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ggsia rosthornii

共 1898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3-11-09 03:26

Briggsia rosthornii (Diels) Burtt in Not. Bot. Gard. Edinb. 22: 306. 1958;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4: 128, 图5670. 1975. ——Didissandra rosthornii Diels in Bot. Jahrb. 29: 574. 1901. ——Briggsia hians Chun in Sunyatsenia 6: 302. 1946, syn. nov.

B. rosthornii var. rosthornii

多年生草本。叶全部基生,最外层叶有长柄;叶片卵圆形至椭圆形,长2-13厘米,宽1.2-7厘米,顶端钝,基部浅心形至宽楔形,边缘具粗圆齿,上面除叶脉外,被白色短柔毛,稀脉上被疏短柔毛,下面除叶片被短柔毛外,沿叶脉有锈色长柔毛;叶柄长达8厘米,密被锈色长柔毛。聚伞花序,1-5条,每花序具1-4花;花序梗长10-20厘米,被锈色长柔毛;苞片2,线状披针形至长圆形,长2-4毫米,宽1-2毫米,外面被锈色长柔毛;花梗长1.5-3.5厘米,被锈色长柔毛和腺状柔毛。花萼5裂至近基部,裂片披针状长圆形至倒卵形,长3-7毫米,宽1.2-2毫米,顶端渐尖,全缘,外面被锈色长柔毛,内面无毛,具3-5脉。花冠淡紫色或淡紫红色,下方肿胀,长3.2-5厘米,外面被短柔毛,有深红色或紫红色斑纹;筒长3厘米,直径1.5厘米;上唇长6毫米,2浅裂,裂片半圆形,长约2毫米,宽1-1.2毫米,下唇长1.1-1.3毫米,3裂至中部之下,裂片长圆形,长7-9毫米。上雄蕊长1-1.5厘米,着生于距花冠基部4毫米处,下雄蕊长1.4-2厘米,着生于距花冠基部4-5毫米处,花丝被短柔毛,花药肾形,长约2毫米,顶端汇合;退化雄蕊长1-1.2毫米,着生于距花冠基部2-4毫米处。花盘环状,高1.2-2毫米。雌蕊被腺状柔毛,子房狭长圆形,长9-12毫米,直径约1.5毫米,花柱长2-4毫米,柱头2,近圆形,长约1毫米。蒴果线状长圆形,长5-6.5厘米,直径4-6毫米,被疏柔毛至近无毛。花期8-9月,果期10月。

产四川、湖北、贵州。生于林下潮湿岩石上,海拔1000-2000米。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南川。

川鄂粗筒苣苔的主要特征是:花冠具紫红色斑纹,上唇2浅裂或微裂,裂片比下唇裂片小得多;叶上面脉上无毛,稀被脱落的疏柔毛。花萼裂片有一定的变化,多为长圆形,也有披针形、倒披针形;尤其是叶片,四川、湖北、贵州三省的标本,都有较大的变异幅度,卵圆形,长圆形至椭圆形,从2厘米长1.4厘米宽到13厘米长7厘米宽之间的变化,边缘具粗圆齿,齿端多为圆形,也有钝或略尖的,基部浅心形、心形、偏斜,也有楔形,宽楔形的。陈焕镛教授根据邓世伟(S. W. Teng)在贵州清镇采的1379号标本,定名为B. hians,我们见到有果无花的1379号标本和原始描述后,认为这张标本应属于B. rosthornii中叶较大的个体,所以我们将它并入此种。

B. rosthornii var. crenulata (Hand.-Mazz.) K. Y. Pan, stat. nov. ——B. crenulata Hand.-Mazz. in Sinensia 5: 20. 1934.

与原变种的区别:植株更矮小,花序1条,具1花,叶柄比叶片短或近等长,叶边缘具细圆齿。

产贵州贞丰。

仅见模式标本蒋英4636(采自贵州贞丰)。该标本在主要性状方面如花冠的形态、斑纹有无,雌蕊和花丝被毛否、苞片有无、花序结构等方面与川鄂粗筒苣苔B. rosthornii无明显差别,因此我们将B. crenulata Hand.-Mazz.作变种处理。

B. rosthornii var. wenshanensis K. Y. Pan in Acta Phytotax. Sin. 26 (6) : 456. 1988.

与原变种的主要区别:花冠上唇裂片与下唇裂片等宽,2深裂,裂片近圆形,长5-6毫米,宽约石毫米,花冠筒白色,有红色斑点(据采集记录)。

产云南文山。生于竹丛岩石上,海拔2300米。

B. rosthornii var. xingrenensis K. Y. Pan in Acta Phytotax. Sin. 26 (6) : 4, 6. 1988.

与原变种的主要区别:叶狭卵形,长3.2-7厘米,宽2-3.5厘米,边缘具细圆齿;花冠较细,长约3.2厘米,直径约1厘米,裂片顶端锐尖。

产贵州兴仁、龙头山。

浏览 1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