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ia bipunctata

共 892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3-11-09 05:47

Eria bipunctata Lindl. in Bot. Reg. 27: (Misc.) 83. 1841; Hook. f. Fl. Brit. Ind. 5: 792. 1890; Kraenzl. in Engler, Pflanzenr. 50 (IV. 50. II. B. 21.): 109. 1911, pro parte; Seidenf. in Opera Bot. 62: 123. fig. 73. 1982, et 114: 190. 1992; Z. H. Tsi et S. C. Chen in Acta Phytotax. Sin. 33 (3): 292. 1995.

根状茎不明显;假鳞茎密集,倒卵形或棍棒状,稍压扁,长3-4厘米,宽8-12毫米,被2-3枚膜质鞘,通常具1-2节。叶通常4枚,着生于假鳞茎顶端,但在老的假鳞茎上由于脱落仅存留1-2枚,倒卵形、倒卵状椭圆形或椭圆形,长3-6厘米,宽1-2厘米,先端钝,基部渐收窄,具8-9条主脉,花序通常2个,自假鳞茎顶端叶的外侧发出,长3-4厘米,弯曲,疏被短柔毛,疏生10余朵花;花苞片反折或与花序轴垂直,宽椭圆形,长约5毫米,宽3毫米,先端锐尖;花梗和子房长近5毫米,疏被短柔毛;花白色,无毛;中萼片宽椭圆形,长约5毫米,宽约2毫米,先端圆钝;侧萼片长圆状椭圆形,长约6毫米,宽4毫米,先端急尖,基部与蕊柱足合生成长约3毫米的萼囊;花瓣长圆形,长约4毫米,宽约1.5毫米,先端圆钝;唇瓣轮廓为菱形,长宽各约4毫米,3裂;侧裂片近三角形,长宽各约3毫米,与中裂片交成直角;中裂片远较侧裂片小,近三角形,长宽各约1毫米,明显增厚;蕊柱长约2毫米(连同花药);蕊柱足长约3毫米;花药卵球形,高约1毫米。花期7月。

产云南南部(勐腊)。生于海拔1750米左右的林中树干上。印度东北部、泰国和越南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印度。

我们仅根据1份标本作出的鉴定,但其唇瓣中裂片远小于侧裂片,与G. Seidenfaden (1982) 图中所绘的有所不同,这可能属于变异范围之内,仍视为同一种。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