腺质束毛和短柄束毛,老时仅叶背被灰黄色束毛。壳斗杯形,包着坚果约1/2,直径0.7-1.5厘米,高5-8毫米;小苞片长三角形,长约1毫米,覆瓦状紧密排列,被灰色绒毛。坚果卵形,直径0.8-1.1厘米,高1.2-1.8厘米,无毛,果脐突起。花期3-5月,果期9-10月。

产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等省区。生于海拔1 900-3 300米的向阳山坡、山谷或松栎林中。为组成西南高山地区硬叶常绿栎林重要树种之一。不丹亦有分布。

据报导,在希夏邦马峰北坡海拔5 700-5 900米岩层中发现该种化石。

var. muliensis (Hu) Y. C. Hsu et H. W. Jen in Journ. Beij. Forest. Univ. 14(4): 44. 1993. ——Q. muliensis Hu in Acta Phytotax. Sin. 1 (2): 146. 1951; Y. C. Hsu et H. W. Jen in Acta Phytotax. Sin. 14((2): 81. 1976.

本变种与原变种的区别,通常为灌木,小枝多毛,叶片小,窄椭圆形,长1.5-2厘米,宽0.5-1厘米,坚果较小。

产四川木里及云南西北部(宁蒗)高山地区。

模式标本采自四川木里。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