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果草

袋果草

共 1359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3-11-09 06:54

Peracarpa carnosa (Wall.) Hook. f. et Thoms., Journ. Linn. Soc. Bot. 2: 26. 1858; C. B. Cl. in Hook. f. Fl., Brit. Ind. 3: 437. 1881; Nannf. in Hand. -Mazz., Symb. Sin. 7 (4): 1076. 1936;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4: 395. 图6203. 1975.——P. circaeoides (Fr. Schmidt) Feer, Bot. Jahrb. Engler 12: 621. 1890; Fed. in Fl. URSS 24: 380. 1957. ——P. carnosa var. circaeoides (Fr. Schmidt) Makino, Ill. Fl. Jap. 82. 1954.——P. luzonica Rolfe, Kew Bull. 201. 1906. ——Campanula carnosa Wall. Cat. 1282. 1828; idem in Roxb., Fl. Ind. ed. Carey 2: 102. 1824.——C. circaeoides Fr. Schmidt, Mem. Acad. Sci. St. -Petersb. ser. 7, 12 (2): 154. 1862.

纤细草本,茎肉质,直径约1毫米或不及1毫米,长5-15厘米,无毛。叶多集中于茎上部,具长3-15毫米的叶柄,叶片膜质或薄纸质,卵圆形或圆形,基部平钝或浅心形,顶端圆钝或多少急尖,长8-25毫米,宽7-20毫米,两面无毛或上面疏生贴伏的短硬毛,边缘波状,但湾缺处有短刺;茎下部的叶疏离而较小。花梗细长而常伸直,长可达6厘米,但有时短至1厘米;花萼无毛,筒部倒卵状圆锥形,裂片三角形至条状披针形;花冠白色或紫蓝色,裂片条状椭圆形。果倒卵状,长4-5毫米。种子棕褐色,长1.7毫米。花期3-5月,果期4-11月。

产西藏(亚东、野贡)、云南(维西、腾冲、景东、沧源)、四川(峨边、峨眉山宝兴、金佛山)、贵州(凯里)、湖北(神农架)、江苏南部、浙江(杭州飞来峰)、台湾(太平山)。克什米尔地区、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东部、泰国、菲律宾、日本和苏联远东地区也有。生于海拔3000米以下的林下及沟边潮湿岩石上。模式标本采自尼泊尔。

《苏联植物志》把产于我国台湾及日本、苏联远东地区的植物划成一个独立的种,而日本学者有的主张作两个种处理,有的认为系种下的变种,说日本的植物叶宽而顶端钝,而喜马拉雅山的植物叶较长而顶端尖。我们仅看到我国台湾的两号标本和日本的一号标本,看不出有这种区别。也有人把菲律宾的植物也独立成种。

过去文献中尚未记载过本属植物有块根,但我们在我国台湾和浙江的标本上看到了块根。在我国台湾的标本,块根卵状或球状,直径2-2.5毫米,由一根极细的细根与根状茎连接,甚至有两个块根串联的。在浙江的标本上,块根胡萝卜状或不规则长块状,直径不过2毫米,直接与根状茎相连。这是否反映了种间的固有差异,抑或反映了这一性状在种内的不稳定性?由于所见的带块根的标本有限,有待将来进一步观察。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