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齿马先蒿
共 3028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3-11-09 06:53
Pedicularis triangularidens Tsoong, sp. nov., in Addend. 406. ——P. szetschuanica Maxim. in Bull. Acad. St. Petersb. XXXII (1888) 601, pro parte, f. 125, quoad florem et calycem dextros, et in Mel. Biol. XII (1888) 892, pro parte, f. 125, quoad florem ct calycem dextros; Limpr. in Repert. Sp. Nov. XX (1924) 205, pro parte; Pai, in Contr. Inst. Bot., Nat. Acad. Peiping II (1934) 221, pro parte. ——P. szetschuanica Maxim. var. ovatifolia Li, in Proc. Acad. Nat. Sci. Philad. C (1948) 317, non P. szetschuanica subsp. ovatifolia Tsoong, in MS. H. Smith: Plantae Sinenses, Scrophular. (1950) ined. (?)
Pedicularis triangularidens Tsoong subsp. triangularidens var. triangularidens
一年生草本,干时不变黑色,高可达40厘米,但低矮的植株仅6-7厘米即可开花。根多少木质化,长仅达2.5厘米,常生有丝状长须根可达8厘米,根颈偶有少数鳞片。茎草质,几光滑或多少有毛,有时毛被达相当的密度,有沟纹,单条或自基部分枝而成丛,多达10条以上,中上部多不分枝,但在不少的情况下在中部叶腋中自然(并不因顶部受伤等情形)发出短枝。叶基出者有时宿存,有时至开花时已枯死,有长柄,柄长达2.5厘米,基部多少膨大膜质,有疏毛,中部茎叶柄较短,长5-15毫米;叶片形状多变,卵状长圆形、长圆形至线状长圆形,但在低矮的植株和茎的中部分枝上者为卵形甚至卵状亚心脏形,大者长达35毫米,宽达18毫米,小者长20毫米,宽7毫米,其宽而短者长宽几相等,基部广楔形至亚心脏形,端钝或微锐,缘边羽状浅裂达1/3-1/2,裂片3-9对,圆钝或略作方形,两边多全缘,顶宽阔而有细重锯齿,上面疏被压平之毛,下面则沿中肋有长疏毛或几光滑。花序多变,在大多情况下多成顶生密集的头状或稍伸长的穗状花序,长2-8厘米,但也常有延伸至茎的近基的第一个节上,因而长达20厘米以上而占茎的大部长度者,而其两个花轮则相距达14厘米,在低矮的植株中有时花仅1轮;苞片下部者叶状,上部者为菱状披针形而基部膜质阔大,多少有白色长毛,端草质绿色而反卷,缘有齿,在仅有1-2轮花的植株中则有柄而多少扇形;萼全部膜质透明,仅极少情况下稍有红晕,一般无色,不开裂,长4-5.5毫米,宽钟形,前方低而后方高,脉10条,5条主脉较粗,沿脉有羽状短支脉,但不结为网纹,至中部以上则与萼齿中一样均有网脉,齿5枚,后方一枚三角形锐头,后侧方两枚宽三角状卵形,钝头,最大,前侧方两枚披针状卵形,宽仅及后侧方者的一半,其缘与萼管外方脉上均多少有长毛;花冠淡紫红色,长13-17毫米,管在基部以上仅2-2.5毫米处即以直角或近乎直角向前作膝屈,上方一段长6-7毫米,基部与下方一段等宽,约1.4毫米左右,上部向喉渐宽,达4-5毫米,下唇长6-9毫米,宽7.5-10.5毫米,基部宽楔形至亚截形,边缘均有极细的腺毛,侧裂多少斜方状卵形,或略作倒卵形,显较中裂为大,中裂多少狭倒卵形,向前凸出,基部狭缩有短柄,其两侧不为侧裂所盖迭,而与后者粗成明显的缺刻,盔几伸直,指向前上方,闪缘高3.5-5.5毫米,下部稍稍圆凸,基部宽2-2.5毫米,上部较狭,宽仅1.4-1.8毫米,顶仅在转角处稍圆钝而额部则平截,与下缘顶端汇合成一不很凸出的小尖;花丝无毛;花柱在某些个体中不伸出,在另外一些中伸出。蒴果三角状披针形,两室稍不等,但轮廓几不歪斜,长10-15毫米,前方锐头而短或狭而锐尖;种子棕色,长约1毫米,未成熟。花期5月底到7月。
为我国特有种,分布范围不广,仅见四川中北部宝兴至马尔康一带,生于海拔2,640-3,810米的树林及草坝中。
本种是从四川马先蒿中分出来的一个种,而我们从苏联借来的一个Syntype就属于这一种,同时一也是在麦氏的图115中所画的最右手方一花所代表的一个类型。它的主要区别在于萼齿较短,全部膜质有网脉,花冠下唇基部不圆,侧裂多少带有斜方形,中裂较狭,不但不为侧裂所盖迭,且与其共同组成明显的缺刻,边缘均有细腺毛;当然全身的毛被一也较少,而叶则较大很多,并且常常有卵形而很宽的形状在小枝上与低植株中发现。在四川马先蒿中中等高低以一上的植株从未见过分枝,但在本种中则常常发现。李惠林氏的 P. szetschuanica var. ovatifolia 只有一张标本为基础,叶柄很短,而在花的特征一上,只说花柱不伸出,其它很清楚而重要的、如象我们刚才指出的那些特点,则一概不谈,只说其它方面与原种相同;另一方面在变种的检索中说花柱不伸出,在种的计论中也说花柱不伸出,而且指明为右手方一图,但在变种的论证中则又说是“左”方一图,虽然这显系笔误,但是使人看了终莫衷一是。他的长穗马先蒿 P. dolichostachya,下唇有毛,花序长达12厘米,而下部的花疏生,不知仅仅是稍疏呢还是远隔,下唇圆形,也没有说明裂片是否互相盖迭,所以虽然萼与下唇有缘毛这两点上与本种很相似,但是在其它重要的特征未被说清的情况下,也不敢就此即作为同种,还待见到标本以后再加决定。
Pedicularis triangularidens Tsoong subsp. triangularidens var. angustiloba Tsoong, var. nov., in Addenda 407.
这一变种的区别,只在于下唇裂片更狭,侧裂仅宽2.5毫米,中裂开裂过于下唇的半长,长3.5毫米,宽2毫米,舌状,基部几不狭缩,其与侧裂所组成的缺刻为三角形而无弯曲;花的其它部分亦较细瘦。
仅见我国四川北部大金县。
Pedicularis triangularidens Tsoong subsp. chrysosplenioides Tsoong, subsp. nov., in Addenda 407.
这一亚种的不同,在于植株仅高10厘米左右,最下之叶亚肾脏状心脏形至圆卵形,茎中部的叶轮腋中即生有花轮,而成为苞片,其片为圆卵形,基部亚心脏形,长达18毫米,每边仅裂片3-4枚,柄长于片或相等,仅最上一轮为菱状卵形而基部楔形,柄较短;花极小,萼长仅3.5毫米,仅在齿内及稍下处有疏网脉,花冠长仅9毫米,其基本构造与前一亚种同。
产我国四川西北部。生于海拔3600米的生有藓类的针叶林中。
这一亚种无疑只是这一种的一种特殊的生态型,叶圆而花特小。如果不是在高大的三角齿亚种的标本中杂有低矮而卵形叶的植株,这一类型无疑地是可以被当作一个独立的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