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参属

沙参属

共 1185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3-11-09 02:11

Fisch., Mem. Soc. Nat. Mosc. 6: 165. 1823; A. DC., Monogr. Camp. 354. 1830——Floerkea Spreng., Anleit. ed. 2, 2: 523. 1818, non willd. (1801) ——Campanula sect. Floerkea Spreng., Syst. 1: 735, 1825——Campanula subgen. Adenophora Borb., Magyar Bot. Lap. 3: 190 1904.

多年生草本,有白色乳汁。根胡萝卜状,分叉或否。植株具茎基 (caulorhiza 或caudex),这种茎基一般极短,分不出节间,直立而不分枝,但有时具短的分枝,有时具长而横走的分枝,其上有膜质鳞片,很象横走根状茎。茎直立或上升。叶大多互生,少数种的叶轮生。花序的基本单位为聚伞花序,常称为花序分枝,这种聚伞花序有时退化为单花,轴上留下一至数枚苞片,好象小苞片,因而整个花序呈假总状花序(顶生花先开),但常常仅上部的聚伞花序退化,因而集成圆锥花序,有时聚伞花序又有分枝,整个花序为大型的复圆锥花序。子房下位。花萼筒部的形状(亦即子房的形状)各式:圆球状、倒卵状、倒卵状圆锥形,倒圆锥状,花萼裂片5枚,全缘或具齿;花冠钟状、漏斗状、漏斗状钟形或几乎为筒状,常紫色或蓝色,5浅裂,最深裂达中部;雄蕊5枚,花丝下部扩大成片状,片状体的长度大致与花盘的长度相等,一般略略长于花盘,边缘密生长绒毛,镊合状排列,围成筒状,包着花盘,花药细长;花盘通常筒状,有时为环状,环绕花柱下部;花柱比花冠短或长;柱头3裂,裂片狭长而卷曲,子房下位,3室,胚珠多数。蒴果在基部3孔裂。种子椭圆状,有一条狭棱或带翅的棱。

约50种,主产亚洲东部,尤其是中国东部,其次为朝鲜、日本、蒙古和苏联远东地区,欧洲只产一种,印度东北部、尼泊尔一带仅有两个种。我国约40种,四川至东北一带最多。常见于草地、灌丛中,喜生于岩石上,或多石的环境中。

模式种:Adenophora stenanthina (Ledeb.) Kitagawa (=Campanula stenanthina Ledeb.)

本属显然与风铃草属最亲缘,区别仅仅在于本属植物在雄蕊与花柱之间有一个筒状或环状的花盘。此外,在风铃草属中,蒴果的室数和孔裂的位置不定 (3或5室,在顶端或在基部孔裂),而在本属中,蒴果全为3室,而且均在基部孔裂。因为风铃草属无花盘,而且是一个多型的属,还因为风铃草属是一个广布于北温带的属,我们可以推测,风铃草属中的某一类群是沙参属的祖先。而且大致可以推断,沙参属的起源是在晚第三纪,即在白铃海峡地区变成冻原以后。否则,沙参属这个在亚洲东部极为常见的类群,就会传播到北美去了。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