蒺藜草

共 1190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3-11-09 03:40

Cenchrus echinatus L. Sp. Pl. 1050. 1753: O. Kuntze, Rev. Gen. Pl. 2: 765. 3891; Hitchc. et A. Chase in Contrib. U. S. Nat. Herb. 18: 356. 1917; Ohwi in Acta Phytatag. et Geobot. 5: 184. 1936; Bor, Grass. Burm. Ceyl. Ind. Pakist. 289. 3960; 台湾的禾草493. 图141. 1975; 台湾植物志5: 535. 1978. ——Cenchrus calyculatus eruct. non Gavan: 中国主要植物图说 禾本科716. 图665, 1959; 海南植物志4: 440-441. 图1231, 1977.

一年生草本。须根较粗壮。秆高约50厘米,基部膝曲或横卧地面而于节处生根,下部节间短且常具分枝。叶鞘松弛,压扁具脊,上部叶鞘背部具密细疣毛,近边缘处有密细纤毛,下部边缘多数为宽膜质无纤毛;叶舌短小,具长约1毫米的纤毛;叶片线形或狭长披针形,质较软,长5-20(-40)厘米,宽4-10米,上面近基部疏生长约4毫米的长柔毛或无毛。总状花序直立,长4-8厘米,宽约1厘米;花序主轴具稜粗糙;刺苞呈稍扁圆球形,长5-7毫米,宽与长近相等,刚毛在刺苞上轮状着生,具倒向粗糙,直立或向内反曲,刺苞背部具较密的细毛和长绵毛,刺苞裂片于1/3或中部稍下处连合,边缘被平展较密长约1.5毫米的白色纤毛,刺苞基部收缩呈楔形,总梗密具短毛,每刺苞内具小穗2-4(-6)个,小穗椭圆状披针形,顶端较长渐尖,含2小花;颖薄质或膜质,第一颖三角状披针形,先端尖,长为小穗的1/2,具1脉;第二颖长为小穗的3/4-2/3,具5脉;第一小花雄性或中性,第一外稃与小穗等长,具5脉,先端尖,其内稃狭长,披针形,长为其第一外稃2/3,第二小花两性,第二外稃具5脉,包卷同质的内稃,先端尖,成熟时质地渐变硬;鳞被缺如;花药长约1毫米,顶端无毫毛;柱头帚刷状,长约3毫米。颖果椭圆状扁球形,长2-3毫米,背腹压扁,种脐点状,胚为果长的2/3-1/2;叶片表皮细胞同莩草 Setaria chondrachne (Steud.) Honda类型:染色体2n=34(Avdulov)。花果期夏季。

产海南、台湾、云南南部;多生于干热地区临海的砂质土草地。日本、印度、缅甸、巴基斯坦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印度牙买加。

过去,我国分类学者把海南产的一种鉴定为C. calyculatus经过观察研究,认为我国南方生长的蒺藜草,与该属模式种很相似,应该采用C. echinatus L.为学名,而我国北方旅顺生长的一种应是C. calyculatus Cav.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