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麻属

共 1092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3-11-09 06:45

Miq. Pl. Jungh. 1: 39. 1851; Walker, Fl. Okinawa et South. RyukyuIsl. 415. 1976. ——Villebrunea Gaudich. Bot: Voy. Bonite tt. 91, 92. 1847-1848, nom. nud.; Wedd. in Ann. Sci. Nat. Ser. 4, 1: 195. 1854; et in DC. Prodr. 16 (1): 23520. 1869.

灌木和乔木,无刺毛。叶互生,基出3脉或羽状脉,钟乳体点状;托叶干膜质,离生于柄的两侧,脱落。花单性,雌雄异株;花序2-4回二歧聚伞状分枝、二叉分枝,稀呈簇生状,团伞花序生于分枝的顶端,密集成头状。雄花:花被片3-4,镊合状排列;雄蕊3-4;退化雌蕊多少被绵毛。雌花:花被片合生成管状,稍肉质,贴生于子房,在口部紧缩,有不明显的3-4小齿;柱头盘状或盾状,在边缘有多数长毛,以后渐脱落。瘦果的内果皮多少骨质,外果皮与花被贴生,多少肉质,花托肉质透明,盘状至壳斗状,在果时常增大,位于果的基部或包被着果的大部分。种子具油质胚乳,子叶卵形或宽卵圆形。染色体基数x=12,14。

约19种,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大洋洲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10种,产西南至华东地区。

本属植物的韧皮纤维是良好的代麻原料。

紫麻属的学名一直用得混乱,过去,大多用Villebrunea。虽然C. Gaudichaud-Beaupre早在1847-1848年首先发表了Villebrunea的2个种,但无属的记载,按《国际植物命名法规》,C. Gaudichaud-Beaupre的属名是无效的,故我们仍采用F. A. W. Miquel在1851年发表的Oreocnide的名称作为紫麻属的学名。本属植物的果实基部或下部均有肉质透明壳斗状的组织,H. A. Weddell(1856)和H. Baillon (Nat. Hist. Pl. 3: 531. 1874.) 均认为是由多数小苞片花后特化成的。我们不同意这种推测性的解释,并认为它是花托的特化。理由是:早在雌花花芽期,就可以发现在花的基部有或多或少明显的这种稍膨大呈盘状的肉质组织,受粉后它不断增大;如果说是苞片特化来的,为什么每一朵雌花仍可明显见到有一枚小苞片呢?从其部位来看,是处于花梗顶端(花的基部),正好是花托的部位,外形也似花托。当然我们的解释还缺乏组织解剖学的证据,是否正确还有待今后进一步证实。这种特化的肉质果,很可能同适应种子传播有关。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