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tanopsis formosana

Castanopsis formosana

共 836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3-11-09

Castanopsis formosana Hayata, Ic. Pl. Form. 3: 189. 1913; A. Camus Chataig. 354, f. 17-18. 1929, Atlas pl. 47, f. 47, f. 4-5. 1928; Kanehira, Form. Trees ed. 2. 89, f. 46. 1936; 海南植物志2: 345. 1965.——Castanopsis tribuloides var. formosana Skan in Journ. Linn. Soc. Bot. 26: 524. 1899.

乔木,高10-15米,胸径约30厘米,树皮纵深裂,内皮淡褐色,新生嫩枝无或几无蜡鳞,2-3年生枝有1薄膜状灰白色外皮层,皮孔甚多,细小,稍凸起。叶卵形或披针形,大小差异颇大,大的长约10厘米,宽4.5厘米,小的长4厘米,宽1.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于圆,两侧常对称,叶缘的裂齿其顶端常向内弯钩,叶脉在叶面凹陷,侧脉每边5-8条,直达齿端,支脉不显或甚纤细,叶背带银灰色;叶柄长不超过15毫米。雄花和雌花与秀丽锥(C. jucunda)的一致。果序长10-15厘米,果序轴较其着生的枝纤细或等粗,壳斗密集,长稍过于宽的宽椭圆形,顶部稍狭窄,基部有长2-3毫米的柄,连刺宽30-35毫米,刺长8-10毫米,2-数条在基部合生成束,位于壳斗上部的较密,与壳壁相同均有黄棕色细片状蜡鳞,每壳斗有1坚果,坚果宽卵形,高约20毫米,宽约15毫米,密被棕色伏毛,果脐位于底部。花期4-5月,果次年8-10月成熟。

产台湾中南部及东部各地和海南。见于海拔300-1 500米坡地常绿阔叶林中,常为上层树种,多见于较干燥的山坡。模式标本采自台湾。

产海南的本种树皮厚8-14毫米,不规则纵裂,内皮淡红褐色,近于平滑。木材无宽木射线,心边材明显。材质坚重,心材黄褐色,有时部分呈硫磺色,干燥后常爆裂,属黄锥类。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