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簕竹
共 1449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3-11-09 03:19
Bambusa dissimulator McClure in Lingnan Sci. Journ. 19 (3): 413. pl. 20. 1940; 广州植物志773页; 陈嵘, 中国树木分类学 (补编) 11页, 1953; 中国主要植物图说·禾本科47页, 图32, 1959.
var. dissimulator
竿高10-18米,直径4-7厘米,尾梢近直立或稍下弯,下部略呈“之”字形曲折;节间长25-35厘米,幼时薄被白蜡粉,通常无毛,有时竿基部数节间可具黄白色纵条纹,竿厚壁;节稍隆起,无毛,偶有基部一、二节生有短气根;分枝常自竿基部第一或第二节就开始分出单枝,上方各节则为3至数枝簇生,主枝较粗长,竿下部的分枝上常具硬或软的刺。箨鞘早落,革质,背面近无毛,或被不明显的糙硬毛。干时纵肋隆起,先端呈不对称的拱形;箨耳不相等,常有皱褶,边缘被波曲状繸毛,大耳长圆形至倒披针形,宽4-5毫米,小耳卵形至椭圆形,宽3-4毫米;箨舌高5-7毫米,边缘齿裂并条裂,被白色短流苏状毛;箨片直立,卵状三角形至卵状披针形,背面无毛,腹面于脉间被暗棕色小刺毛,基部近圆形或近心形收窄,且其宽度约为箨鞘先端宽的3/5-1/2,箨片边缘近基部被波曲状繸毛。叶鞘通常近无毛,或粗糙或密生短硬毛,但以后变无毛;叶耳不存在或稍微发育,当存在时常为卵形,鞘口繸毛少而细弱;叶舌低矮,先端截形,边缘近全缘而无纤毛;叶片线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7-18厘米,宽10-18毫米,上表面无毛,下表面疏生短柔毛,尤以沿中脉两侧的毛较密,先端渐尖具钻状尖头,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假小穗单生或以数枚簇生于花枝各节,披针形,形扁,长约3厘米;先出叶具2脊;具芽苞片通常2片,卵形,先端钝;小穗轴节间长2-3毫米,近内稃一侧扁平而无毛,另一侧则粗糙,顶端膨大而其边缘被短纤毛;小穗含两性小花4或5朵,顶端另有2至数朵不孕小花;颖常1片或有时不存在,形似外稃而较短;外稃披针形,长达12毫米,背面无毛,纵脉不明显,先端钝或急尖而具近钻状的短尖头,边缘近顶端有时被短纤毛;内稃具2脊,脊于近顶端强折叠,被短纤毛或粗糙,先端常具一小簇毛而近呈画笔状,脊间5脉;鳞被3,近相等,卵形或倒卵形,先端钝或微凹缺,边缘被长纤毛;花丝分离,花药先端钝,微凹;子房倒卵形或卵形,具柄,顶端增厚而被糙硬毛;花柱单一,极短,被毛,柱头3分。笋期7-8月,花期3-4月。
产广东。多生于丘陵旷地或村落附近。模式标本采自广州。
本种竹材坚实,常作棚架用材。农村常有种植以作绿篱。
var. albinodia McClure in Lingnan. Sci. Journ. 19(3): 415. 1940; 广州植物志 774. 1956; 陈嵘. 中国树木分类学 (补编) 11页. 1957; 香港竹谱 31页. 1985.
本变种的特征为竿下部各节在箨环上下方均环生一圈灰白色绢毛。
产广东,香港偶有栽培。常生于村落附近。模式标本采自广州。竹材可作棚架及农作物支柱等用。
var. hispida McClure in Lingnan Sci. Journ. 19 (3): 415. 1940; 广州植物志774页. 1956; 陈嵘. 中国树木分类学 (补编) 11页. 1957.
本变种的特征在于竿的节和节间以及竿箨的箨鞘背面均明显被糙硬毛。
产广东。生于村落附近。模式标本采自广州。
竹竿可作棚架及农作物支柱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