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草

佛光草

共 940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3-11-09 08:08

Salvia substolonifera Stib. in Act. Hort. Gothob. 9: 138. 1934; in Hand.-Mazz. Symb. Sin. 7: 929, t. 14, f. 10. 1936.

一年生草本;根须状,簇生。茎少数,丛生,基部上升或匍匐,高10-40厘米,不分枝或少分枝,四稜形,具浅槽,被短柔毛或微柔毛。叶有根出及茎生,根出叶大多数为单叶,茎生叶为单叶或三出叶或3裂,单叶叶片卵圆形,长1-3厘米,宽0.8-2厘米,先端圆形,基部截形或圆形,边缘具圆齿,膜质,两面近无毛或仅沿脉上被微硬毛,三出叶或三裂时,小叶卵圆形,顶生的较大,卵圆形至近圆形,侧生的比顶生的小许多,小叶柄长1-4毫米或至无柄,被微柔毛;叶柄长0.6-6厘米,扁平,被微柔毛。轮伞花序2-8花,在下部疏离上部稍密集组成长7-15厘米的顶生或腋生总状花序,有时顶生总状花序基部具2短分枝,因而组成三叉状的总状圆锥花序;苞片长卵圆形,长3-5毫米,先端渐尖或锐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近无毛;花梗长约2毫米,与花序轴密被微硬毛及具腺疏柔毛。花萼钟形,花时长3-4毫米,果时增大,长达7毫米,外面被微柔毛及腺点,内面近无毛,二唇形,上唇梯形,顶端截形,全缘或具不明显二齿,下唇比上唇稍长,深裂成2齿,齿卵状三角形,先端锐尖。花冠淡红或淡紫色,细小,长5-7毫米,外面略被微柔毛,内面无毛环或具毛环(根据原描写),冠筒近外伸或稍外伸,钟形,长3-4毫米,基部筒状,宽约1毫米,至子房部分稍缢缩,其上渐扩大,至喉部宽约2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近长圆形或倒卵圆形,直伸,先端微凹,下唇3裂,中裂片较大,近倒心形,边缘浅波状,侧裂片圆形。能育雄蕊2,上弯,不外伸,花丝长1毫米,药隔短小,长不到1毫米,弯成弧形,上下臂等长,下臂发育,较上臂为小,分离。花柱内藏,先端2裂,前裂片伸长。花盘前方微膨大。小坚果卵圆形,长1.5毫米,直径0.7毫米,淡褐色,顶端圆形,腹面具稜,无毛。花期3-5月。

产浙江,福建,湖南,贵州,四川;生于林内、沟边、石隙等潮湿地,海拔40-950米。等模式标本采自福建福州及湖南长沙。

贵州用全草入药,治劳伤咳嗽,喘咳,吐血及蛇头疗等症。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