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参
共 1303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3-11-09 08:04
Rubia yunnanensis Diels in Not. Roy. Bot. Gard. Edinb. 5: 278. 1912;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4: 277, 图5968. 1975. ——R. ustulata Diels in Not. Roy. Bot. Gard. Edinb. 5: 278. 1912; Hand. -Mazz. Symb. Sin. 7 (4): 1032. 1936, syn. nov.
草本;茎长10-50厘米,近直立或披散状,有时平卧;根条状,稍肉质,数至十余条簇生和茎基部均红色;茎、枝均有4直棱或4狭翅,通常节部被硬毛,其余近无毛,很少微粗糙。叶纸质,形状和大小均多变异,线状披针形至卵形或倒卵形、长圆形至阔椭圆形,有时近圆形,通常长1-4厘米,很少达5厘米,宽0.3-2厘米,顶端渐尖至短尖,有时微骤尖,边缘常反卷,被短硬毛,两面近无毛或脉上被短硬毛,很少上面微粗糙;基出脉3条,很少5条,通常在上面凹陷,下面凸起;叶柄几无或上部叶有极短柄。聚伞花序三歧分枝成圆锥花序状,腋生和顶生,通常比叶长,近无毛或被稀疏短硬毛;小苞片披针形,长约2-5毫米,通常1脉或花序下部的有时3脉,近无毛或被疏毛;花梗长1-3毫米,萼管近球形,径0.3-0.4毫米,顶端截平;花冠黄色或淡黄色,干时近白色,稍肉质,无毛,冠管长约0.5毫米或稍过之,裂片5,不反折,近卵形,盛开时长约1.2-1.5毫米,有时可达2毫米,顶端增厚而稍硬,内弯成短喙状;花柱2裂几达基部,长0.5-0.6毫米。花期夏秋,果期初冬。
我国特有,产四川西南部(木里)和云南各地。生于海拔1700-2500米处的灌丛、草坡或路边。模式标本采自云南丽江之南。
R. yunnanensis Diels 和 R. ustulata Diels 的模式产地都在云南西北部。据 Diels 的意见区别在于前者的植株较小;叶较小,大小变异幅度不大;花冠裂片顶端具硬尖。编者观察后来在云南和四川采到的标本,明显可以看出本种植株高矮、叶之大小和形状都有较大的变异幅度,有时同一张标本(刘慎谔13776及李鸣冈1757)中也可见到,有的植株其株型和叶接近 R. yunnanensis, 而有的又接近 R. ustulata。至于花瓣顶端增厚变硬则应是 R. yunnanensis 和 R. ustulata 这两者所共有的特征。因此我们建议将这两个种归并。本种根肉质,条状,是云南地区常用药物,称小红参。在有关的书刊上其原植物通常被定名为 R. yunnarensis, 因此将 R. ustulata 和 R. yunnanensis 这两个同时发表的名称归并时我们选用 R. yunnanensis Diels 作种名。R. mandersii Coll. et Hemsl.(模式产地在缅甸掸邦)与本种非常近似,很可能是同种。由于我们没有那种的模式标本或可靠标本作比较,而 Coll. 和Hemsl. 又记载那种干后变黑色,与云南植物稍有不同,故我们暂不作结论。四川标本的花稍大,上面中部以上有鳞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