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山毛兰
共 651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3-11-09 05:48
Eria yanshanensis S. C. Chen in Acta Phytotax. Sin. 26 (3): 239. fig. 1: 2. 1988.
植物体干时变黑;根状茎短,曲折并具疏柔毛;假鳞茎密集着生,纤细,圆柱形,具纵条纹,长2-2.5厘米,粗2-3毫米,顶端着生2枚叶,基部被残存的纤维状膜质物。叶稍厚,干时近革质,长圆状倒披针形,长9.5-13.8厘米,宽8-18毫米,先端近锐尖,基部渐窄,通常具9条主脉。花序顶生,长15-19厘米,疏生9-10朵花;花苞片披针形,通常长3-4毫米,最下面的长可达6-7毫米;花无毛;中萼片披针状长圆形,长近8毫米,宽2毫米,先端短渐尖;侧萼片近卵形,长6-7毫米,中部宽2-2.5毫米,先端近锐尖,基部扩展,与蕊柱足合生而形成萼囊;花瓣狭长圆形,稍弯曲,长约6毫米,宽1.5毫米,先端近锐尖;唇瓣扁平,轮廓为倒卵状楔形,长近9毫米,上部宽5-6毫米,自中部向下形成长4-4.5毫米的爪,近先端三裂;侧裂片半卵形,先端圆钝;中裂片半圆形,长约1.5毫米,宽3毫米,先端具短尖头,边缘具不规则小圆齿或波状;唇瓣下部中央具1条褶片,褶片几成半圆形,高近0.7毫米,上部具6-7条褶片,褶片具不整齐的流苏,流苏通常长1毫米;蕊柱粗,长约1.5毫米(不包括花药);花药直立,卵形,长近1.5毫米。蒴果长圆状椭圆形,长近1厘米,粗5-6毫米;果柄长5-6毫米。花期不详,果期11月。
产云南东南部至南部(砚山、勐海)。生于海拔1100米的密林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