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弥紫菀

须弥紫菀

共 1216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3-11-09 03:15

Aster himalaicus C. B. Clarke., Comp, Ind. 42. 1876; Hook. f., Fl. Brit. Ind. 3: 250. 1881; Onno, Biblioth, Bot. 106: 54. 1932; Griers. in Not. Roy. Bot. Gard. Edinb. 26: 122. 1964. ——Aster mekongensis Onno, l. c. 54, 1932, p. p.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被枯叶残片。茎下部弯曲,从莲座状叶丛的基部斜升,高8-25厘米,细或稍粗壮,被开展的长毛,全部或上部有具柄的腺毛。莲座状叶倒卵形、倒披针形或宽椭圆形,长2-3.5厘米或达4.5厘米,宽1-2.5厘米,下部渐狭成具宽翅的柄,全缘或有1-2对小尖头状齿,顶端圆形或急尖,有小尖头;茎基部叶在花期枯萎,下部,叶倒卵圆形、长圆形,稀近披针形,长1.5-3.5厘米(或更长,据Grierson),宽0.5-1.2厘米,基部稍狭,半抱茎,全缘或有齿,上部叶接近花序;全部叶质薄,两面或下面沿脉及边缘有开展的长毛,且有腺,中脉及离基三出脉在下面凸起。头状花序在茎端单生,径4-4.5厘米。总苞半球形,径1.5-2厘米,长1.1-1.3厘米,常超过花盘;总苞片2层,长圆披针形,长达12毫米,宽2.5-3.5毫米,尖或渐尖,草质,或带紫色,外层全部或基部和沿脉被长毛,有腺,内层上部被毛或近无毛。舌状花50-70个,管部长1.5-2毫米,舌片蓝紫色,长13-17毫米,宽1.5-2毫米。管状花紫褐色或黄色,长6-8毫米,管部长2毫米,有短毛,裂片长1.5毫米;花柱附片长0.5毫米。冠毛白色,长5.5毫米,有不等长的微糙毛,有时有少数短毛或膜片。瘦果倒卵圆形,扁,褐色,长2.5-3毫米,有2肋,被绢毛,上部有腺。花期7-8月。

产于西藏南部及东部(波密、藏北、亚东、察瓦龙)及云南西北部(丽江、剑川、澜沧江及怒江分水岭)。生于高山草甸及针叶林下。海拔3600-4800米。也分布于尼泊尔、锡金、不丹及缅甸北部。

此植物的花茎与莲座状叶丛簇生,且似从后者的基部侧生与怒江紫菀 (A. salwinensis Onno) 及匍生紫菀 (A. stracheyi Hook. f.) 等相似,但茎、叶及总苞片被长毛及腺,冠毛白色,不难区别。宽苞紫菀 (A. latibracteatus Franch.) 及线舌紫菀 (A. bietii Franch.) 与此种的外形稍近似,但舌状花,冠毛等的特征都与此种不同。上述的西藏波密标本有全缘且较发育的茎下部叶,但与云南、四川的植物无基本区别。

产于尼泊尔、锡金及不丹的 A. heliopsis Griers. (1964) 以心形的基部叶,较多且较狭的总苞片和浅褐色冠毛与本种区别,该种也可能见于我国西藏南部。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