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木科

共 919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3-11-09 03:23

落叶乔木或灌木;小枝及叶有时具树脂腺体或腺点。单叶,互生,叶缘具重锯齿或单齿,较少具浅裂或全缘,叶脉羽状,侧脉直达叶缘或在近叶缘处向上弓曲相互网结成闭锁式;托叶分离,早落,很少宿存。花单性,雌雄同株,风媒;雄花序顶生或侧生,春季或秋季开放;雄花具苞鳞,有花被(桦木族)或无(榛族);雄蕊2-20枚(很少1枚)插生在苞鳞内,花丝短,花药2室,药室分离或合生,纵裂,花粉粒扁球形,具3或4-5孔,很少具2或8孔,外壁光滑;雌花序为球果状、穗状、总状或头状,直立或下垂,具多数苞鳞(果时称果苞),每苞鳞内有雌花2-3朵,每朵雌花下部又具1枚苞片和1-2枚小苞片,无花被(桦木族)或具花被并与子房贴生(榛族);子房2室或不完全2室,每室具1个倒生胚珠或2个倒生胚珠而其中的1个败育;花柱2枚,分离,宿存。果序球果状、穗状、总状或头状;果苞由雌花下部的苞片和小苞片在发育过程中逐渐以不同程度的连合而成,木质、革质、厚纸质或膜质,宿存或脱落。果为小坚果或坚果;胚直立,子叶扁平或肉质,无胚乳。

全科共6属,100余种,主要分布于北温带,中美洲和南美洲亦有Alnus属的分布。我国6属均有分布,共约70种,其中虎榛子属Ostryopsis Decne.为我国特产。模式属:桦木属Betula L.

本科的许多树种为北温带森林的重要组成树种,并为造林树种。木材供建筑和制作家具、农具,种子可食或可榨油,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桦木族可能发生于白垩纪,第三纪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与寒带,我国山东山旺组及抚顺老虎台组、栗子沟组、古城子组均有化石发现。根据化石材料,在第四纪冰川时期,本科植物具有较大的适应能力。花粉化石最早见于晚白垩世,其后大量发现于第三纪及第四纪时期的欧亚大陆。榛族的可靠化石材料发现于晚始新世,北半球的第三纪地层中保存有叶、果及花粉的大量化石,对古植物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桦木科的花序过去被认为属葇荑花序,据研究,所谓的“一朵花”实际上是一个缩减的小聚伞花序(cymula),而所谓的“花序”实际上是由许多小聚伞花组合成的聚伞状圆锥花序。过去,桦木科被认为是被子植物中较原始的类群,近年来,许多学者研究证实,这是一个特化的类群。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