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唇马先蒿
共 2241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3-11-09 06:52
Pedicularis megalochila Li, in Taiwania 1 (1948) 91, Pl. l, f. 7; Tsoong, in Acta Phytotax. Sin. III (1954) 279, 320, et in Bull. Brit. Mus. (Nat. Hist.) Bot. II, i (1955) 7.
Pedicularis megalochila Li var. megalochila f. megalochila
多年生草本,干时不变黑色,高不超过15厘米。根成丛,多至6-7条,细长,但中部多少纺锤形变粗,长达15厘米,近端处渐细,有时有分枝,径达3毫米,根颈部有须状支根。茎单条或成丛,草质,有贴伏的长白毛,不分枝。叶多基生,茎生者多有花腋生而变为苞片,柄长达2厘米,膜质而宽,基部鞘状膨大,缘有狭翅,叶片长2-5.5厘米,宽8-13毫米,羽状浅裂或有时深裂,裂片6-14对,三角状卵形至卵状长圆形,缘有重圆齿,近基数对较小很多,上面沿中肋有短细毛,中脉两旁几无毛,渐近裂片前部处毛逐渐增加,背面有清晰的细碎冰纹网脉,几无毛,茎叶较小,裂片仅5-6对。花序显著离心,常占茎长的大部,花每茎约5-6枚,最下之花常不发达(?);苞片叶状,远短于花,下方者披针形,上方者圆卵形,柄均较苞片本身为长;花梗发达,长达1厘米,上部与萼的下半部均有密长毛;萼管长达8-9毫米,常有深紫色斑点,膜质,前方深裂至2/3,缺口沿边有长白毛,主脉5条,宽阔,脉中另有细而清晰之脉1条,次脉多数,多达8-10条,有疏网结,齿5枚,后方1枚很小,中间狭细,端亦作宽卵形膨大而有齿,长仅2毫米,其余4枚2大2小,均有柄,上面卵形至扇形膨大而有缺刻状重齿,内面有毛,外面有碎冰纹网脉;花冠黄色,仅喙部红色,管长约l5毫米,几伸直,外面有毛,盔直立部分显著仰向后方,长约仅3毫米,上方即为镰状弓曲而多少膨大的含有雄蕊部分,长约5毫米,宽3-3.5毫米,端多少急细为半环状卷曲的长喙,长达t0毫米,下唇极大,背面有密细毛,宽25毫米,长20毫米,基部深心脏形,缘有毛,中裂倒心脏形,宽达9毫米,明一显凹头,基部楔形如柄,完全不向前凸出,侧裂多少肾脏形,两端均耳形;雄蕊着生于花管中部,花丝两对均被毛,前方1对毛极密,后方1对较疏;花柱不伸出。
这一变型分布在我国西藏昌都专区西南部,向西亦有好几处山上都有它,约生于海拔4,200米左右的草坡及矮杜鹃丛林中。亦见于缅甸。
大唇马先蒿是一种变化极大的植物,在勒得洛、休雷甫两氏的标本中有不下20个是属于这一种的。它不但在花的形态上多变,而月花冠的颜色也变化多端,而这些变化,都是在两极端的相去很远,而中间则又互相联接,不易分割,所以我们只定了一个变种和一个变型。由于这种缘故,代表李惠林氏模式的大唇变种大唇变型—也就是具有黄色的花、较短的花管和较大的下唇的一个型式—在花部构造上的大小和形状的范围是比较宽的。但是由于我们现在只有英国博物馆赠送的勒·休与泰5187号一张标本,来做我们描述的根据,无疑在变化的范围上是不够全面的,还待以后再加补充。
Pedicularis megalochila Li var. megalochila forma rhodantha Tsoonb, in Acta Phytotax. Sin. III (1954) 279, 320, et in Bull. Brit. Mus. (Nat. Hist.) Bot. II (1955) 8.
与前一变型之别,在于其花作种种不同的红色,自浅红而有白色边缘,一直到全部红紫色,由于变化太多,无法区别,故总起来以一变型来代表它们。
亦产我国西藏昌都专区西南部、及稍向西的地区,亦见于不丹。
Pedicularis megalochila Li var. ligulata Tsoong, in Acta Phytotax. Sin. III (1954) 279, 320, et in Bull. Brit. Mus. (Nat. Hist.) Bot. II, i (1955) 8.
这一变种的花冠黄色,其管色较浅,盔部则深棕红色,管长达38毫米,有成行的白毛,端稍稍扩大,盔直立部分仅高2.5毫米,稍稍后仰,端以近乎直角的角度转折向前成为指向前上方的含有雄蕊部分,长约5毫米,宽约2.2毫米,其端则自额斜下成为向下而半环状的细喙,长约4.5毫米,端有不显著的细齿,下唇不摊平,常包裹盔部,宽14毫米,长约相等,全面有细毛,缘有较长的缘毛,基部作浅心脏形,中裂舌状,向前伸出一半以上,端凹头,长约6毫米,宽约4毫米,侧裂仅略比中裂宽,为纵置的狭肾脏形;花丝着生于花管近端处,前方1对密生长毛;花柱略伸出于喙端。蒴果斜卵状长圆形,指向前上方,前背缝丝几伸直,后背缝线弓曲,长约15毫米,宽约4.5毫米。
产我国西藏昌都专区西南部(牟洛、兰贡),生于海拔4,200-4,300米的陡草坡的灌丛中。
这一变种是大唇马先蒿变态中的一个最极端的型式,其花部构造与前面的大唇变种相比,花管长得很多,花冠瓣片则小得很多,而且下唇中裂狭而作舌状,如不是有许多中间的型式,作为一个种是毫不过分的。因为大唇变种的记载不够全面,所以把这一变种的花部详加记载,以便得到一个完整的比较。这里也加上了蒴果的形状,以补那一变种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