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蔗草
共 1729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3-11-09 02:22
Apluda mutica Linn. Sp. Pl. ed. 1. 82. 1753; Kunth, Fl. Hongk. 422: 1861; Forb. et Hemsl. in Journ. Linn. Soc. Bot. 36: 379. 1904; Hand. -Mazz. Symb. Sin. 7: 1310. 1936; 广州植物志851. 图414. 1956;中国主要植物图说, 禾本科797. 图744. 1959; Bor, Grass. Burma Ceyl. Ind. Pakist. 93. 1960;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5: 192.图7213. 1976; 海南植物志4: 462. 图 1249. 1977; 台湾植物志5: 616. 图1453. 1978.——Apluda aristata Linn. Amoen. Acad. 4: 303. 1756. ——Apluda mutica var. aristata (Linn.) Hack. ex Barker, Handb. Fl. Java Afl. 2: 54. 1928. Hand. -Mazz. Symb. Sin. 7: 1310. 1936.
多年生草本;具坚硬根头及根茎,须根粗壮。秆高 50-300厘米,质硬,直径可达3毫米,基部常斜卧并生不定根;节间上段常有白粉,无毛。叶鞘具纤毛或否;叶舌膜质,长1-2毫米,上缘微齿裂;叶耳小,直立;叶片扁平,长10-35厘米,宽3-15毫米,两面无毛或沿侧脉疏生白色糙毛;先端长渐尖,基部渐狭成柄状。圆锥花序先端常弯垂,由许多总状花序组成;每1总状花序包裹在1舟形总苞内,苞下有3-5毫米的细柄;总苞长4-8毫米,边缘具窄膜质边,无毛或疏生疣基毛,背面有多数脉纹,先端具1-2毫米的锥形尖头,有时在圆锥花序下部的可发育近似正常叶片状;总状花序长6.5-8毫米,基部以0.5毫米的细柄着生在总苞腋内;总状花序轴膨胀成陀螺形,长约1毫米,2有柄小穗从两侧以扁平的小穗柄夹持无柄小穗,与总状花序轴直接连生而无关节;小穗柄长3-5毫米,宽1-1.5毫米,常具3脉,坚韧而不脱落。退化有柄小穗仅存长约1毫米的外颖,宿存;正常有柄小穗含2小花,第一颖长卵形,绿色,纸质至薄革质,长4-6毫米,先端尖或具2微齿,脉纹多而密,第二颖等长或略短于第一颖,稍宽,3-5脉;第一小花雄性,外稃长3-4.5毫米,3脉;内稃稍短,具2脊;雄蕊3,花药黄色,线形,长1-1.5毫米;第二小花等长或稍短于第一小花,其内稃卵形,长仅约1毫米,雄性或有时两性而结实,成熟时整个小穗自穗柄关节处脱落。无柄小穗两性,第一颖长3-5毫米,长卵形,绿色,7脉或更多;第二颖舟形,等长于第一颖,质薄而透明,5-7脉;第一小花雄性,略短于颖,长卵形,脉不明显;第二小花外稃舟形,1-3脉,先端2齿裂,无芒或于裂齿间生1膝曲芒;芒柱褐黄色,长1-2毫米;花柱基部近合生,鳞被倒楔形,长约0.2毫米,上缘不整齐。颖果成熟时腊黄色,卵形,长约1.5毫米,宽约0.8毫米,胚长约1毫米。叶表皮硅质体为十字形至哑铃形之间的过渡型,或有时结节形,气孔副卫细胞三角形。花果期夏秋季。
产于西南、华南及台湾等地;多生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田边、水旁湿地及山坡草丛中。印度、日本、中南半岛、东南亚、澳大利亚及热带非洲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印度。
幼嫩时可作饲料;据报道可入药治蛇伤。
本种为广布而种内变异较大的类群,除毛被、着色、器官大小等性状存在着一定幅度的连续变异以外,无柄小穗第二小花外稃具芒与否自林奈以来即导致各种不同的分类处理。有人主张将有芒的标本和无芒的标本分列为不同种或变种。编者检查了大量国内标本,发现海拔1000米以下地区为有芒和无芒个体混生,海拔1000米以上地区则主要为有芒个体;但有些标本在1个花序内同时存在有芒和无芒小穗,也有表面看上去无芒而实际上存在着较短而未伸出小穗外(从外表上看不见)的直芒,有芒与无芒仍属一种过渡性的连续变异性状,因此我们赞成Bor等人的意见,在未进行深入的实验分类学研究以前,还是作为一个分类学种来处理为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