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花马先蒿

共 2308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3-11-09 06:52

Pedicularis laxiflora Franch. in Bull. Soc. Bot. France XLVII (1900) 27, pro parte, emend. Tsoong (specimen Farges s. n. holotypus! in Herb. Mus. Paris. et Photographia eiusdem in Herb. Inst. Bot. Academiae Sinicae conservata, exclud. specc. Farges s. n. sub nomine“P. laxiflora” in Herbario Kewensi) ; Diels, in Bot. Jahrb. XXIX (1900) 571, pro parte; Bonati, in Bull. Herb. Boiss. ser. 2, VII (1907) 544, pro parte; Limpr. in Repert. Sp. Nov. XX (1924) 257, pro parte; Li, in Proc. Acad. Nat. Sci. Philad. CI (1949) 167, pro pante, f. 206 (vix text-fig. 6. c.).

多年生草本,干时不变黑色。根茎粗短,地平伸展,多少木质化,侧根略变粗肥而有些纺锤形。茎少数,多少弯曲上升,无分枝或有时有蔓性长分枝,茎枝均有两条成行的密毛。叶光滑,在茎上者大部均为互生,仅下部者对生或亚对生,在长枝上者常对生,均有长柄;柄长达2.8厘米;叶片长圆状披针形至长圆形,上面沿中脉略被短柔毛,下面近于无毛,网脉明显,长可达10厘米,宽2-3.5厘米,羽状全裂,裂片每边6-12枚,近叶基的数枚距离稍疏,具有短小柄,中部与前方者较靠近,常为羽状深裂,小裂片卵状长圆形到卵状披针形,具缺刻状重锯齿,齿有胼胝质刺尖;长枝上叶至少有全裂片5枝。花均腋生,梗长1-1.5厘米;萼管长的约4-4.5毫米,漏斗状钟形,具5条细主脉,及5条更细的次脉,无网脉,前方不开裂,外面基部脉上有疏长白毛,萼齿5枚,极不相称,后方一枚最小,仅及最大的后侧方两枚的半长,基部全缘,端卵形膨大而有锯齿3-5枚;花冠浅红色,管长约8毫米,向上渐扩大,其脉向右扭旋,下唇极丰满,几大于盔两倍,长达13毫米,宽略相等,侧裂几大于中裂两倍,为斜倒卵形,宽约6.5毫米,中裂凸出于前方,卵形而纯头,多少作兜状包裹,长达5毫米,宽4毫米,均有缘毛,盔长仅5毫米,其直立部分略作镰状弓曲,而后向前方急转,在含有雄蕊部分的前面即渐细为伸直而稍稍向下的喙,喙长3毫米左右;雄蕊着生于管的中部,前方1对花丝具微毛。蒴果卵圆形,两室不称,有短尖头。

为我国特有种,产四川东部(城口)。

由于在同一个地方(四川城口)与同一采集者(Farges)的一些没有编号的标本中,存在着两个种—疏花马先蒿和蔊菜叶马先蒿,所以有某些混乱显然已经造成了。这种混乱,不加清理和比较冗长的解释,是无法弄清楚的。我们最先在邱园看到的所谓本种的统模式标本(Farges 无号,我们已握摄成象片了),是一条生有三对很大的叶子和一些小叶子而完全草质的枝(或主茎?),它的叶子具有2一7对羽片,羽片是卵状椭圆形至卵状长圆形的,边缘只有缺刻状重锯齿,开裂仅及中肋的1/3,它的较小的叶子或苞片却只有两三对裂片,很象下一种的叶子。此后我们又看到了巴黎博物馆的另外一些Farges无号的标本,这些也同样由佛朗歇氏定为疏花马先蒿,但是东西分明是不一样了。这些都具有多少木质化的茎,至少基部如此,茎及分枝上有两条很密的成行的毛,它们的叶子具有7-12个羽片,外形较狭很多,多少为披针状长圆形,而羽片自身一也是羽状深裂的,开裂到达中肋的一半或更多,即使在细长的分枝上,叶子虽然已经变得很小,但是还是羽状全裂,裂片狭披针形而具小柄,有5对之多(这里面有一张具有粗根茎,上面只有两条密生叶子的几乎直立的主茎的标本,我们也已经摄了影)。这样很显然这两个标本是代表着两个完全不同的植物的。

按照佛氏的记载,本种是具有8-10对羽片的,而下面一种则只有2-4对,如此,即邱园的具有3-7对羽片的Farges无号就无处可归了,虽然佛氏还是叫它为疏花马先蒿。在我们的标本室里,有一张从陕西佛坪县(太白山南坡)采得的(郭本兆1606)标本(我们知道太白山、湖北房县与四川城口是属于同一个植物分布的小区域的),一切征候都与下一种的相同,只是羽片的数目也有5-7对的,这种情形明显地表示出下一种也可以有较多的羽片。这样一来,我们根据茎的完全草质而蔓性,长枝上的叶只有2-3对很宽的裂片,裂片的边缘只有重锯齿而非羽状开裂的这些特征,可以断定邱园所存的Farges无号是应该属于蔊菜叶马先蒿而不属于本种,而佛氏在同时描述这两个种时没有能正确地把这一标本和下一种建系起来,却错误地放在本种之中,正因为这一缘故,所以他的对于本种的记载,也有些模稜不清了,例如描述叶子用“羽状深裂”(pinnatipartite),但又接着用“小羽片有显著的柄”这样矛盾的话,而且把邱园的那张标本放在疏花马先蒿中的时候,也忘记了羽片最多只有7个,与他的记载8-10个不符了。为了清理这一错误,我佣只好根据巴黎博物馆所藏的标本来修正原记载中的不符合处,而邱园所藏的那张作为同模式的标本,刻应敲作为蔊菜叶马先蒿,同时要把蔊菜叶马先蒿的记载,也同样地加以修改,使它能包容有着较多羽片的邱园的、以及我们从陕南得来的标本。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